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梅
內容摘要:《紅樓夢》“青春王國”有現實可能性,基于康乾盛世和賈家三代為官的時代條件、賈家三代富貴的物質條件、賈家以賈母為代表的恩寵條件、賈家具有文化底蘊的精神文明條件等等。雖然“青春王國”稍縱即逝,但對比當下新時代,青少年有能力珍惜自由自在的青春、禮教不再殺人、人們向往的“一方靜土”并非只有大觀園里才有、詩詞歌賦已“飛入尋常百姓家”……“青春王國”已“從無到有”,需要當代青少年努力讓其“從有到優”。
關鍵詞:青春王國 賈家 青少年
《紅樓夢》系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毛澤東曾數讀《紅樓夢》,說“不看五遍沒有發言權”[1],并認為《紅樓夢》有大學問。從對青少年思想引領的角度研讀《紅樓夢》,發現《紅樓夢》很大部分在歌頌青春。里面的小男生、小女生正值青春期,有著叛逆的個性,充滿青春的遐想,渴望自由,做癡夢、說癡話……特別在《紅樓夢》第三十七回到四十二回,體現了這群小男生小女生的自在和快樂。這種自在和快樂,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有其現實可能性的,并非一場夢。
一.《紅樓夢》“青春王國”的現實可能性
《紅樓夢》里“青春王國”的現實可能性即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在賈家的三代榮華富貴下,在賈母、王夫人的寵愛下,在富有純真個性的以及詩詞才能少女的簇擁下,以賈寶玉為代表的少男少女們得以在大觀園里實現自由青春。
(一)康乾盛世以及賈家的三代榮華時代條件
無論作者曹學芹所處的背景,還是《紅樓夢》所描述的時代背景,當時的社會環境總體是國泰民安,沒有頻繁戰亂,生靈涂炭。和平穩定的大環境,人民才得以安居樂業。除了創業的第一代賈演、賈源的艱辛,賈家已三代榮華。第二代賈代化、賈代善,第三代賈敬、賈政、賈赦,能坐享其成,安于享樂。元妃省親,更是把賈家推向了頂盛。作者曹學芹家族的確有過三次接駕康熙皇帝的無上榮耀。如果沒有好的時代,賈家的孩子們要享受真正的青春也只能想象。如果換在中國近代以來所受的屈辱和壓迫,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根本無法實現家族的鼎盛和繁華?!皶r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2]《紅樓夢》這篇著作有如此高的文學地位,其時代條件歸因于康乾盛世帶來的榮華富貴,激活了作者超現實的、批判的思想,作者結合家族的經歷,再通過曲折婉轉跌宕有致的筆觸,描繪了賈寶玉的形象,一個“古今不肖無雙”的時代逆子[3]。
(二)賈家三代富貴物質條件
賈家不僅處在好的時代,而且富貴。賈家第一代賈演、賈源作為創業功臣,為賈家積了厚德,兩房的兒子也就是第二代賈代化、賈代善都襲了官,再到第三代賈敬、賈赦、賈政也襲了官,可謂是三代為官,為賈家積累了大量財富。從大觀園的建造、置辦的喪事、生日宴等等足以看出賈家的財大氣粗,即使到了沒落的盡頭,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4]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物質決定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賈家如此富貴,賈家有特權的少男少女們才能享受他們的自由青春。
(三)賈家以賈母為代表的恩寵條件
賈家的老太君賈母在這個家族有著絕對的權威,對賈寶玉極其寵愛,對孫女的憐愛,給大觀園少男少女們創造了條件。王夫人本有大兒子賈珠,可惜早逝,剩下賈寶玉一個兒子,也是對他寵愛有加。還有榮為貴妃的賈元春,寶玉的姐姐,把賈寶玉帶大,對寶玉更是念念不忘,再則,元春在青春時光去了宮廷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大好青春被辜負,“今雖富貴,骨肉分離,終無意趣”,[5]只能在弟弟妹妹身上得到補償,下令弟弟妹妹在大觀園里享受青春時光。
(四)賈家文化底蘊的精神文明條件
賈家作為大戶人家,家規嚴格。人們對世家的認識不僅是富貴奢華,還應該有大方、細心、得體的家訓家規。一般世家文化的第一代,勤于創業,可能顯得粗糙,甚至有些炫耀,但到了第三代、第四代開始走向平等和精神富有。比如賈政的正統,賈寶玉的平等、博愛,賈家孫女們的得體。而賈家精神富有的主要體現在待人接物上和詩詞歌賦上。賈家才女如云,以林黛玉、薛寶釵為代表,甚至連丫鬟香菱,也學著吟詩作賦,登大雅之堂。
