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那森
摘要:在消防救援隊伍撲救火災的滅火戰斗過程中,決定戰斗成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保證火場不間斷供水是取得滅火戰斗勝利的先決條件。所以,如何組織好滅火戰斗中的火場供水,直接關系到一次滅火救援戰斗成敗。在火災撲救現場的實際操作中總是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主觀、客觀問題,如現場周邊水源不足、市政消防設施損壞、載水泵浦車輛、器材發生故障等現象導致火場供水不足,從而影響整個滅火戰斗展開。筆者結合工作單位所在地實際情況,就如何進行科學有效地火場供水,保證供水不間斷談談本人的看法。
關鍵詞:城市消防;滅火救援;火場供水
一、當前的消防水源現狀
根據滅火救援業務教材《消防滅火救援》(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10ISBN 7-81087-138-2)書中關于“火場供水”的名詞解釋,“根據火場滅火力量及火場的實際需要,有效合理地使用消防車輛數、消防水源及火場供水程序,正確建立起一條或者數條完整的供水線路,確保不間斷向火場供水,以滿足火場滅火用水需要,最大限度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和人員傷亡。”實踐證明,對于能夠以水為滅火劑的火災,能否有效組織好火場供水,是撲救火災成敗的重要因素。現在的城市建設,雖然市政消防設施增加了不少,但是按照消防滅火作戰的需要還存在有很多的問題。例如在2020年3月14日天津中儲棉有限公司火災撲救過程中,針對廠區市政消防水源不足、燃燒面積大、火災撲救現場用水量大的實際情況,現場指揮部及時與供水部門聯動,啟動片區加壓系統,同時調派增援的遠程供水專業隊和車輛從1.3公里以外的排水河道長時間吸水供水確保水壓充足,確保不間斷向火場供水,為滅火救援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城鄉數量相差大。例如新建的城區、工業園區內,市政消防設施規劃建設能夠按照消防設計標準建設各種類型消防設施,基本能夠滿足一般火災撲救用水量。但是針對老舊城區和郊區,往往因為歷史原因,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沒有考慮消防用水,或者設計的消防用水量過小,管徑細,壓力低,甚至連基本消防設施都沒有,不能滿足滅火用水的需要。
(二)水管網壓力不足。由于供水管網多為枝狀鋪設,在距供水設備、主管網較近的消火栓壓力大,而偏遠地帶的市政消防設施的存在壓力低的現象,這對火場正常供水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通常在老舊城區內部通常消防用水和生活用水系同一管道供水,在用水高峰時,則消防供水明顯不足。另外,部分企業單位內部的消火栓,雖然可用,但出于經濟利益考慮,在消火栓前安裝水表時,往往100mm的管道安裝50mm的栓,形成“掐脖現象”,造成單位內部消火栓壓力嚴重不足。
(三)市政消火栓狀況不理想,單位內部消防水源狀態不佳。參照《建筑防火設計規范》和《室外給水設計規范》要求,“街道路超過60米寬的道路兩邊應設置消火栓,且消火栓間距為120米”。作為轄區消防栓主要使用單位的消防救援隊站人員,定期對轄區消防設施和水源進行普查,對損壞出現的問題上報建設或產權單位維修保養,但現實中存在很多設施產權不清晰,以及群眾消防意識淡薄的問題,消火栓損壞和被偷撬零件的現象隨處可見。還有城區街道上的市政消火栓開關銹死、消火栓出水口被遮擋或甚至被埋壓圈占等問題,給滅火救援水源供應工作帶來很大困擾。
(四)天然水源和人造水源的建設、使用和管理不足。一般城區內的人造水源和天然水源,例如消防水池、景觀河、人造湖泊等,都是消防滅火取水的重要備用資源。但由于管轄權限、吸水高度、消防車取水停靠位置等實際情況存在各種問題,不能真正滿足需要。有關部門在天然水源改造時,未預留取水碼頭,部分河流取水只能在橋上進行,受消防車泵性能的限制,有的地方雖然水源充足,但卻無法為消防所用。
