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州地鐵站名的社會語言學分析

2021-06-15 02:43:18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廣州510642
名作欣賞 2021年17期

⊙王 越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廣州 510642]

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其背后反映著大量的文化信息。地鐵站名通常是某一區域最具代表性、典型性和區別性的語言符號,它與地名在本質上具有相通的特質,所起用的地名往往反映當地的文化特征和居民的心理特征。因而從語言景觀的視角出發,對于一地地鐵站名的解讀有利于我們更好把握語言背后所反映的該地區的社會心理和文化概貌。

廣州作為我國華南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和珠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城市,同時也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中心城市,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的發祥地,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截至2020 年10 月,廣州地鐵共開通運營14 條線路,四通八達,地鐵車站的命名也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目前尚未見到從社會語言學視角分析廣州地鐵站名的文章。本文擬運用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對廣州地鐵站名進行研究,旨在揭露其背后蘊含的豐富社會心理和文化內涵。

一、廣州地鐵站名概況

廣州地鐵是服務于廣州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首條線路廣州地鐵1 號線于1997 年6 月28 日正式開通運營。截至2020 年10 月,廣州地鐵已有14 條地鐵線路開通運營,分別為1 至9 號線、13 號線、14 號線(含知識城線)、21 號線、APM 線和廣佛線,地鐵網絡實現了全市11 個區的全覆蓋。本文將排除重復計算后的共237 座車站納入研究范圍。

二、廣州地鐵站名的語言特征

地鐵站名作為語言符號的一種,其本身具有獨特的語言特征。漢語地名的語詞結構通常由專名和通名組成,通名標志著人們對于自然地理環境的認識和分類,記錄著人類改造自然的各種舉措和設施,也體現著行政管理的區劃系統;專名的形成則和人們對該地域的最初理解和認識相關。在地鐵站名中,具有較強區分性和特征化的專名往往得到人們的更多關注,而位于詞尾的通名“站”在使用中則通常被忽略。以下對廣州地鐵站名的專名部分從音節和語用字兩方面的特征作語言學分析。

(一)音節特點

廣州地鐵共237 座車站的地鐵站名的音節數統計分析結果如表1 所示。廣州地鐵站名的音節數量從雙音節到六音節不等,其中雙音節站名數量占絕對性優勢,占比達到55.27%;三音節和四音節站名的數量次之,分別占站名數量總數的25.74%和12.66%;五音節和六音節站名的數量則居于末兩位,二者占比總和僅有6.33%。廣州地鐵站名的數量整體上與站名的音節數呈負相關趨勢,根據表1 的統計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廣州地鐵站名的簡潔化特征,短小、精煉、高效的地鐵站名大大減輕了人們的記憶負擔,該種構詞特征也符合語言的經濟原則。

表1 廣州地鐵站名專名的音節概況

(二)語用字特色

廣州地處歷史上嶺南地區的土著居民古越族的聚集地,其文化由南遷入粵的漢人與土著居民共同打造,民族融合和漢人移民的歷史原因共同形成了廣州較為復雜的語言面貌,這一特征也反映在廣州的地鐵站名上。廣州地名可大致分為三個文化層次:代表百越族文化的古越語地名層(即底層)、以象征廣府文化的粵方言為代表的地方方言地名層(即中間層)以及代表中原文化的全國通用地名層(即表層)。以下將對廣州地鐵站名中特色鮮明的古越語用字和粵方言用字進行分析。

1.古越語用字。嶺南地區在古時為古越族聚居地,土著居民在這片朝夕生活的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百越文化,古越語即為百越文化的表征之一。隨著民族的變遷,古越語留存下來的主要是以壯侗語族為使用主體的壯侗語支以及以苗瑤各民族為使用主體的苗瑤語支,廣東則以壯語為主。這些古越語遺存至今仍可在廣州地鐵站名中得以呈現,表現為大量的古越語用字。例如“大石”中的“大”字即為典型的古越語用字,在壯語中意為“地”。“清?”和“黃埔大道”中的“?”和“埔”在古越語中均表示津渡碼頭,相同含義的字還有“步”和“埗”。北宋吳處厚在《青箱雜記》中即有言:“嶺南謂水津為步,言步之所及,故有罾步,即漁者施罾處,有船步,即人渡船處?!边@些用字均表現了古越人在嶺南河網密布的地理條件下善舟楫的文化特征?!岸础弊忠彩浅R姷谋硎咀匀坏乩砗x的古越語用字,又作垌、峒,意指山間平地、盆地,含有該字的地鐵站名如“鶴洞”“龍洞”。有關廣州地鐵站名中出現的古越語用字還有例如潭、南、坑、沖、良、黃、龍、邊、圃等字,都帶有歷史上百越文化的印記。

