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瑋
(安徽地平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逐漸提高,暖通空調已被廣泛應用到各類建筑。為此,設計人員要秉承經濟性原則和綠色環保原則,有效減少能源消耗量,降低對環境污染的程度,以便在為人們提供服務的同時做到保護環境。
設計人員設計建筑暖通空調時,應秉承經濟性原則,有效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為此,要科學評估空調使用材料、暖通空調施工設備、暖通管道等,以保證暖通空調在設計、施工、運行等階段中所消耗的成本能充分減少,借此提高經濟收益發揮經濟性原則[1]。
對于暖通空調而言,設計人員要根據暖通空調消耗量最大的一年實施系統化運算,借此保證暖通空調在使用時能合理調節自身性能,有效增強空調節能效果。因各地區溫度不同,各建筑物特性不同,設計人員要根據建筑結構與實際情況,對空調使用性能充分考慮,以設計出符合建筑所使用的暖通空調,充分體現適應性原則[2]。
綠色環保原則主要是指利用綠色施工技術,有效減少設備使用時所產生的污染,實現保護環境目標。循環使用節能是暖通空調節能降耗的重要體現,所以設計建筑暖通空調時,要充分考慮設備的系統循環性。此外,設計人員要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優化設備循環性,以保證暖通空調使用時能將所剩資源利用循環系統實現再加工,借此達成節能目的。只有提高設備再循環利用率,才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實現綠色發展目標。
環境變化能對暖通空調使用性能產生直接影響,所以設計人員要在注意能源使用情況的基礎上,根據環境變化優化暖通空調系統,利用先進技術彌補系統內部的不足。首先,設計人員要收集所在地區的氣候特點、地理位置、環境質量等方面數據,做好數據收集工作。其次,要根據建筑結構和環境對建筑的影響程度系統分析。最后,將數據及結果匯總,秉承綠色環保理念對暖通空調合理設計,以保證設備在各種環境條件下均能達到最合理效能,避免能源浪費。
隨著環境保護呼聲逐漸提高,使許多行業及群眾投身到保護環境工作中。為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人員開展設計工作時,要充分考慮能源使用問題,以保證暖通空調系統能有效實現能源再循環利用,將剩余資源科學利用,減少能源浪費現象產生。
設計人員設計建筑物暖通空調系統時,要充分考慮各環節所能產生的問題。施工企業要增強設計與施工時各環節的管理工作,借此保證暖通空調系統的運行能符合城市發展標準,并能帶動城市文明進步。為此,要加強地方政府為建筑行業發展中暖通空調系統設計支持的力度。施工企業要加強對暖通空調節能設計重要性的認識,主動落實暖通空調制作工作。具體建設時要保證各環節能符合環保建設要求,不能為提高生產率而降低總體建設要求。施工企業要將環保建設作為建筑工程施工主要理念,保證建筑整體發展符合社會發展標準,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問題產生。為此,施工企業落實建設工作時要主動加強現場管理,發現設計方案與節能環保建設要求出現差異時,或操作時出現失誤時,要及時與設計和技術人員溝通,共同探討彌補和完善策略。施工企業要杜絕為減少建設成本而忽略污染問題,要及時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妥善解決對建設時存在的各類問題。此外,還要設置管理部門對暖通空調安裝各環節實施系統化檢查,以確保暖通空調運行時能做到節能環保,充分提高能源利用率。施工企業還能通過實踐操作,促使該技術更好地發展。
優化建筑暖通空調設計參數配置時,要系統分析建筑室內與室外空間環境溫度變化,選擇最優取值實現設計參數優化目標。夏季溫度不宜過低,冬季溫度不宜過高,計算新風量時要確保能滿足工藝要求與衛生條件,充分減少暖通空調運行時產生的能源消耗量。設計建筑暖通空調時,要注意建筑室內濕度與溫度參數。系統實際運行時,建筑物室內溫度與濕度變化,能對暖通空調運行時產生的能源消耗量產生直接影響。建筑附近的區域與圍護結構內氣候環境的變化,同樣能對系統運行產生的消耗量產生直接影響。為此,設計人員設計暖通空調時要綜合考慮建筑附近的環境條件,適當優化設計參數,以確保系統運行時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借此滿足節能環保要求。