當然賈家“青春王國”的可能性還要感謝有一段時間賈政不在家,像“爸爸不在家”“修女也瘋狂”一樣,少男少女們有機會在大觀園里盡情享樂。劉姥姥的突然造訪,給賈家帶來了民間的歡樂,使少爺姑娘們有機會見識外面的世界。總之,賈家“青春王國”的締造并非偶然,也不是作者曹學芹的想象,它是作者對家族曾經繁華的回憶,一種再現。這樣的“青春王國”,從歷史的角度,現實的考慮,并非文學臆造,是有其現實可能性的。
在這樣的“青春王國”里,賈寶玉可以和林黛玉兩小無猜,葬花、看《西廂記》、做癡夢、說瘋話,你儂我儂,篤定終生;在這個“青春王國”里,賈寶玉和林黛玉可以有他們的二人世界,連丫鬟晴雯也可以隨性自在地撕扇子。
但是,這樣的“青春王國”是短暫的,在等級尊卑、禮教吃人制度的壓迫下,隨著賈家的敗落,樹倒猢猻散,“青春王國”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恨“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二.《紅樓夢》“青春王國”的思想引領
《紅樓夢》中的繁華世界,是少男少女們夢中的“青春王國”。這樣的王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是極少數人能享受到的,而在康乾盛世以后的近代,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人民,連想都不敢想象的。而在1949年以后,國家取得民族獨立和解放,人民生活開始有了改善,特別地,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紅樓夢》中的“青春王國”不再是夢想,而是一種現實。不僅是少數人的現實,還是大多數人的現實,甚至超越了賈寶玉的夢想。這樣的現實性比較,對當代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價值。
(一)珍惜現在自由自在的青春
在現代,青少年們普遍認為,在他們中學時代,少男少女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父母愿意走進他們的心靈,給他們零花錢和充分的自主權。即使對待青春期的戀愛,大部分家長也能正確給他們引導,并不看作丟人的事情進行打罵呵斥。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學業,并不非要在學習上成績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例如體育特長生學體育,舞蹈特長生學舞蹈,美術特長生學美術,書法特長生學書法,等等。文化課已不是他們成長的唯一出路。成就他們的完滿人生更重要。假如賈寶玉生活在現代,他就不是一個父親口中的孽子?!都t樓夢》第九回中提到,賈寶玉跟父親賈政請安,說要上學,賈政冷笑道:“你要再提‘上學兩個字,連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話,你竟玩你的去是正經。看仔細站腌臜我這個地,靠腌臜了我這個門!”[6]可見古代的父母,對于孩子學習唯有考取功名才是正道。賈寶玉走向了另一種極端——視功名利祿的官場為腌臜之地。在現代,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職業??疾簧洗髮W,也有飯吃有衣穿,也能過好自己的生活。無論父母子女,都不以高考為唯一目的,也不會走向兩種極端,反而走向了理性平和。
(二)禮教不再殺人
魯迅曾批判過封建吃人的禮教,可見禮教搞不好會殺人的。《紅樓夢》也體現了禮教的無情。對于秦鐘、金釧、晴雯、斯琪的死,都是因禮教給害死的。如果當時的社會沒有嚴格的世俗禮教,秦鐘在青春發育的年齡不懂事,愛上了尼姑智能,其父親本應以教育為主,卻采取毒打的方式,也氣死了自己,最終秦鐘病死,兩敗俱傷;金釧只是當著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的面跟賈寶玉開了個玩笑,觸怒了王夫人的原配情節,把金釧趕出家門,使金釧羞辱難耐跳井自殺;敢愛敢恨的率直個性的晴雯,一身清白,從未招惹過賈寶玉,卻落得個勾引賈寶玉,被趕出家門病死的下場;斯琪因為真心喜歡自己的表哥,與表哥發生了關系,卻因當時的禮教,表哥的不敢擔當,一頭撞死在墻上。這些青春少男少女,都是真實純樸的人,他們敢愛敢恨,其錯誤來自于禮教給他們的定性。這樣的情況,在現代的青少年看來,很難想象,不能接受。