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娜,張 洋,李雪松
(中交鐵道設計研究總院,北京 100088)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對指導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金沙薩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作為非洲地區國家線網規劃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金沙薩作為剛果(金)首都,擁有1200 萬人口的非洲第三大城市,城市化的進程中卻遇到各種挑戰,如:城鎮無序開發、經濟發展不平衡、缺乏基礎設施和公共交通等。這些問題在非洲地區的城市發展中普遍存在,本文的研究內容對未來非洲地區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金沙薩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河港,也是中部非洲最大的城市。金沙薩位于剛果民主共和國西南部、剛果河下游東岸,是個擁有千萬人口的現代化非洲都城,是剛果民主共和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剛果(金)空運相對發達,航空運輸業在剛果(金)國內運輸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由于全國各省會城市之間沒有公路、鐵路或水路相連,陸路不暢通,飛機是最為重要的運載工具。但由于缺乏維護和更新,大多數航空基礎設施和飛機老化嚴重。鐵路交通只有金沙薩通往港口城市馬塔迪的火車線路,市內交通主要靠當地人經營的二手、三手巴士和沒有標識、擁擠不堪的二手出租車。本次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為明確城市交通主要發展方向,為這座非洲特大城市制定可實現的、能負擔的交通線網提供重要支撐[1]。
本次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范圍為金沙薩市市域范圍,重點為金沙薩中心城區與東北方向衛星城區域規劃范圍。
金沙薩市域面積9965km2,市區面積1968km2,總人口超過1250 萬。城市中心區地處剛果盆地西南緣,沿剛果河和馬萊博湖東西伸延約18km,南北寬約13km。剛果河上游的金波科為金沙薩的衛星城,位于城市中心區東北34km[2]。
金沙薩市區沿剛果河呈“一軸三組團”的空間布局。是典型的沿河帶狀城市。從金沙薩城市發展現狀來看,主要功能區集中在西部的貢貝區到利米泰區之間的10km 范圍內。
針對未來交通發展面臨的問題,金沙薩市域內應發展軌道交通系統,并具備如下特征:①加強對發展軸線,以及外圍各組團與中心城之間的高關聯度的線網覆蓋;②要便于居民快速、中長距離的出行,滿足外圍組團區居民對交通出行的需求;③與地面公共交通形成良好的銜接,以軌道為主,優化公交,形成公共交通為骨干,多種出行方式和諧發展的交通布局;④銜接重要客運樞紐,打造對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為一體的綜合交通體系[3]。
金沙薩市形成以中心城區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延伸到外圍區域的“放射形”軌道交通線網。該線網符合金沙薩市當前“沿河帶狀發展,并向外圍區域扇形延伸”的發展趨勢。網絡覆蓋金沙薩市各個大型客流集散點,有效連接各類功能性組團,如圖1、圖2所示。
作為城市客運的骨干系統,城市軌道交通必須要串聯城市大型客流集散點,分析這些客流集散點的規模等級、建設順序、相互關系和可能的變化,作為規劃線網構架的基點。金沙薩城市東西向主干道包含雙向8 車道、雙向6 車道和雙向4 車道,而雙向4 車道是實施軌道交通建設的最低要求,市內敷設軌道交通線路條件充足,可在以上道路中優先選用道路寬度較大的道路來敷設軌道交通。金沙薩城市南北向主干道基本為雙向4 車道,而雙向4 車道是實施軌道交通建設的最低要求,應在以上南北向道路中優先選用道路寬度較大的道路來敷設軌道交通。

表1 線網方案比較

圖1 金沙薩城市東西主要客流走廊

圖2 金沙薩城市南北主要客流走廊
按照軌道交通發展策略的要求,市區軌道網供給的目標應符合以下幾點:①作為中心城內部交通的骨干系統,其在全日交通出行中發揮骨干作用(承擔全日公交出行量的30%以上);②在中心城內具有一定覆蓋水平,滿足多方向交通出行的需求。結合以往的研究和其他城市的經驗,建議遠期線路的客流強度為1.2萬人次/km。金沙薩市中心城道路網放射狀,軌道線路之間換乘次數會較大,尤其隨著線網規模的增加,換乘系數會進一步增加,這里遠期取為1.20。
(1)方案一。
本線網方案由兩個層次組成。第一層次在既有鐵路基礎上進行現代化改造,形成由中央火車站至馬塔迪、伊萊博、兩剛大橋的三個主要線路方向。第二層次為新建軌道交通線網,由5 條線路組成,共計156.8km。
方案優缺點:①優點:a.兩橫三縱的線網布局,覆蓋了城市發展軸和大部分重點發展區域,串聯大型客流集散點;b.換乘節點分布均勻,數量充足;c.鐵路改造量小;②缺點:a.道路改造量大;b.線網呈網格型換乘次數多;
(2)方案二。
本線網方案同樣由兩個層次組成。由于原中央火車站位于商業中心寸土寸金因此建議在第一層次中將火車站外遷至Kimwenza 或mikala,形成貫通馬塔迪、兩剛大橋,并輻射伊萊博及機場支線的線網。第二層次為新建軌道交通線網,由5 條線路組成,共計168km。
方案優缺點:①優點:a.三橫三縱的網絡布局,覆蓋了城市發展軸和大部分重點發展區域,串聯了大型客流集散點;b.道路改造量較小;②缺點:a.換乘站未連接中心城區內的大鐵站;b.中央火車站外移,鐵路改造量較大;c.L2 線沿河段為單邊客流,吸引效果較差;d.線網呈網格型換乘次數多。
(3)線網的優缺點比較(見表1)。
由以上比較分析,雖然方案一利瓦盧路、福伊爾大街等道路敷設條件較差,但是方案一中的線路串聯了金沙薩中心城區的主要客流集散點,方格形線網能夠讓軌道交通服務水平更加均衡,引導城市向外圍擴展,中心城區采用較大的線網密度,增強中心城區的集聚能力,推動金沙薩多層次交通結構的發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因此,推薦方案一線網方案。
軌道交通線網方案由5 條線路組成。其中1 號線、2 號線為骨干線,3 號線、4 號線和5 號線為輔助線。線網總長度156.8km,共設車站103 座。該規劃線網沿著城市發展軸線呈“魚骨狀”分布,主要實現城市核心區、衛星城區域與城市外圍組團的相互連通,同時帶動城市向南部、中部和東部的協調發展。
城市軌道交通線網構架與城市發展方向吻合,更加注重與城市土地利用性質、人口就業分布、城市功能體系等方面的配合。同時結合軌道交通線網建設超長周期的特點,更能適應并支撐城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