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雁 李博 梁佳亮
摘 要: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表明,中國共產黨以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作為防控執政風險的指導思想,以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防控執政風險的執政起點、目標和歸宿,以依靠人民作為防控執政風險的根本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是對于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指導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實現了對于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的現實構建。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防控執政風險;思想指導;現實建構
中圖分類號:D26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5-0082-03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體現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堅持初心。
一、中國共產黨對于防控執政風險的認識
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一系列經典著作之中,提出共產黨實現民主、鞏固執政地位等一系列理論觀點。十月革命以后,俄國共產黨成為蘇維埃俄國的執政黨,列寧提出“對共產黨來說,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1]372。除此以外,列寧認為,共產黨要鞏固自己的執政地位,要不斷進行黨的建設,不斷發展國民經濟。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上述觀點,成為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來源。
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面對黃炎培提出的,中國共產黨能否跳出以往歷史中出現的興衰治亂周期率局面的問題,就提出要通過民主和依靠人民的途徑來解決。在1949年西柏坡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向全黨提出,面對即將到來的成為新中國執政黨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2]1438,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即將面對執政的時候,體現出源于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防控執政風險的憂患意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唯一的執政黨,從黨的建設、政治、經濟和外交等方面,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進行了防控執政風險的實踐和探索。
毛澤東同志在從西柏坡到北京的途中,將中國共產黨執政比作“進京趕考”。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一窮二白”的經濟狀況,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短時期內,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為中國共產黨執政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面對執政對于黨的自身建設、政治和文化建設的現實要求,中國共產黨制定并且執行相應的措施,不斷鞏固自身的執政地位,不斷提升自身的執政能力。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保證黨的執政基礎日益牢固,保證黨的執政地位毫不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中國共產黨清醒認識到,防控執政風險伴隨中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骨頭”[3]70。
面對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社會主要矛盾現實,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深刻認識到防控執政風險就國內而言,在經濟領域要著力解決國內貧富差距、城鄉發展差距和地區間發展差異;在政治領域要不斷著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治;在文化領域,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事關教育、醫療等問題要著力解決,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抵制腐朽、敵對文化侵襲,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在社會領域,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黨的自身建設方面,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指示,不斷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對于防控執政風險的現實邏輯是,實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自然生態領域人民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現實起點,依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途徑,維護和發展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自然生態領域的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目標和歸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現實歷程,習近平總書記有著這樣的現實認識:“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3]73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的執政挑戰,“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對于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實現了思想指導和現實建構。
二、“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是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的指導思想
關于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的理論主線是:“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4]即“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的思想指導和現實建構。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根本力量。依據這一觀點,毛澤東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2]1210;鄧小平提出:“只有依靠人民群眾的艱苦努力來完成各項重大任務”“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能是死路一條”[4]63;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一便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實質是以人民為本。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不斷實現和發展著人民作為歷史發展的主體、社會生活的主體,“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
“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在人民內涵表述方面,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社會階層變化情況,對于人民內涵做出了這樣表述: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在內的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并以憲法條文的形式加以確認,極大豐富了人民內涵。以歷史唯物主義意義而言,人民內涵的新表達,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關于人民主體的歷史觀、認識論和價值觀的統一,即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權利行使和義務承擔主體,對應著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歷史邏輯的繼承與發展,還在于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解決,從具體發展理念層面,為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提出解決的方法和途徑。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這一主要矛盾,在“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視域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擔當。
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要通過發展來實現。通過對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的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概述,我們會發現,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執政過程中,以源于人民、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作為歷史觀和認識論的主導思想,能夠在不同歷史時期,從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入手,確定相應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的,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自然生態領域的指導思想。