三、廣州地鐵站名的命名理據

廣州地鐵站名的命名以指位性為基本原則,要求能夠指示一定范圍的區域并選取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地名。通過對廣州地鐵共237 座車站站名的分析與整理,其命名理據主要分為以下8 類:

(一)以行政區劃命名

以行政區劃為命名理據的地鐵站名數量最多,占比將近半數,具體站名如:鎮龍、新造、鳳凰新村、梅花園、市橋等。廣州地鐵在以村、鎮、小區、社區等行政區劃的方式命名站名時,對于專名為雙音節以上的站名往往省略通名“村”“鎮”“小區”等,僅保留具有區別意義的專名。

(二)以道、路、橋等道路名稱命名

廣州地鐵中有眾多站名以此種方式命名,僅次于以行政區劃命名的車站數量。其中,絕大多數以道路名稱命名的站名均略去了通名“路”,僅保留了專名的部分,如3 號線北延段的“林和西”,該站位于天河北路與林和西路交匯處,命名時在采用道路名的同時略去通名“路”,因而得名“林和西”。諸如“淘金”“鶴洞”“南洲”“新港東”“江南西”“天河南”等車站均以此種方式命名。除此以外,仍有部分保留通名的站名,如“科韻路”“北京路”“體育西路”“花城大道”“石牌橋”等。

(三)以景點和文化地標命名

地鐵不僅是快捷便利的出行交通方式,也是對外城市文化宣傳和城市形象展示的重要媒介。大量地鐵站名得名于公園、廣場、體育場、博物館等景點或標志性建筑物,如“廣州塔站”則以廣州市被譽為“小蠻腰”的標志性建筑廣州塔命名,“農講所站”則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這一著名景點而命名,此外還有“陳家祠”“動物園”“黃花崗”“大劇院”“體育中心”“海珠廣場”等站名均以該種方式命名,有助于弘揚廣州獨特的城市文化。

(四)以交通樞紐命名

廣州作為我國乃至世界的重要交通樞紐,客運和貨運總量十分龐大,因而產生了許多涵蓋水運、航空、鐵路等多種方式的交通樞紐,許多地鐵站名因此而得名,如“廣州南站”“廣州火車站”“天河客運站”“南沙客運港”“機場北”“慶盛”等。

(五)以自然地理實體命名

由于廣州市位于珠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河網密布、水系發達,同時兼有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種地形,因此廣州地鐵中有部分站名以島、山、河涌等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命名,如“洛溪”“海心沙”“官洲”“飛鵝嶺”“飛沙角”等,均體現了這一自然地理特征。

(六)以商業區和產業園區命名

作為我國區域輻射能力強、經濟體量龐大的重要經濟中心和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區,同時也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的核心地區,廣州市打造了眾多商業中心、開發區、科學園區以及產業新區,并將其連接納入廣州地鐵網絡中,誕生了一批以商業區和產業園區命名的地鐵站名,如“花都汽車城”“黃閣汽車城”“科學城”“金融高新區”“新城東”“天河智慧城”等。

(七)以機關單位命名

廣州是華南地區教育資源、醫療衛生資源等最為豐富且集中的地區,優質醫院、著名高校林立于此,并成為部分地鐵站名的命名理據,如“大學城南”“大學城北”“華師”“中大”“婦兒中心”等。事業單位建筑通常是一個地區的核心地標,為廣大市民所熟知,以此方式命名車站社會影響力大、區別特征明顯,也更符合人們的使用習慣。

(八)以復合方式命名

地鐵車站在命名上通常要求選取附近知名度最高且較為穩定的公共地標性建筑名。而部分地鐵車站因地處多個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地標性建筑附近,在命名理據中僅取其一往往會造成其他指位信息在地鐵站名上的缺失。而復合式地鐵站名則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即選擇兩種或三種命名理據疊加形成新的地鐵站名。在廣州地鐵中,復合方式通常有“街道名+村名”“村名+醫院名”“村名+旅游區名”,等等,這樣一來擴大了站名的信息容量,也方便了人們的定位與出行,使新的地鐵站名具有信息量大、指位性強、知名度高等特征和優勢。如“嘉禾望崗”站,即為嘉禾街道與望崗村兩部分復合形成,分別取“嘉禾”與“望崗”兩個地名的專名部分組合形成新站名“嘉禾望崗”。再如“三溪”站則得名于附近的蓮溪村、石溪村與宦溪村三個村莊,因三個村村名的專名部分皆有“溪”字,故合并成為“三溪”。此類站名還有“京溪南方醫院”“南村萬博”與“漢溪長隆”。廣州地鐵車站命名中所采取的復合方式較之于其他城市所選取的在兩個地名中添加間隔號的方式(如南京地鐵的“南京林業大學·新莊”、西安地鐵的“省人民醫院·黃雁村”)以及在站名后添加括號作以備注的方式[如蘭州地鐵的“蘭州城市學院(省科技館)”]而言則更為簡潔,便于人們識記。

