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京
為進一步規范基層消防救援站執勤戰斗行動,加快推動隊伍轉型升級,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執勤戰斗模式,更好地服務于實戰需要,3月25日,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在海淀區消防救援支隊召開基層消防救援站執勤戰備規范化建設現場會。
根據北京總隊最新規定,將參與作戰的崗位分為6類,分別是站指揮員、班指揮員、駕駛員、戰斗員、通信員、安全員。根據崗位的職責和任務特點,在裝備配備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創新。
“移動作戰訓練終端”,終端的主要功能分為作戰輔助、日常管理、訓練管理三個方面,包含了水源查詢、處置規程、社區管理、預案熟悉、交接班等16項內容。
基層救援站應于每日進行交接班,冬季17時,夏季17時30分,由指揮員組織,助理指揮員具體實施。
“裝備管理小程序”,通過器材二維碼卡片,貼于相應器材的位置。
通過掃碼,可顯示器材名稱、分管號員、器材款式、教學視頻、性能參數等,在檢查過程中,需填寫備防狀態、檢查保養內容、存在問題、實時上傳現場照片等,檢查完畢后需輸入負責人姓名、手機號、定位、簽名提交。以此掌握消防站車輛裝備的備防狀態。
對城市主戰消防車、搶險救援消防車、舉高類消防車、泡沫水罐消防車等四類消防車型開展車輛器材裝備統型統配。
解決車輛器材廂空間利用率低、初戰所需裝備種類不齊、裝備與轄區災害事故特點互補不突出、干濕不分區、隨車器材不牢固、標識化不規范等問題。
對器材廂的外形尺寸、結構型式、固定方法等進行升級改造,提高器材裝備配備針對性和作戰定位準確性。
采取改造器材廂結構及使用收納盒等方式,將庫存器材裝備盤活并將車輛所需配備器材全部上車。
雷諾水罐消防車由指揮偵察單元、快速介入單元組成,主要用于快速偵查、快速救人、快速破拆、快速出水任務。
按照“下重上輕、方便取用、整潔美觀”的指導原則,根據不同車輛的使用功能和功能單元組編配,將偵檢、滅火、警戒、防護、救生、照明、破拆、通信及其他類等八大類裝備按照滅火救援實際分區,分功能設計擺放,有利于戰斗展開。
實現隨車器材數量最大化、種類最優化,有效避免隨車器材放不下、擺不穩,平時凌亂、戰時忙亂等問題。
斯堪尼亞5+1泡沫車由滅火攻堅單元組成,主要用于火場滅火攻堅作戰,協助一車進行內攻滅火任務。
實現“一車一卡、一裝一卡”,采用器材名稱加二維碼的方法標記。
便于指揮員及時掌握全站器材裝備備防狀態,并極大地縮減指戰員熟悉車輛裝備器材時間。
按照776人員分布形式,實行定人、定崗、定位、定裝備、定任務原則,確保戰斗行動有序、高效運行。
依據新模式研創的戰斗編程。
3臺消防車為1臺城市主戰消防車以及2臺水罐消防車,總載水量12.5噸。可將3臺車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可視現場情況精簡槍炮力量,滿足救援或破拆等方面力量需求。
例如可針對車輛火災改變為3槍1炮操,針對廠房火災改變為4槍2炮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