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凡瑾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6)
本次調查的方法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來了解大學生群體“佛系”的一些基本情況,同時在介入方法中也采用了個案訪談對大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探究,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海棠8 號書院學生為調查對象展開此次研究,共調查105 人。
1.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海棠8 號書院學生
2.抽樣調查形式:
為了控制抽樣誤差,提高抽樣效果,使得樣本能夠充分的反映總體,同時便于開展實施,節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因此選擇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抽樣組織形式。
首先,對調查對象進行分層:在抽樣的過程中考慮到不同院系的差異性,所以本次調研先對調查對象按學院進行分層;然后,在每個學院中利用隨機抽樣法抽取學生,使得樣本分配更加具有科學性;最后,對樣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3.樣本構成:
本次調查采取線上問卷形式,選取的樣本總數是全書院各學院隨機選取的105 名學生,發放的105 份問卷回收105 份,回收率100%,有效數105 份,有效率100%。
4.操作化與問卷設計
根據本次調查研究的目標——大學生的欲望程度及社會心態,確定本次研究調查的變量為大學生在不同領域的欲望大小與態度,又可以細分為消費欲望、社交欲望、工作欲望、住房欲望、婚戀態度、生活狀態等,針對不同領域的欲望與態度我們設置了有針對性的題目來進行具體的可操作化的調研,如下表所示:

(一)表面佛系
通過對大學生社交意愿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到選擇出門和人打交道與在家獨處相比,105 份問卷中選擇愿意出門和人打交道的僅有11 人,占比10.48%,可以稱得上“少之又少”。相反選擇愿意在家獨處的達39人,占比將近40%。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更加愿意在家獨處而不是出去和人打交道,大學生的社交欲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低得多。
在關于婚戀態度的調研中,有超過一半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對于校園戀愛采取一種隨緣、佛系、不強求的態度,甚至有5 名被調查者表示根本沒興趣;在提到關于對待婚姻的態度時,選擇必須結婚的僅有28 人,占比不到27%,絕大部分被調查者對婚姻也采取隨緣態度,表示遇到合適的結婚對象才會考慮結婚,沒有就不結。在對待戀愛與婚姻的態度上,中國大學生表現出和日本社會極為相似的“低欲望”現象,對待婚戀采取一種“佛系”“隨緣”的態度。
(二)隱隱欲望
在關于住房欲望的調查研究中,接近90%的被調查者表示如果有能力則會選擇購房。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群體對于購房有著非常強烈的欲望,這點與日本社會的“低欲望”是完全不同的。或許是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或許是大學生群體對于擁有自身穩定居住地的向往情懷,總而言之表現為購房欲望明顯。
在關于工作欲望的調查研究中,被調查的105 名學生中有83 名學生表示關于未來的工作預期希望有升職空間同時他們表示也愿意為之拼搏。不難看出在工作欲望方面,大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都愿意尋找一份有升職空間、積極進取的工作,工作欲望較高。
在對于大學生群體生活狀態的測量中,我們從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追求、日常身心狀態、是否有進取心三個層面進行調查:在對于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上僅有不到3%的被調查者表示沒有必要追求高品質生活;在提及是否安于現狀的調查中,接近70%受調查者認為自己并不安于現狀,這也反映出大學生群體內心深處還是存在“隱隱欲望”。
在關于大學生“佛系”現象的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大學生群體在社交、戀愛與婚姻的態度表現出與日本社會“低欲望”有極大的相似,然而結合中國的社會經濟環境,又不難理解這個群體面臨的困境。一方面,中國社會正處在轉型過渡期,競爭環境激烈,面對各種劇變中的不確定性,佛系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希望找尋理想的避難所和精神棲息地。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大眾傳媒的不斷發展,這種所謂的“佛系亞文化”得到了肆意渲染,難免對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然而,我國尚未進入“低欲望”狀態。大多數學生選擇購房、自定義高品質生活,這與日本青年的“低欲望”不同,也體現了青年學生對階層向上流動的隱隱欲望。培育當代青年大學生健康的社會心態,應立足社會的現實狀況和青年的實際問題,不斷凈化青年成長的社會環境,同時應強化網絡空間的輿論治理,發揮核心價值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