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艷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人民醫(yī)院 江蘇淮安 211600)
在我院急診科所收治的各類患者中重度顱腦外傷較為多見,該類患者病情急,對治療時效要求高,是急診搶救的重要對象。在實施重度顱腦外傷患者急診搶救治療過程中,為提高搶救治療的效果,改善患者治療預后,同步實施精細化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重度顱腦損傷的患者通常情況下會長時間昏迷,病情發(fā)生改變很快,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也較多,治療難度比較大困難,護理程序多且繁雜,患者發(fā)生死亡情況也較高。因此除了盡早診斷和治療外,輔以有效的臨床護理也是非常關鍵的,不僅可以提高治療的效果,還能夠提高患者康復的步伐,減少患者出現(xiàn)殘疾情況[1-2]。精細化護理是以科學管理為基礎,以精和細作為特征,強調遵循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以最優(yōu)化的手段和方法去達到最理想的結果。精細化護理被廣泛應用于護理質量管理中,此方法強調“將患者作為護理重心”,加強醫(yī)護人員的護理服務意識,為患者提供全面、人性化的護理,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最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3]。本文將以我院急診科重度顱腦外傷患者治療中精細化護理的應用為基礎,來探討并報道精細化護理的應用方法與效果。
匯總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急診科接受重度顱腦外傷搶救治療的70例患者信息,以電腦自動排序的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均有35例患者。觀察組:男27例、女8例,平均年齡(37.44±2.26)歲,入院到接受手術治療時間(5.15±0.53)min,交通事故傷21例、墜落傷12例、人為傷害2例;對照組: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齡(37.13±2.25)歲,入院到接受手術治療時間(5.06±0.51)min,交通事故傷22例、墜落傷12例、人為傷害1例;對所有納入本次研究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嚴格的對比分析,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差異,符合本次研究要求(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診護理:護理人員接到急診通知后迅速清空搶救通道,根據(jù)醫(yī)囑和科室規(guī)定準備各類藥品與器械,搶救過程中遵醫(yī)囑開展支持性護理,搶救治療后給予患者用藥指導、病情監(jiān)測、壓瘡護理、認知干預等護理服務。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精細化護理[4-5]:第一,對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明確患者的護理需求并設計精細化護理計劃表。護理人員首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分析,必要時向醫(yī)生咨詢患者病情信息,從而歸納總結患者所需要的具體護理需求尤其是在細節(jié)層面的護理需求。隨后,針對每一位患者制定一份精細化護理計劃表;第二,身體與姿態(tài)護理。前期由護理人員主導、患者家屬協(xié)助,幫助患者進行身體與體位護理,主要包括確保患者身體保持良好舒展,使患者手指關節(jié)能夠保持伸展狀,下肢屈曲位,背屈90°,避免出現(xiàn)髖內、外旋情況,每2小時進行一次體位變換;第三,對患者實施心理情緒精細化護理,要提高護理的有效性與患者在后續(xù)治療中的配合度,必須對患者的心理情緒進行干預,使其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為此,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每一位患者的具體心理情緒狀況與個性特點,對其進行細化的心理勸慰、開導,幫其解開心結;第四,治療配合精細化護理。護理人員以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基礎,根據(jù)其性格、病情與需求,來針對性引導患者配合治療;如,針對不愿意遵醫(yī)囑治療的重度顱腦外傷患者則需要加強對其遵醫(yī)囑治療的重要性、必要性宣講;第五,對患者進行按摩護理,即由護理人員定期對患者進行按摩,幫助肢體“活血通絡”防止靜脈血栓與促進患肢肌力恢復。
以患者神經功能及活動能力恢復為指標進行治療效果評價。其中,神經功能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6]進行評價,分值為0-42分,分數(shù)越低表示神經功能恢復狀況越好;活動能力恢復采用Fugl-Meyer量表[7]進行評價,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肢體運動功能越好。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分)
?組類 n 護理前 護理后 P觀察組 35 26.71±2.31 12.26±1.52<0.05對照組 35 26.63±2.30 18.50±1.79<0.05 P- >0.05 <0.05
護理前兩組患者NIHSS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NIHSS值均有所下降;觀察組下降為12.26±1.52(分),低于對照組18.50±1.79(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兩組患者活動能力恢復情況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活動能力恢復情況比較(,分)
組類 n 護理前 護理后 P觀察組 35 45.83±2.57 81.53±3.91 <0.05對照組 35 45.80±2.55 72.51±3.63 <0.05 P - >0.05 <0.05 -?
護理前兩組患者FM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FM值均有所上升;觀察組上升為81.53±3.91(分),高于對照組72.51±3.63(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我院急診科收治的重度顱腦外傷患者越來越多,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單純的急診搶救治療還無法完全達到預期療效,大量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受損且活動能力受限。為此,我院急診科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提出采取精細化護理干預方案,以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療預后。與傳統(tǒng)護理模式相比,精細化護理的引入將護理服務從簡單地遵守科室規(guī)定延伸到對患者的全面、細致化護理中,在護理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細節(jié)與關鍵點的護理,如強化對患者的身體與姿態(tài)護理、心理情緒精細化護理等,從而在護理上做到“錙銖必較”與“防微杜漸”,持續(xù)提高護理效果。精細化護理模型的構建以整體護理為指導,循證護理為基礎,患者為導向,由護士長和責任組長進行護理質量控制,責任護士執(zhí)行精細化護理管理程序的精細化護理框架。同時,精細化護理進一步強化了對患者的肢體恢復訓練護理和按摩護理,從而有助于促進患者的活動能力恢復[8]。研究顯示,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NIHSS值均有所下降;觀察組下降為12.26±1.52(分),低于對照組18.50±1.79(分);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護理后FM值均有所上升;觀察組上升為81.53±3.91(分),高于對照組72.51±3.63(分)。胡琳琳[9]等學者指出,實施精細化護理能夠改善重度顱腦外傷患者的預后,其研究結論與本文相似。
綜上所述,在重度顱腦外傷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實施精細化護理能夠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及活動能力,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擴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