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曉

內容摘要:基于《詩歌朗誦技巧》中“詞的朗誦”要求,我們對詞義淺易的《行香子》進行朗讀腳本設計:先從詞牌名入手,體會該詞的上、下片換韻、對仗工整、結構嚴謹的特點。再重點品讀上、下片的尾句,指導學生在反復品讀中讀出該詞尾句點情的韻味。接著根據“正向強化”和“反向強化”指導學生在朗讀中賞析該詞的意象及其修飾語的運用。最后,抓關鍵詞“興”研讀出該詞中詞人秦觀的“豪興徜徉”,意在誦讀中理解詞義、欣賞詞風。
關鍵詞:朗讀腳本 《行香子》 格律 強化 詞風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要求學生在7-9年級能夠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古代詩詞,通過朗讀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部編版九上課外古詩詞《行香子》詞義淺易、詞情明快,通過朗誦學生基本可以掌握詞人秦觀的情感。基于《詩歌朗誦技巧》中“詞的朗誦”指導的“了解詞牌”“熟悉內容”“劃分句群”“確定風格”“凸顯特色”“朗誦解讀”6步朗誦指導和《行香子》的文本特點,教師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行香子》進行教學指導。
一.“行香子”的格律特點
《唐宋詞格律》中指出詞牌名“行香子”的變體三是“雙調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韻。”即,共8句,且上、下片各有5個押平聲的韻腳。該詞中上片的“莊”“塘”“徉”“光”“黃”和下片的“墻”“堂”“旁”“岡”“忙”都是平聲,都押“ang”韻。
教師講課時,可先告訴學生詞牌名“行香子”的以上特點,然后在PPT上呈現上、下片只斷句的《行香子》,如: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飏青旗流水橋旁。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請學生自由朗讀,根據“名詞斷句法”及詩詞的對仗標準,在各句子中斷句,并標好頓號或逗號。比較學生們標點的異同,重點觀察學生給上下片兩個尾句標的標點。若尾句中標頓號,意味著停頓時間短,且“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是前文中小園春色的簡單陳列。若尾句中標逗號,意指“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三種植物、色彩詞是詞人有意著筆,“紅、白、黃”三種典型顏色,代表春天的色彩斑斕;“桃花、李花、菜花”是詞人有意將這些隨處可見的,符合田園生活氣息的花朵列出來,強調春天百花的爭奇斗艷,與前文感嘆幾許的小園竟然收盡春光相照應。停頓時間長,且讀出余味悠長之感。下片尾句中標頓號,意味著詞人列舉在田園中看到的幾種動物,朗讀停頓時間短。若標逗號,則“鶯兒、燕兒、蝶兒”是詞人將春天自然中常見的小動物列出來,強調春天極為活躍的蟲鳥,兒化更有親切之感。不同于上片的靜景,下片的“啼、舞、忙”展示春天的生機活力。
讓學生出聲自由朗讀,體會哪種標點比較好。標好標點后,會發現整首詞句式工整,上、下片對仗嚴謹。節奏流美,沒有大起大落,說情緩緩道來。
二.“春季意象”的強化
《詩歌朗誦技巧》中指出,對凸顯詞情特點的字詞需要進行強化,強化可分為“正向強化”和“反向強化”。“正向強化”指是指為表現詞作內容和抒發詞人強烈的情感而加大語言表達的力度、強度、亮度、幅度、尺度等。“反向強化”指是指為了表現詞作內容和抒發詞人細膩溫婉的情感而減小語言表達的力度、強度、亮度、幅度、尺度等。學生讀出鮮明的韻律后,教師接著引導學生,通過反復品讀,讀出該詞中需要強化的詞語。
找出該詞中的意象,“樹”“水”“東風”“小園”“春光”“桃花、李花、菜花”“圍墻”“茅堂”“青旗”“流水”“橋”“鶯兒、燕兒、蝶兒”,上、下片的意象構成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圖。在品讀時,這些春景都應該強化,且修飾春景的部分詞也應該強化。具體來看: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中“繞、滿”兩個動詞,不僅將靜態的樹木、池塘寫活,而且寫出春天自然景物的生機勃勃。“繞”字寫出村莊周圍不僅綠樹環繞,還有鳥語花香縈繞。“滿”字突出春天的陂塘中不僅春水滿池,更是春色滿溢。這兩個動詞賦予村莊靈動的生命力,朗讀時應加強力度、強度。