四、廣州地鐵站名的文化特征

地鐵站名作為一種重要的語言景觀,在具有基本的指位功能的同時,也與當地的文化和社會心理相互融合,構成反映地域文化的一面鏡子。一言以蔽之,社會的現象,由經濟生活到全部社會意識,都沉淀在語言里面。

(一)地鐵站名反映地理特征

廣州地處珠江入??谔幍闹榻侵薜貐^,北依白云山,南傍南海,地勢整體北高南低,擁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同時,亞熱帶季風氣候下的廣州冬暖夏熱,降水豐沛。廣州特殊的地理特征也反映在地鐵站名的命名之中,顯露出特色的水域文化和山地文化。這些地鐵站名中彰顯的廣州地理特征對于強化廣州市民的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具有特殊意義。

1.站名所體現的水域文化。廣州文化的興起與發展離不開水,密布的河網與充沛的降水共同構成了廣州特色的水域文化特質。而這種特質集中體現于一系列與水相關的字中,如“陂”的含義有“池塘”和“水邊、岸”,“湴”為方言用字,意為“稀爛的泥”,除此以外還有“潭”“塘”“沙”“涌”“滘”“瀝”“溪”“洲”“湖”“塱”,等字,這些字或是描摹水的狀貌,或是由水引申而來并與水有關。縱觀廣州地鐵,眾多地鐵站名均包含上述與水息息相關的字,如“東涌”“鐘落潭”“黃沙”“瀝滘”“長湴”“西塱”“琶洲”,等等,這其中關于水域的多樣表達以及與水有關的各種事物,皆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水域對于廣州文化塑造中的重要意義。

2.站名所體現的山地文化。廣州除了因泥沙沖積而成的廣闊平原地帶,廣泛分布的低山丘陵也是其重要的地貌單元。廣州許多地方的命名中也以地形地貌為重要理據并反映在地鐵站名中,使地鐵站名中包含了許多與山地有關的字,形成了特色的山地文化。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為“崗”字,例如“燕崗”“潯峰崗”“昌崗”“崗頂”“暹崗”等,與崗地的含義有關,表示“坡度較平緩的丘陵地帶上的旱田”。此外還有包括“山”“嶺”“峰”的站名,如“五山”,因五個山頭環繞于此而命名。還有“飛鵝嶺”“金峰”等站,均體現出廣州多山地丘陵的地理特征。

(二)地鐵站名反映歷史文化

廣州作為一座具有兩千余年建城史的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從“楚庭”到“番禺”,再到今日的廣州城,城市在歷代的滄桑變革中積累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存留著古色古香的古城文化,而且也因其在近代革命斗爭中的杰出貢獻而流淌著革命文化的血液,這些在廣州地鐵站名中均有所體現。

1.站名所體現的古城文化。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別名“羊城”“穗城”。從廣州地鐵中一些因古建筑遺存或因傳說故事得名的地鐵站名中可窺探到廣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如地鐵“五羊邨”站,“相傳周代時有五位仙人,騎五只口銜谷穗的羊,降臨楚庭(廣州的古稱),把谷穗贈給人民,并祝福‘永無饑荒’,仙人飛升而去后五羊留下化為石”,因此廣州又以“羊城”“穗城”別稱。再如,歷史上的廣州城均基本以北京路為中軸線,以今越秀區為中心位置,因而明清時期廣州城門的痕跡在老城區的一些地鐵站名上有所表現,如“西門口”的得名即因明清兩代廣州西城門位于此地,“小北”則因明清兩代廣州城的小北門坐落于此而得名。又如坐落于黃埔區“南海神廟”站,它始建于隋代,是歷代皇帝和中外船只祭海以祈求平安的重要場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見證。此外,還有“陳家祠”站則是以附近的陳氏書院命名,它是廣東省陳氏族人集資修建的合族祠,是探尋陳氏家族文化、嶺南傳統建筑乃至整個嶺南民間文化的重要窗口。這些均是廣州城所積淀的厚重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

