宗驍
摘 要:因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需要地鐵建設也高速發展,地鐵其安全、高效、準時的特點成為了市民日常出行首選的城市交通工具,市民使用地鐵出行的頻率也越來越高。隨著地鐵客運量的增長,市民對地鐵出行的依賴程度的提高,因各種客觀因素(設備、天氣等)及乘客出行自身原因導致地鐵客傷事件時有發生。怎樣有效控制及預防地鐵客傷是地鐵運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整理近幾年發生的地鐵客傷事件數據,對地鐵客傷事件進行細化分類,進行深入分析引起地鐵客傷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地鐵客傷;事件分析;防范措施
1 地鐵客傷總體情況及發生原因分析
1.1 客傷的定義
地鐵客傷是指在地鐵運營管理區域內發生的乘客受傷死亡事件,包括地鐵所屬產權的通道、車站內、出入口、運行的列車上等范圍內發生的乘客受傷死亡事件。
1.2 客傷總體情況
根據統計數據分析,地鐵發生客傷事件主要原因有乘坐自動扶梯摔倒、乘客身體原因暈倒,安全門、車門、閘機夾傷、地面、樓梯滑倒、列車與站臺縫隙夾人、乘客暈倒、摔傷等。其中自動扶梯摔傷占比60%以上,站廳內、列車上因自身身體原因暈倒占比25%以上,安全門、列車門和閘機夾傷占比5%以上。
1.3 客傷時間、人員分析
通過客傷事件統計情況在發生時間層面分析,客流高峰時段(7:00-9:30,16:30-19:30)發生客傷事件占25%,其余運營時段占75%,由此可見客傷事件發生和客流量不成正比,客流量小的時候客傷數反而較高。從年齡層面分析,中老年人發生客傷事件占45%,中年人發生客傷事件占19%,青年人發生客傷事件占25%,未成年人發生客傷事件占11%。
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人的身體協調能力較差,加之部分中老年人安全意識較弱,因此中老年發生客傷的比例最大。部分青年人在搭乘地鐵時玩手機和各種電子產品,不注意觀察周邊環境是其發生客傷事件的主要原因。未成年人發生客傷事件主要是其嬉笑打鬧,對事物危害性、隱患和防范認識欠佳,家長監護不到位造成。
1.4 客傷類別分析
1.4.1 自動扶梯客傷分析
自動梯客傷事件多是因為乘客未按照乘坐自動扶梯安全須知要求乘自動扶梯導致,究其原因主要有傷者在自動扶梯上雙手提物不緊握扶手、中老年乘客身體原因等未站穩扶好失去重心、部分乘客自身不穩摔倒后拉扯其他乘客造成多人受傷、攜帶大件行李失去平衡摔倒和絆倒其他乘客等原因。乘客在搭乘自動扶梯的時候摔倒經常是雙手提物不緊握扶手,身體倚靠在自動扶梯兩側擋板上,當自動扶梯運動時身體和擋板發生摩擦,使得下肢由于踩在自動扶梯梯級板上繼續向前運動,上肢重心后移而向后摔倒。
經過調查分析上行自動扶梯乘客向后摔倒客傷事件的發生率最高,當摔倒在上行自動扶梯時,因為梯級板向上運動使得乘客后方對地高度加大,加之向后摔倒身體的防御性相對較差,受傷程度較嚴重。下行自動扶梯乘客摔倒客傷事件的發生率較低,在下行自動扶梯發生摔倒時,自動扶梯極板向下運行,乘客后方逐漸形成堆積型梯級,乘客向后摔倒時大多會坐在梯級上,摔傷幾率小。
1.4.2 身體原因暈倒分析
因乘客身體機能原因暈倒的僅次于扶梯客傷的事件。此類事件主要由于乘客自身的身體原因,本身患有疾病、低血糖癥、女性生理期身體不適等,突發暈倒,尤其女性乘客居多。
1.4.3 車門處客傷分析
在車門處容易發生的客傷主要為車門、安全門夾傷和列車與站臺縫隙夾傷。主要原因為乘客乘車時沒注意列車關門的時間而搶上、下車或者擁擠,不注意站臺安全提示踩空列車與站臺縫隙夾傷和導致被門夾傷。
1.4.4 站內摔倒分析
乘客滑到摔傷是車站發生率較高的客傷事件。部分乘客為了趕時間,行走較快,容易滑倒,尤其是在樓梯處快速行走時更容易摔倒。還有車站內地面因雨天、漏水或者其他乘客攜帶的液體潑灑未及時清理,導致乘客在行走時滑倒受傷。
1.5 地鐵客傷事件高發車站調查分析
1.5.1 地鐵換乘車站客傷事件
地鐵換乘車站,換乘和出入站的乘客較多,都是集中到達,且大部分攜帶大件行李。同時進出站時會在站廳匯聚,形成大客流對沖,在地鐵出入口自動扶梯處擁擠。部分乘客為了趕車而在扶梯上行走,容易造成自身及其他乘客的受傷。此外,乘客不注意觀看指示標識,在選擇出行方向時容易滯留導致站臺和樓梯從而增加發生客傷的風險。