“倚東風,豪興徜徉。”中“豪興”體現詞人興致高昂,應加強吐字力度、加大語勢。同理,下片中“偶然乘興,步過東岡。”中“乘興”體現詞人乘興而游,同樣的處理。
后面詞人眼光聚焦在小園中,發出疑問的口吻,春色本是遍布江南大地的,才幾許的小園能收納多少春色呢?“小園幾許”應加強疑問語氣。緊跟著后一句直接慨嘆,就是這不大的園子竟然將春光盡收其中,“收盡”二字拖長音,“收盡春光”讀出慨嘆、贊嘆的口吻。
“遠遠圍墻,隱隱茅堂。”詞人離開小園,遠望周圍,兩個疊音詞“遠遠”“隱隱”弱化聲音,舒緩語速,品出隱約可見之感。
“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中詞人沒有展現國色天香的牡丹,而有意將這些隨處可見的,有田園氣息的“桃花、李花、菜花”展現出來,突出春色遍地都是,強調春天百花的爭奇斗艷。“紅、白、黃”三種經典色彩,代表春天的色彩斑斕。花朵、色彩都需要強調,為了朗讀的舒適,可將“桃、李、菜”“紅、白、黃”重讀,中間的“花”輕讀。下片中“鶯兒、燕兒、蝶兒”是詞人強調春天極為活躍的蟲鳥,兒化更有親切之感。“啼、舞、忙”表示春天蟲鳥在高聲歌唱,參加舞會,忙得不亦樂乎。因此,“鶯、燕、蝶”“啼、舞、忙”重讀。這時可以問一下學生,為了與下片在詞語上完成對仗,上片尾句中可否換成“桃兒紅,李兒白,菜兒黃”?答案肯定是不行。一方面由于“桃兒、杏兒”是果實,不是花朵;另一方面為了避免與下片中詞語在形式上完全相同。但我們在朗讀時,可以試著將“桃花、杏花、菜花”這些隨處可見的春色讀出兒化音,即“桃花兒紅,李花兒白,菜花兒黃。”這樣更有親切感。從這兩個尾句中我們仿佛可以看見春色滿園中“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畫面,詞人分別從視、聽結合的角度來寫一靜一動的春景,我們閉上眼睛,隱約還可以聞到陣陣花香。
三.“豪興”的詞風
朗誦整首詞,詞人在上、下片都用“興”表達自己怡然自得、興致高昂地游園。多遍品讀后,教師可以調動學生都心情歡快地誦讀,營造一種師生“豪興徜徉”的誦讀課堂。
但不同的詞句中,又要讀出詞人不同的心境。具體來看:詞人開篇整體感嘆村莊的春色盎然,“樹繞村莊,水滿陂塘。”應讀出詞人信步田野,滿眼春意盎然的驚喜。“倚東風,豪興徜徉。”寫詞人趁著陽光明媚、春風和煦豪興前往,讀出詞人的興致高昂。后面的排比句是詞人徜徉在小園中,百花爭艷、競相開放,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下片中詞人離開小園,繼續閑游,隱約可見圍墻茅堂,水岸橋邊酒旗飄揚。詞人贊嘆田野中不僅近景醉人,遠景也讓人癡迷。正值可愛的春光,詞人興致高昂地步過東岡,驚喜地發現田野中正鶯歌燕舞,尾句也正是詞人高昂的興致體現。詞的下片可讀出詞人豪興暢游、興致高昂地感嘆,最后詞人驚呼地發現田園中還有鶯歌燕舞在忙碌、飛舞。
最后板書:
四.結語
本堂朗讀教學,基于李紅巖先生對“詞的誦讀”的指導,從“行香子”詞牌名入手,意在讀出該詞格律的嚴謹、形式的舒緩,引導學生關注上、下片尾句,通過標點的不同,品讀詞人強調的不同內涵時,朗讀的不同處理。接著對該詞中描寫春景的意象和修飾語進行“正向強化”和“反向強化”,意在讀出該詞的特點,并為本詞情感的品味做鋪墊。最后著眼整首詞,緊扣上、下片中都出現的“興”品味詞人秦觀在陽光明媚的田園中的豪興暢游。
參考文獻
[1]李紅巖.詩歌朗誦技巧[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02:207-25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3]龍榆生.唐宋詞格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3。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第一初級中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