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平(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泰州 225400)
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學校與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自2013年起開展精細化工專業中高職銜接聯合辦學以來,雙方根據中、高級工的崗位能力要求,共同開發了精細化工專業的化工單元操作課程的中職和高職兩個學段的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和教學要求。
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熔鑄到課程開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
堅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課程教學內容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能夠強化基礎、提升技能,并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堅持知識、能力的連貫發展,形成中高職銜接的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中職課程應當重基礎、強操作,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意識;高職課程應重實踐、強創新,鼓勵學生在操作或仿真的工作場景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
堅持課程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既要注意到中高職階段課程教學內容的整體性、有序性,避免教學內容的無效重復,又要關注中高職階段教學內容的層次性、開放性,為學生的謀職、創業、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圍繞中職精細化工和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兩個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要求,邀請化工行業專家和職業教育專家研討,分析中、高職兩個不同階段適應的工作崗位及其典型的任務,研究崗位能力要求,對照國家化工職業標準中級工和高級工的技能、知識要求,明確了化工單元操作課程中高職階段各自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專業技能。
依據行業及企業標準,對照化工職業資格(中級、高級的知識、能力與素養要求)和典型工作要求,確定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教學目標、內容、方法、標準,采用“橫對接”“縱銜接”的方式制訂課程標準。
“橫對接”為課程內容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相對接,考慮行業發展的特點,對于中職精細化工專業對接高職應用化工技術專業,在中、高職兩個階段分別與化工總控工中級工、高級工的要求對接。
“縱銜接”中職和高職兩個階段課程內容,高職專業課程內容以中職專業課程內容為基礎,特別是具有縱向銜接要求的課程要明確中職課程的培養目標和高職課程的起點,避免兩個階段課程內容的重復。
江蘇省泰興中等專業學校與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組織相關老師、企業技術人員、行業專家等共同制訂了化工單元操作課程的銜接課程標準,規范了課程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考核標準、職業證書等,明確課程分工,處理好先修課與后續課的銜接與配合,體現了中高職銜接課程的一貫性。

表1 中職、高職階段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教學內容
中職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教材主要培養學生知道常見化工單元操作基本原理、基本計算,掌握設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具備生產一線工藝管理和維護的初步能力,并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和職業素養。高職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教材主要培養學生化工單元操作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設備選用、適宜操作條件選擇、負荷調整操作,具有一定的過程優化能力;學習特殊精餾、萃取、結晶以及膜分離、吸附等單元的工作過程及原理、典型工藝流程、工藝計算等知識;學習化工單元工藝參數的自動控制系統;能運用工程技術觀點分析和解決化工單元操作過程中的常見故障[1]。中職、高職階段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教學內容如表1所示。
(1)堅持立德樹人,發揮化工單元操作課程獨有的育人功能。教學設計要體現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團隊協作精神、綠色環保理念等思政要素;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刻理解本課程的核心素養的內涵,將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聚焦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課程核心素養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理念、必備的品格和關鍵的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和社會責任感[2]。
(2)應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方法組織教學。利用化工單元操作、化工單元仿真等典型項目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幫助學生學習精細化工單元操作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掌握本課程的職業能力。
(3)教師要主動適應信息社會背景下的數字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微課、視頻、錄像、動畫演示、仿真軟件等數字化教學手段,高效、直觀、生動地呈現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化工單元設備的結構、原理,掌握化工單元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例如,在流體輸送操作項目中,利用Flash動畫模擬往復泵的工作原理,在蒸餾和吸收操作中,利用錄像或照片直觀地演示塔板上的氣液接觸狀況,塔板上的液泛、漏液等現象,提高教學效率。
(4)注重學生技能操作的規范性,培養學生規范操作、嚴謹求實的職業習慣和安全、質量、環保的職業意識;要將職業標準的要求、行業規范有機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確保技能訓練的連續性和層次性。
中高職銜接是不同層次的教育匹配,是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中高職銜接課程化工單元操作的開發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和探索,繼續完善并動態地調整中高職銜接主干專業課程標準,挖掘企業生產案例,優化各主干專業的課程教學標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將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