2.站名所體現的革命文化。廣州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基因,在近代的革命事業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廣州地鐵站名中,如“三元里”站則書寫著廣州三元里人民頑強抗英的光輝事跡;“黃花崗”站則彰顯了黃花崗起義中七十二名烈士的英勇氣概;“紀念堂”站則是紀念為中國革命事業嘔心瀝血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其1921 年出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時的總統府舊址處修建的紀念性建筑物。此類站名又如以“國父”之名命名的“中山八”,還有“農講所”“烈士陵園”“團一大廣場”,等等,都是廣州革命文化在地鐵站名上的重要表現。

(三)地鐵站名體現社會發展

廣州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核心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龍頭與引領者。繁榮的商業貿易、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頻繁的對外交流與蓬勃向上的文化教育體育事業等,均為廣州前沿性的重要體現。這些繁盛的景象共同建構了廣州燦爛的現代文明,彰顯出豐富的時代特征。

1.站名體現經濟發展。廣州長期以來以發達的經濟著稱,并因此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這在廣州地鐵的許多站名中都得到了印證,如“珠江新城”和“廣州塔”。“珠江新城”是廣州最為亮眼和最具戰略性的現代中心商務區,匯聚著眾多世界名企,是廣州的新城市中心。正是其重要的經濟地位和雄厚的經濟實力,此區域也集中了許多如“廣州塔”“周大福中心”等蔚為壯觀的標志性建筑,共同構成了富有活力的廣州城市形象的新名片。此外還有“黃閣汽車城”“花都汽車城”“科學城”“知識城”“金融高新區”“天河智慧城”等站名,都是廣州戰略性區位優勢和產業集聚的直觀反映,同時也彰顯出廣州經濟依托科技、創新和金融的高質量發展趨勢。

2.站名體現對外交流。廣州曾作為中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至今仍是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交通中心,承載著廣東省以及我國對外交流的重要功能。廣州具有眾多對外交通樞紐,“廣州東站”“廣州南站”“廣州北站”和“廣州火車站”四座連接著我國大江南北的火車站使廣州具有較高的交通通達性,“機場南”和“機場北”所代表的廣州白云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航空樞紐之一,此外還有“天河客運站”“南沙客運港”“從化客運站”,都是廣州連接省內、全國乃至國際的對外交流中至關重要的窗口,體現了廣州較高的開放程度。

3.站名體現文體繁榮。作為華南地區發展的前沿城市,較之于經濟的繁盛,廣州在文化、教育、體育事業建設中同樣取得突出成就。坐落于天河商圈核心地帶的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是廣州最大的體育場,三十余年來在原有設施基礎上又不斷擴建體育設施并逐漸臻于完善與齊全,成為廣州集健身、娛樂、教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健身中心,由此誕生了“體育中心”“體育中心南”“體育西路”等與之有關的地鐵站名,體現了廣州體育事業的繁盛。而廣州文化教育事業也走在全國前列,“大劇院”即為“世界十大歌劇院”之一的廣州大劇院,多所名校也云集于此,如歷史悠久的“華師”和“中大”,還有“大學城南”和“大學城北”,代表了廣州高等教育資源的聚集地和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基地——廣州大學城。這些昭示了廣州公共文體事業發展的強勁勢頭以及近些年在推進文體事業繁榮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四)地鐵站名反映社會心理

地鐵站名是人們賦予地理實體的名稱,其名稱的由來依賴于命名活動的發生。而命名活動以人為主體,因而在這一語言景觀的研究中不可忽視人與地鐵站名間的聯系,這些聯系集中表現為地鐵站名所折射出的豐富的社會心理。

1.站名所表現的宗族觀念。宗族觀念是形成于中國傳統宗法社會中并延續至今的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早期人類社會中由于個人力量無法滿足生存的需求,聚族而居成為當時人們共御外敵、求取生存的不二選擇,強烈的族群認同感也自然成為人們的共識。這些逐步演變為西周時期的宗法制度,傳統的宗法制社會以血緣為紐帶,人們“以血緣宗親觀念為思想基礎,對復雜的親緣關系進行規范引導”,并在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影響下,形成了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宗族觀念。

人們在聚居區的遷移過程中,這種以姓氏為符號的宗族觀念成為一大主導因素。在“尋祖”思想的驅使下,人們多采取以同姓為單元的方式構建聚居區,以此發揮著祭祖聯宗、強化族群認同的社會功能。廣州地處宗族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宗族觀念尤甚。歷史上“大多數珠江三角洲宗族聲稱他們的血統來自中原”,他們通過加強族群認同的方式與原住民劃分界限,以此確立自己“中原人”的合法身份。同時,該地區宗族組織之所以發達,也出于沙田開發和防衛的需要。因而珠三角地區的宗族觀念較于我國北方地區而言尤為濃厚。這一特點在地鐵站名中有清晰的映射,如“朱村”是元末明初朱姓氏族由韶關南雄的珠璣巷遷居于此而得名。珠璣巷是中原地區的南遷氏族的駐足地和珠三角人重要的祖居之地,深刻影響了珠三角歷史的發展進程?!翱痛濉币膊焕?,是黎氏于明朝萬歷年間遷此聚居,取客居他鄉之意而命名為“客村”。此外還有“黃村”“鐘村”“區莊”“湯村”“潭村”等,這些均為中華民族傳統宗族觀念的重要表現。

