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艷萍
班級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交往從而獲得社會能力的主要場所,是家庭與學校聯系的重要橋梁,是國家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各項工作任務完成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基層組織。孩子們在班級中相互陪伴,共同成長,學習知識技能,開展德育活動,發展各種素養。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圍繞網絡課程的班級應運而生,這種師生、生生互動形成的網絡學習共同體給班級建設,特別是小學班級建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一、空中課堂給小學班級建設帶來的挑戰
空中課堂讓電子設備、新媒體平臺成為學生日常學習、交往的基本工具。網絡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分離及班級成員之間互動的虛擬性給班級建設帶來重大挑戰。
第一,在空中課堂,小學生頻繁地利用QQ、微信、釘釘等進行交流,擺脫了教師、家長的監督,擺脫了現實班級制度的約束,言語更加自由隨意,行為有了不確定性。一些學生長期“宅”在房間里,沉浸在虛擬世界中,習慣了與虛擬伙伴對話,缺少基于現實生活的正常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懂得怎樣待人處事,而當他們再次參與正常的人際交往時,就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
第二,班群建立者將“在線學習”定為主要目標,班群主要用于知識傳授、答疑解惑。許多老師將教學視為主要任務,放松了班級建設工作,而學生則因為距離的增加、伙伴關系減弱等因素對班級的感情日益淡薄。
第三,長時間在家上課,學生心態浮躁,專注力下降,學習隨意性強;出于對學生視力的保護,現在的網課大多定在20分鐘,內容講得快,重難點難以完全突破,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僅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層探究;網課的多樣性、可選擇性讓教師的權威受到質疑,學生自我感覺良好,不愿接受教師、家長的監督及建議。
二、空中課堂背景下班級生態化建設的概念
生態系統原為生物學概念,指一定區域中共同棲息著的所有生物與環境之間源源不斷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形成的統一整體。隨著人們對生態系統和教育教學認識的不斷深入,生態學思想越來越多地被引入到學校教育管理與課堂管理領域。現在,不少學者認為可以將網絡課程中的班級這一有組織的學習共同體看作一個人工生態系統。它具有一般生態系統的特點,也有其獨特的內涵,即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每個成員自我管理、自我學習,成員間互相影響、互幫互惠,從而維持并推動網絡班級良性發展,促進個體全面成長。
三、空中課堂背景下班級的生態化建設對策
1. 維持班級秩序,營造學習氛圍
網絡班級因互動的虛擬性,更需要良好的班級秩序以促進團隊的成長,因此,建立規范是極為必要的。在小學生的網絡班級中,助學者多為教師,部分低年級班級為了更好地指導孩子學習,家長也加入其中,他們也成為兼職的助學者。因此制訂助學者規范,指導其使用合適的技術手段、掌握必備的信息技術能力是維持班級秩序的前提。同時促進助學者流動,讓不同學科的教師加入教學,讓心理輔導師、大隊輔導員等加入交流,多角色的相互作用能豐富班級文化,充實班級活動,進而幫助參與者制訂行為規范,促進班級生態系統的進一步優化。
另外,建立班級凈化機制,維持班級環境合理有序、班級資源合理傳播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有力手段。網絡環境下話語權分散,信息傳播不再是單線性傳播,而是多中心、輻射型的傳播。教學的大量信息容易淹沒在學生的交流中,網絡成員隨意的行為容易造成輿情的不可控,給班級建設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網絡班級應落實宣傳教育,引領思想主流與輿論導向。
2. 線上線下結合,形成班級合力
以線上班級為平臺,創設情景,從線上、線下兩個維度開展班級建設活動,加強交流互動,能有效地促進班級生態系統的建設。助學者應當不斷開發、開展以當前生活、社會熱點為題材的情景交流,通過人文活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形成潛移默化的育人環境,給學生增強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班級歸屬感、責任感。
空中課堂的網絡班級是建立在線下實體班級基礎上的,學生在網絡學習的同時也進行線下自主學習,當學生將線下作業反饋到線上時,教師可以充分將其作為生成性資源,引導其他學生:從他的作業里你發現了什么?你覺得有哪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其他同學的反饋既豐富了班級交流內容,還會生成更多有價值的信息。教師對資源回饋的適時引領不僅可以激勵其他學生對信息進行瀏覽和閱讀,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其內化為自身的營養。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資源的生產者和供給者,有利于整個資源信息場的良性循環。
3. 學生自我管理,提升生命質量
網絡班級生態化建設宜導不宜堵,學生的自我認同、自主管理是班級生態化建設的最根本途徑。例如,搭建網絡班級事務管理平臺,增加資料管理員、考勤員、作業登記員等身份,賦予學生多個角色。這樣學生既是參與者,又成了助學者,在班級活動中就會更多地為他人著想。
鑒于網絡學習家長不易監控的現狀,引導學生制訂自我管理規劃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時間管理規劃:我該在什么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我完成每一項活動預計要多少時間?目標管理規劃:我這項活動要達成怎樣的效果?管理規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自驅力促進他們的成長;讓班級呈現自我組織和成員自治的良好狀態,有利于優良班風、學風的形成;促進了班級生態建設的進一步優化。
“在家上學”是非常時期黨和國家保障少年兒童身心健康與學習成長的重要舉措。當小學網絡班級建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時,我們可以借鑒生態學原理和方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態化組織與管理策略,才能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建設好現實與虛擬班級,進而推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第七中學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趙繼瑩
724132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