二、火場供水存在的問題
(一)指戰員供水工作意識不強。在火災撲救戰斗中經常出現指戰員只顧迎頭滅火,卻忽視了后方供水的現象。在滅火戰斗過程中,不管指揮員還是戰斗員,面對災害時,表現出的英勇和果敢無可厚非,但是往往會造成“一窩蜂”向前沖,卻忽視了后方的供水,特別是在增援戰斗中,外來增援單位指戰員往往不了解災情轄區水源分布情況,這會造成到場尋找補給水源時耽誤滅火作戰最佳時機,一旦水不夠用,就給了火魔以可乘之機,從而造成了更大災害的發生。
(二)火場供水指揮水平偏低。在一定規模的火場,指揮員基于火場戰斗人員對戰區水源情況、單位熟悉程度、戰斗單元協調配合情況、基礎消防設施布局等情況的不同,實戰指揮面臨諸多挑戰。而在多個消防救援力量聯合作戰中,后方供水組織指揮沒有“領頭羊”,容易出現混亂局面。根據供水管道供水能力公式:Q=0.5D2V(每支槍的流量為6.5m/s,環狀管道V取1.5m/s,管道壓力在10~30×104Pa,按照每輛車出2支槍),管道直徑為100mm,可供1輛消防車;管道直徑為300mm,供8輛消防車;管道直徑為500mm,供23輛消防車。因此有組織地做好供水指揮才能保證市政消防設施發揮最大效用。
(三)實戰中前后方溝通不暢,導致供水中斷。一是當火場需水量大時,局部的市政供水管網上的用水量超過了該管網供水能力造成的供水壓力不足或者供水中斷;二是在向火場供水的過程中,水泵出口壓力過大造成供水干線水帶破損或接口脫落,從而使火場供水中斷。
(四)水帶線路鋪設混亂。實際戰斗中,首戰消防站到場供水時,單純求快,不按常規操法鋪設水帶,同時又不注意及時調整供水線路,后續增援隊到場后,繼續增加供水線路,導致先來和后到的作戰中隊相繼鋪設的水帶重疊交錯一起,混亂無序。而這些水帶很容易被不注意的過往車輛壓壞,造成水帶更換、延長不便,延誤了作戰的最佳時間。
三、加強火場供水的幾點做法
(一)建立機制,完善市政消防設施管理體系。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市政消防設施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業,落實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管理、使用和維護等各個環節責任制,建立起相互配合、協作統一的協調機制,真正從源頭上解決基礎消防設施配建與城市共發展問題。同時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組織自覺維護市政消火栓完整好用,杜絕埋壓、圈占、損毀消防設施的不良現象。
(二)加強對火場供水理論知識的學習,用理論指導實踐。指戰員要求加強火場供水理論知識學習,掌握基本水泵壓力計算和選用最佳的供水方法的計算。同時能夠結合實戰消防裝備的指標系數,掌握火場供水計算方法,會確定計算火場供水車輛的數量和布置方法,熟練地將理論知識與滅火救援實際相結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完善火場供水。
(三)加強第一出動供水力量。第一出動供水車輛對撲救初期火災、阻止火勢擴大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應加強第一出動車輛的供水效能和保持必要的數量,以便適應撲救初期火災和控制較大火勢的需要。
(四)正確運用供水原則。消防指戰員在實施火場供水時要應遵循供水的一般原則,必須抓住火災蔓延擴大的主要方向,集中主要供水力量,保證主攻方向的水量和水壓,阻止火勢擴大。增援力量到達后,在保證車輛可靠供水的前提下,開辟新供水線路,并注意發動和組織聯動單位供水,供應其他部位的滅火用水量。
要實現科學合理的火場供水,除了做到以上幾點,還要抓好水源基礎建設工作,這才是真正的“水源的源頭”。目前部分市區給水管網跟不上城市發展,水量不足,水壓不高的現象普遍存在,但是,如果我們的消防指戰員掌握知熟火場發展、戰斗規律以及火場供水方法,合理運用戰術,科學組織好火場供水,還是能夠有效撲滅火災,最大限度減少火災損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