設計人員設計建筑暖通空調時,要根據建筑室內空氣質量以及空調運行季節進行系統研究。此外,設計人員要合理規劃施工方案,以確保空調系統能依照室外氣象參數正常運行。要使建筑暖通空調在室內運行時,在有效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充分發揮經濟性原則作用,減少資金消耗。要對系統運行時所有的設備科學選擇,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優化。對于選擇冷熱源而言,該工作屬于暖通空調設計中的重要環節,該項能源配置主要依存在熱泵型機組與冷水機組等。熱泵型機組能在夏季制冷冬季制冷,該機組運行時與其他結構相比更加環保,能有效減少對外界的污染。而對于溴化鋰吸收式機組而言,該機組運行時只能節省電源浪費,對能源無法起到節約作用。所以,該項機組在室內環境中存有余熱和廢熱時才能發揮自身作用。其中冷水機組加熱水鍋爐屬于常規冷熱源系統,該系統運行時能有效提高空調運行效率。夏季來臨時能利用冷水機組與冷卻塔,排放室內殘存的余熱。冬季時則能利用燃氣熱水鍋爐加熱循環水,通過輸送管道將其輸送到室內末端裝置,為建筑室內環境加熱。此外,該系統技術足夠成熟運行時具備較強穩定性,屬于適用范圍較廣泛的冷熱源運行模式。但該項系統設計較復雜,冷熱水泵需分別設置并采用閥門關斷。夏季和冬季使用該系統時要將兩者進行切換,系統設計造價相對較高,具體情況如圖1 所示。

圖1 科學選擇冷熱源
太陽能源與地源熱泵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中具有較強優勢,實施民用建筑建設時,暖通空調系統能增強對太陽能與地源熱泵的開拓。太陽能源使用建設成本較小,其能源利用率較高。進行民用建筑物暖通空調系統設計時,能利用極熱板與太陽能光電板等技術充分利用太陽能源。要科學設計太陽能集熱墻,有效提高太陽能使用效率,發揮太陽能作用降低消耗成本,借此提高暖通空調產生的經濟效益,彌補傳統技術缺陷,科學利用資源實現環保節能目標。地源熱泵使用價值逐漸增強,適用范圍逐步擴大,該系統主要是利用地表層下地熱資源,并利用電能將地下的冷熱量輸送到建筑物內用于空調制冷或供熱,所以該項能源使用與其他能源相比效果更好,屬于高價值可再生能源。該項能源能應用到民用建筑暖通空調系統制作中,不僅能有效減少空調系統運行時所產生的能源消耗量,還能確保空調系統運行整體效果,充分減少運行成本。施工企業要做好再生能源利用和開發的工作,及時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將該類能源結合到暖通空調系統設計中。
設計建筑物室內空間通風設施時,要利用風壓實現自然通風。風壓屬于空間自然通風主要手段,實施綠色建筑物建設時,尤其要注意外部空間風環境。設計人員設計建筑物時要對外部朝向與格局慎重考慮,注意可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設計人員要對建筑物剖面圖進行細化處理,借此增強建筑物內部的通風效果。要注意細節方面設計的科學性與實用性,確保各環節細節能滿足相關要求。此外,要盡量拓寬開口面積,在符合工程建設標準的基礎上確保設計格局合理。設計自然通風時,若想對其實施有效控制,則要在窗戶區域對風速進行策劃,充分增強室內空間通風效果,也能利用熱壓通風對其進行合理設計。熱壓通風主要是根據室內溫度變化改變空氣密度,產生壓力差的同時出現空氣流動現象,熱壓通風能保證建筑室內空間留存的污濁空間與室外新鮮空氣流通,并利用空氣密度變化促使熱空氣從建筑室內頂部流過,將冷空氣置于空間底層。因此,設計建筑物時要在建筑內部增設豎向空間設計,酌情增加空腔數量。設計頂部開口時要確保開口能夠自主調節,以此實現室內外空氣暢通目標,滿足建筑物自然通風需求。
綜上所述,為充分增強建筑暖通空調設計效果,施工單位要采取科學技術加強再生能源的開發,減少施工成本實現節能環保理念,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全面增強建筑暖通空調節能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