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張嘉楠
放療是“放射治療”的簡稱,它是利用聚焦的、高能量的放射線破壞腫瘤細胞的遺傳物質DNA,使其失去再生能力,從而消滅腫瘤細胞。
放療與手術和化療,并稱為惡性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放療被譽為“隱形的手術刀”,治療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將放射線的劑量集中到病變內,殺滅腫瘤細胞,同時最大程度地保護鄰近的正常組織和器官。
很多人也許都聽說過放療,但一提到放療不免會產生恐懼心理,我們就一起聊聊放療患者比較擔心的一些問題……
很多人都對放療有所誤解,認為放療對人體產生非常大的傷害,老年人會吃不消。其實不然,隨著放療技術的發展,放療靶區的精準,放療并發癥出現的概率非常小,可以說絕大多數患者都能耐受。
目前,在先進的放療設備和技術發展的輔助下,放療已經從傳統“精確放療”升級到“智慧精準放療”,從而給廣大需要接受放射治療的腫瘤患者帶來了更精準、更有效的治療。
大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接受放療,約有40%的癌癥可以用放療根治。對于一個具體的患者來說,是否采用放療應該按照腫瘤的規范化治療原則,根據腫瘤的類型、發展期別以及個人的身體狀況等而定。
臨床上經常遇到很多患者擔心自己接受放療后,會影響到家人的健康。而事實上,放療患者接受的是射線治療,患者身上并沒有放射源和射線,也就沒有輻射,所以不會影響家人的健康。
總體來說沒有需要特別忌口的東西,不偏食,不忌口,講究葷素搭配、粗細搭配,提倡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多飲水,適當補充維生素就可以了。
當然,有的腫瘤還有些特殊要求,比如消化道腫瘤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干硬刺激食物的損傷;腹盆腔腫瘤則應要求少量飲食。
有些患者非常疑惑,為什么隔壁的王大爺進去放療10分鐘就治療結束了,而我進去15分鐘還沒治療結束?其實放療時間與放療技術、劑量、體位等有著很大的關系。
①患者的體型存在個體差異,放射治療師給患者擺到相應體位的時間不同。
②患者的腫瘤及手術區域不同。每個患者的治療計劃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比較復雜的部位,需要避免高劑量的區域太多,導致治療計劃復雜,所以有的患者同樣的劑量,但因為治療的放療野數不同,也就會相應地延長治療時間。
③治療的部位不同,也會影響放療的時間。有的患者照射頭部采用CRT技術,與照射乳腺區域采用的IMRT技術不同,影響放療時間。
①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治療。
②放療前定位時,醫生會在患者身上確定治療標記,這是此后制定放療計劃、治療擺位的重要參考,為了確保治療的準確性須注意保護。一旦稍有模糊時要找醫生用專用筆描畫,千萬不要自作主張自己描,以免造成治療部位不準確。
③穿寬松柔軟的棉質衣服,保持照射區皮膚清潔,避免日曬,且盡量避免摩擦、抓撓治療部位的皮膚,勿用堿性肥皂、藥物、化妝品及其他化學藥品擦拭放療部位皮膚。
④頭頸部患者需注意保持口腔清潔;鼻咽患者每天堅持功能康復鍛煉(鼻腔沖洗、張口練習);腹盆腔患者需調整飲食習慣,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入,按照醫囑做好治療前的腸道準備和膀胱準備。
治療部位的皮膚敏感,看上去發紅、起皺。幾周后,患者的皮膚由于放療變得干燥。
對于這些癥狀的處理辦法,建議患者的衣服不要穿得太緊,不要摩擦、抓撓敏感部位,不要把燙的或冷的東西,如熱毛巾或冰袋放在接受放療的皮膚上等等。
大多數患者在放療進行幾個星期后都會感到疲倦,而且隨著放療的持續進行會更感疲勞。放療結束后,虛弱和疲勞也會隨之逐漸消失。
對于對抗疲勞,建議患者在注意休息的同時,或者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藥物,幫助緩解疲勞。
有部分患者因為放療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吃不下飯。如果患者食欲不振,我們建議患者可少吃多餐,改變烹飪方式,或者在餐前喝一小杯酸性飲料,幫助開胃。另外,研究發現,給患者補充適量的鋅和復合維生素B也可以成功地改善味覺,增加食欲。
脫發是放療后常見的不良反應。一般來說,如果是你的身體接受治療,那么你的頭發就不會脫落。但是,你的頭部接受放療,就會導致頭發部分或全部脫落。
其實放療導致的脫發只是暫時性的,頭發在后期都是能慢慢長出來的。在脫發期間,愛美的人士不妨戴假發。
有部分患者的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會在放療后的幾天內降低很多,身體的免疫力也會跟著降低,這種情況就是骨髓抑制。
處理辦法:如果骨髓抑制情況嚴重,可以打升白針,如果情況尚可,建議通過食療提高白細胞。
綜上所述,盡管放療的副作用如此之多,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副作用而放棄治療,畢竟放療還是有助于提高生存率的。而且值得慶幸的是,以上提及的這些放療的副作用都會在一段時間后自行消除,或者采取措施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