2.站名所表現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平安、吉祥和幸福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人類在早期受到生產力水平的限制,無法運用科學知識對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的發生做出解釋,因而會將其歸因于某種超自然力量的運作,對這種超自然力量形成敬畏和崇拜心理,并寄托著人們對于平安祥和、風調雨順等福祉的祈求和渴望。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水平的提升,這種早期形成的祈福心理并未因人類對于世界認知能力的提升而消亡,而是在代代相傳中逐步形式化并固定下來,成為人類固有的思維方式和普遍的心理模式,構筑了現代人類根深蒂固的祈福文化。

中國祈福文化源遠流長,周代即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并鑄鼎以記,以求向神靈祈福禳災。之后的儒家、道家等思想中均包含祈福文化的元素,對中華民族傳統的祈福心理的建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歷史發展至今,中國已形成了形式多樣的祈福文化,寄托著人們向美向善的祈福心理。而在多元化的形式當中,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即借助語言符號來實現祈福這一重要的心理寄托形式,這種心理在廣州地鐵站名中也表現得較為顯著。人們常常在站名中使用豐富多樣的吉祥語以期達到預先設定的結果,因而在廣州地鐵中常常會出現帶有“和”“平”“盛”“泰”“?!钡茸值恼久纭叭缫夥弧比〖槿缫獾暮x,“長壽路”則寄托了人們對于健康長壽的希冀,“永泰”則表達了永安康泰的愿景。此類的站名還有“人和”“太平”“慶盛”“江泰路”“廣隆”“旺村”,等等,共同表達著人們對平安祥和、幸福如意的美好向往以及對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五、結語

本文從社會語言學視角出發,選取了廣州地鐵2020 年10 月前開通運營的14 條地鐵線路共計237座車站的站名,從語言特征、命名理據和文化特征三方面加以分析后可知,在語言特征上,廣州地鐵站名中簡潔、精煉的雙音節站名占顯著優勢,便于人們日常的識記和使用,同時站名也彰顯出獨特的古越語用字和粵方言用字的語用字特征。廣州地鐵站名在命名中以行政區劃、道路名稱、景點和文化地標、交通樞紐、自然地理實體、商業園和產業園區、機關單位和復合方式這八類方式為命名理據,呈現出命名理據的多元化和較強的指位性特征。而廣州地鐵站名不僅傳達著特定的地理信息,背后也折射出廣州的地理特征、歷史文化、社會發展和社會心理,是研究廣府文化乃至南粵文化的生動語言材料,對于傳承與弘揚嶺南文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具有深刻價值。

①游汝杰,鄒嘉彥:《社會語言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287頁。

② 李如龍:《漢語地名學論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頁。

③李處厚:《青箱雜記》,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0頁。

④ 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四·食語》,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95頁。

⑤ 司徒尚紀:《廣東地名的歷史地理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2年第1期,第21—55頁。

⑥ 羅常培著,胡雙寶注:《語言與文化(注釋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121頁。

⑦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52頁。

⑧ 周無忌,歐陽覺亞,饒秉才編著:《普通話、廣州話詞匯用法對比詞典》,廣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頁。

⑨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第429頁。

⑩ 廣州市地名委員會《廣州市地名志》編纂委員會編:《廣州市地名志》,廣東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第55頁。

? 姜廣輝,程曉峰:《中華文明“連續性”形態形成的原因——從西周的宗法制度談起》,《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2期,第63—75頁。

? 劉志偉:《地域社會與文化的結構過程——珠江三角洲研究的歷史學與人類學對話》,《歷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54-64+19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福利|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一级片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9cao视频精品| 激情亚洲天堂|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欧美亚洲日韩中文|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亚洲乱码视频|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伊人久综合| 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啪啪视频|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亚洲性网站|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亚洲a级毛片|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欧美色丁香| 亚洲啪啪网|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91亚洲视频下载|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www欧美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尤物视频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亚洲无码91视频|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久久婷婷六月| 青草精品视频|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成人在线综合|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青青草国产免费国产|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 国产精品性|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