乘客安全意識不足,加上扶梯較長、較陡,在上行時容易發生未站穩導致摔倒;攜帶大件行李或行動不便的人為避免麻煩,而選擇乘坐自動扶梯,增加了自動扶梯客傷的風險。部分乘客在下行樓梯逆行而上,容易發生沖撞導致客傷。
2 地鐵車站客傷防范措施
2.1 自動扶梯客傷防范措施
嚴格執行《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配合質監部門對進行強制性檢驗,嚴禁使用未經檢驗合格的自動扶梯,自動扶梯的出廠銘牌必須完好無損,法定強制檢驗的安全合格標記應張貼在自動扶梯醒目的位置。
在自動扶梯乘梯顯眼的位置上牢固地張貼安全提示,乘客須知、無障礙電梯乘坐指引等警告標記。并加裝安全廣播循環播放告知乘客相關注意事項。自動扶梯外蓋板上方的垂直防碰擋板必須滿足標準要求。
加強自動扶梯檢修及保養工作,重點檢查驅動主機和鏈輪等部件連接固定可靠性、維護可操作性,以及附加制動器等安全裝置可靠性和有效性等,發現異常立即停用,及時維修并做好防護。絕不允許帶病運行。
加強巡查,關注乘客動態,強化監控力度,根據客傷人群的出行時間分布、原因等特點,制定車站的客傷防控措施,對特殊人群要特別提醒,尤其是客傷典型高發人乘客引導其乘坐無障礙電梯,對于執意乘坐的,可安排車站工作人員協助其在車站內的活動,以確保其安全。
加強乘坐扶梯安全知識的宣傳,加強監管引導,對于攜帶超高、超長及其他違禁品的乘客,勸導其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在大客流車站及大客流時段安排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在自動扶梯旁做好引導工作,對特殊乘客提供必要的幫助。
2.2 站內摔倒防范措施
在公共區域乘客走行的地方有突出物、臺階、帶坡度的通道上張貼警示貼紙,設置警示牌,提醒乘客注意腳下安全。車站工作人員加強巡視,發現地面濕滑或有異物后及時立即安排保潔到場清理。不能清理干凈的立即擺放警示牌和防滑墊等防范設施。在雨雪天氣時,加強播放廣播提醒乘客,做好客流引導。
2.3 車門或安全屏蔽門客傷防范措施
在列車上和站臺安全屏蔽門前方張貼警示貼紙,設置警示牌,在車站廣播、PIS循環播放防止列車與站臺縫隙及安全屏蔽門夾傷的提示。站臺工作人員提醒乘客按箭頭指示排隊、乘車,根據列車進出站、開關門的情況,對搶上列車的乘客進行攔截和安全防護,加強對兒童的保護和監管。列車司機注意加強瞭望把握開關門時機,防止乘客搶行沖門被夾的情況發生。
2.4 地鐵客傷事件高發車站客傷防范措施
采取封閉進站樓梯、自動扶梯,使用鐵馬、一米欄等運營輔助設備在非付費區設置客流走行線路,分割購票流、安檢流及出站流等措施,使進、出站避免形成客流交叉和擁堵。“先控制進站客流,后控制換乘客流”的原則,在乘客經過顯眼的地方張貼以顏色較為鮮艷的提示貼紙或者標示,讓乘客能迅速判斷行進方向,不滯留徘徊使客流行進順暢,避免客流失控。
換乘站連接樓梯處,設置導向牌體、標識等引導乘客并設置柵欄進行隔離,使得流向不同的乘客按照設置規定的方向行進,避免互相干擾。確保乘客有秩序完成換乘。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的城市化穩定快速發展,市民安全便捷化出行需求劇增,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突飛猛進。有效提高市民出行水平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安全問題。我們在工作實踐中通過長期持續性對其不斷進行預防、總結、分析、整改的安全科學性管理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出現意外客傷事件,杜絕發生安全事故。在發生了意外客傷事件及時正確的處理,降低人身財產的損失。充分體現城市軌道交通安全便捷的優點,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的社會形象。
參考文獻:
[1]趙宗建.地鐵列車與站臺空隙的安全風險分析及防控措施[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16(4):71-74.
[2]杜炎霞.城市軌道交通客傷事故分析與可預防[J].工程技術,2016(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