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春娟
學校繼承五一小學總校“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結合分校特點,從國家課程、拓展課程、活動課程三個維度進行語文學科的課程建設與課堂實踐,打造幸福語文課程特色。
國家課程:注重教與學方式的課堂變革,開展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實踐研究。基于《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的要求及各學段的特點,我們在低年級開展“識字+”的課堂研究,采取“識字+朗讀,識字+閱讀,識字+積累,識字+表演”等形式,凸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在中高年級開展“單元整體構架‘三讀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即預讀課、導讀課、自讀課。預讀課重點引導學生對單元內容、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悟,落實基礎知識的學習,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質疑,使其帶著思考進入導讀課的學習,得思于預讀課。導讀課提倡“少教多學”的理念,抓住單元主題和單元語文要素落實精講文章的學習,從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達方法等方面,讓學生恰當取舍,領悟學習方法,得法于導讀課。自讀課引導學生運用在導讀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自讀感悟并分享,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得益于自讀課。通過這樣的課堂改革,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拓展課程:結合學校特點和學生需求,我們開展整本書閱讀的課堂研究與實踐。推出閱讀導讀課、閱讀研讀課、閱讀分享課,通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習慣,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詩詞誦讀與積累”課程,重在對古詩詞的學習與積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利用晨誦、午寫、暮背的方式,給學生創造誦讀的時間,并通過詩詞大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課程:基于語文學科的特點,本著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我們帶領學生開展語文專題研究活動。有針對“文體特點”的研究,如走進童話、走進民間故事、走進小說的研究;有針對“典型人物”的專題研究,如《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曹操、劉備等人物的專題研究,《水滸傳》中武松人物特點的研究等;有針對“文章作者”的專項研究,如結合課文《好的故事》一課引導學生對作者魯迅的深入探究等;還有結合故事情節、寫作背景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活動,引領學生對感興趣的、有疑問的地方進行研究性學習。與此同時,每學期有計劃地開展“語文節”“讀書節”活動,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展示學生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激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與能力。
在建設三級課程的同時,我們打造“民主、對話、生成”的智慧課堂樣態。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不同層次學生有目標、有學習路徑,通過師生、生生、生與本的真對話,實現學生的真成長。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