面對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偉大復興目標,中國經濟逐漸步入發展“新常態”,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為指導,能夠有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而防控由此帶來的對于中國共產黨產生的執政風險。防控執政風險,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為指導思想,有效推動創新發展,“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勝,惟創新者強”。創新是國內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根本,是深度融合世界經濟的必然。經濟創新的第一驅動力在于科學技術的創新,“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是人,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人民是推動和實現創新的主體,既是參與者又是受益者。“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決定了,要實現持續、協調發展,對于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要實施區域發展協調戰略,促進經濟協調有序發展……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機制……以經濟轉型為目標,支持資源型地區穩步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要求生態文明建設,以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為切入點,確定綠色發展的指導思想和戰略。在融入世界經濟過程中,“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實現開放的發展理念要求,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提升爭取國際政治、經濟話語權的能力,以互利共贏作為開放戰略。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東北三省考察過程中指出:“我們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讓老百姓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大家的生活都要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落下,一個也不能夠少。”[5]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話表達了“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的共享理念真諦,即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理念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四個理念的歸宿,是“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的價值指向。
“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作為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防控執政風險的指導思想,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符合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戰略要求,體現了時代性、全局性和長遠性的有機統一,具有高度的系統性。“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為指導的五大發展理念不僅具有針對某一領域的專門性,還具有針對防控執政風險的全局性和綜合性,在解決整體矛盾與局部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協同配合。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進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現實建構,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戰略,作為防控執政風險的現實建構和戰略回應。
三、“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對于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的現實建構
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不同歷史時期,以正確的指導思想認清防控執政風險面臨的新形勢,對于社會主要矛盾做出正確判斷,對于防控執政風險實現正確的現實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面臨著執政的考驗、改革開放的考驗、市場經濟的考驗和外部環境的考驗,必須有效化解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和消極腐敗的危險。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作為根本指導,在對于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面臨新形勢做出科學判斷基礎上,確定了“四個全面”的基本戰略,實現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領域的有效建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但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3]69,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領域,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背景下,會變得突出。面對多種因素往往疊加、突發出現,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要面對復雜的狀況、應對突發的事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中國共產黨對于執政風險防控的新形勢,依據“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以“四個全面”為基本戰略,實現了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領域的有效建構。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戰略,隨后,相繼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基本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舉措,“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的法治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執政的政治基礎。“四個全面”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思想,從執政目標、執政舉措、執政的法治保障、執政的政治基礎方面,為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指明了基本戰略。
“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視域下的“四個全面”基本戰略,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領域,實現了中國共產黨防控執政風險的現實建構。經濟建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基本國情出發,轉變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協調發展,不斷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政治建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障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充分實現人民政治權利現實獲得感。文化建設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文化體制,保障人民文化實現和創造的權利,不斷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多樣性。社會建設要保障人民參與社會活動和社會管理的權利,充分實現社會保障、不斷實現社會福利,不斷調動人民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生態文明建設和人民的福祉、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緊密結合,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的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后,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基本方略有效實現了,防控執政風險在指導思想方面強化了風險意識,進而從指導思想上不斷推動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抵御風險。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領域,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不斷建構完備的防控機制,不斷提升防控能力從而有效防控執政風險。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習近平.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N].人民日報,2018-09-28.
The Role of “Taking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Ruling Risk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IU Kunyan, LI Bo, LIANG Jialia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logic of the CP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uling risks shows that the CPCs guiding ideolog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uling risks is from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and relying on the people, the ruling starting point, goal and destin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uling risks is to realize, safeguard and develop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fundamental way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uling risks is to rely on the peopl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e basic strategy of “taking people as the center” in the nineteen major reports of the party. I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Chinas Communist Party i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ruling risks. Afte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ed the new era, the basic strategy of “people-centered” realized the realistic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ommunist Party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inas ruling risks.
Key words: The CPC, “People-center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uling risks, Ideological guidance, Reality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0-10-20
基金項目:2018年度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機制研究”(18KSB053)階段性研究成果;2020年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新文創視域下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路徑研究”(2020B087)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劉坤雁(197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副教授,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博(1983-),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梁佳亮(199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