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迎紅
(湖北省蘄春縣漕河第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湖北蘄春 435300)
在心內科,冠心病心絞痛并不鮮見,表現為憋悶、疼痛、胸部壓迫感等,具備突發特性,疼痛時間通常在15min以內,倘若反復發作,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1-2]。調查顯示[3],冠心病心絞痛患病人數逐年增多,如果未加關注,容易演變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存在猝死風險。臨床上,主要采用他汀類、β受體阻斷劑、鈣拮抗劑等藥物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4]。然而,單獨用藥效果受限,臨床上正在不斷嘗試聯合用藥方案。借助已知病例評價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應用情況。見下報道。
本次研究的起始時間和截止時間分別為2020年3月和2021年2月,在該節點內選取79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用作樣本,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劃分對照組39例和觀察組40例。對照組男女性別比例為22:17;年齡41~75歲,平均(58.43±2.31)歲;病程0.5~5年,平均(2.76±0.38)年。觀察組性別數量相同;年齡最小40歲,年齡最大76歲,中位數(58.31±2.07)歲;病程1~4年,均值(2.52±0.18)年。兩組基礎數據保持同質(P>0.05),可比。
兩組患者均給予吸氧、硝酸酯類藥物、低分子肝素鈣等基礎處理。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3716)治療,口服,每天1次,單次100mg。觀察組實施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生產企業: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治療,阿司匹林腸溶片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在該基礎上,口服氯吡格雷,1次/d,單次用量75mg。兩組均治療30d。
①臨床療效[5]:顯效:心絞痛癥狀緩解率80%以上,心電圖顯示正常;有效:心絞痛癥狀緩解率達50%~80%,心電圖ST-T時間幾乎恢復至0.5mm~1.0mm;無效:心絞痛緩解率不足50%,甚至加劇,心電圖顯示不正常。總有效率=(1-無效/總例數)×100%。
②記錄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間隔時間。
③內皮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內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水平。
搜集匯總實驗數據用SPSS23.0版本統計學工具讀取。計數資料(臨床療效)和計量資料(心絞痛發作情況、內皮功能指標)呈現形式分別為(n,%)(),驗證方式各自為X2、t。P<0.05提示數據差異可見。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更為顯著,可見組間數據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比對照組少;觀察組患者的持續時間均比對照組短;觀察組患者的間隔時間比對照組長,數據對比差別存在(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

表2 兩組心絞痛發作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發作次數(次/d)持續時間(min)間隔時間(d)觀察組 40 1.21±0.24 4.09±0.25 7.45±0.63對照組 39 3.65±0.11 8.41±0.63 5.03±0.24 t 57.837 40.245 22.450 P 0.000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ET、NO、TXB2水平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ET、TXB2水平均比對照組低;觀察組患者的NO水平比對照組高,具備明顯差別(P<0.05);同組治療后ET、TXB2水平比治療前低;同組治療后NO水平比治療前高,可見差異(P<0.05)。具體見表3。
表3 兩組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內皮功能指標比較()
注:★表示治療前后比較P<0.05。
ET(pg/L) NO(ummol/L) TXB2(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83.52±3.67 46.13±4.09★ 46.35±4.21 86.95±5.31★ 220.31±34.52 64.76±12.62★對照組 39 83.47±3.88 59.69±3.88★ 46.26±3.98 74.88±5.19★ 221.01±33.75 190.51±13.38★t組別 例數0.059 15.111 0.098 10.214 0.091 8.802 P 0.477 0.000 0.461 0.000 0.464 0.000
冠心病屬于心血管疾病,心絞痛作為其并發癥較常見[6]。其中,老年人為該病高發群體。冠心病心絞痛誘因為人體內部脂類代謝異常,使血管內堆積大量血脂,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對冠狀動脈壁表層斑塊產生影響,使之破裂,引起血栓或者出血情況[7-8]。雖說,冠心病為慢性疾病,但該病死亡率高,一旦并發心絞痛,危害非常大。現如今,阿司匹林腸溶片、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在冠心病心絞痛治療中應用普遍。
在冠心病心絞痛治療中采用阿司匹林腸溶片,能夠抑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使心臟疾病發病率降低[9]。然而,單獨用藥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研究證實[10],患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時,ET、TXB2等血管內活性物會增加,但NO等舒血管活性物質會下降,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導致心絞痛加劇。針對該種情況,氯吡格雷能夠通過對血管內物質進行調節,使心肌血液處于正常灌流狀態[11]。氯吡格雷本質為二磷酸腺苷受體阻滯劑,其能夠與血小板內的二磷酸腺苷受體發生作用,加速血管蛋白磷酸化速度,以此對血小板聚集情況進行有效阻止,最大限度把抗凝作用發揮出來,加速冠狀動脈血液循環,以此對心肌缺氧缺血等進行有效治療[12]。在冠心病心絞痛治療中,同時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氯吡格雷,能夠縮短血小板壽命,減慢其恢復速度,以此對糖蛋白活化和纖維蛋白結合進行有效抑制,實現預期治療效果。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50%,比對照組的79.49%高;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較對照組少;觀察組患者的持續時間較對照組短;觀察組患者的間隔時間較對照組長;經治療,觀察組患者的ET、TXB2水平較對照組低;觀察組患者的NO水平較對照組高,非同組數據材料可見差別存在(P<0.05),提示在冠心病心絞痛治療中選擇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氯吡格雷聯合用藥,效果顯著,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持續時間縮短,間隔時間延長,血管內皮功能改善明顯。
綜上,依據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癥狀、特點,同時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氯吡格雷,臨床療效顯著增強,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血管內皮功能均得到了明顯改善,提示該治療方案有效,具備臨床推廣應用價值。然而,受限于素材量、實驗時間,以至于結果普遍性有所不足,未來將擴充樣本數,延長實驗區間,增強結果普遍性,為同類研究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