當然在現代,也有這樣類似的個案,也只是少數。而多數的情況,青少年們不僅可以追求青春的自由,整個社會、家庭、學校理解學生青春時期犯的錯誤,從以人為本、社會和諧的理念出發,真心關懷青少年,盡量把損失降到最小,使青少年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得以健康成長?,F代社會的禮教,并不否認禮教的正確,也不承認禮教的絕對正確。反而更加人性化,能夠理性平和地看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是對人的重視、生命的重視,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三)“一方凈土”并非只有大觀園
《紅樓夢》中寶玉和很多人有緣,最主要的有三種緣份,仙緣、佛緣、姻緣,三者中,唯有仙緣最純粹。林黛玉和賈寶玉是仙緣,他們倆的世界只有他們能懂,他們的愛情達到了一種純粹。林黛玉的這份仙氣,就是為了報恩還淚而來,令她和很多現實中的人無緣,僅僅為了完成她自己。這種緣份,是沒有任何雜質的。淚干了,只作現世的結束,不作后世的糾纏,其生命連同詩書、手絹一起走向毀滅。就像第五回判詞總結的那樣:“欠淚的,淚已盡”。還有她為何在大觀園葬花,其實就是一種對潔凈世界的愛的表達。但是,這一方凈土,只能在繁華一時的大觀園里有,隨著賈家的敗落,大觀園也不能干凈。就像鐵檻寺,關不住財富、關不住康健、關不住安寧,關不住冰清玉潔的妙玉,最終家業凋零、金銀散盡、妻離子散。林黛玉用她短暫的生命換來了她對干凈的篤定,但是,妙玉的結局就悲慘了,被強盜虜去污辱,終陷淖泥中。雖然這是文學塑造,但是在現實世界,在中國戰火紛飛的近代,數不勝數的女子被欺侮。對比現代,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有了好的社會制度,立善法于天下,整個社會運作順暢,除少數人犯法侵害了無辜的良民以外,國家大體上是安全的,總體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人民有條件把精力用在建造自己心中的大觀園?,F在的青春少男少女,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像八九點鐘的太陽”?!疤杺儭钡拇笥^園,就在每一個充滿愛的小家庭,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國家,得以健康快樂成長。
(四)詩詞歌賦已列為“文化自信”的傳承名錄
《紅樓夢》特色之一,即詩詞方面的運用。很多讀者閱讀《紅樓夢》的樂趣,在于其詩詞的欣賞,這種欣賞,與其說字里行間的玩趣,不如說人們靈魂的安放。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蓋中國人無宗教,其所以得性靈之慰安者,專在自然之欣賞。此一半系中國詩文的遺賜,使常人亦識得鳥語花香之趣。”[7]可見詩詞在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份量。就連鄉下的劉姥姥進大觀園,不會吟詩作賦,賈家也并沒有把她當鄉下老奶奶看待,鼓勵她說:“容易的,你只管說,不相干。”讓她平等地參與其中,使詩詞接地氣并押韻。在《紅樓夢》中劉姥姥是幸運的,也給賈家帶來了歡樂和幸福的分享,使賈家獲得了一點靈魂的安慰與救贖,例如后來劉姥姥傾其所有家財,救下了巧姐。賈家少男少女們的詩詞水平,可謂一流,他們的精神世界因為詩詞歌賦得到了極大的豐富。這是富人家有文化的家庭玩味的,窮苦人生活在溫飽甚至死亡線上,即使有心也無力。但是這樣的世界,在賈家富有時期可以實現。只可惜賈家后來被抄家,那一群會吟詩作賦的少女們死的死、賣的賣、遠嫁的遠嫁、出家的出家……天生的一群潔物,被無情的現實給糟蹋。這樣的現實,在近代愈演愈烈,慘不忍睹,還有什么條件吟詩作賦?在近現代雖不乏一群愛好者,堅持著這樣的文化,但不及古代對詩詞文化的重視。比較正統的賈政,也是認為念書寫文章中科舉考狀元才是正事,詩詞歌賦都是其次。但在現代社會,只要青少年們喜歡,都可以盡情玩樂和創造。特別在這樣好的時代,國家重視人民“文化自信”的樹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樹立文化自信,習總書總提到:“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8]有很多的平臺支持詩詞歌賦的傳承和創新,例如“詩詞大會”節目,假若林黛玉生在現在這個時代,必是詩詞大會蟬聯冠。
最后,《紅樓夢》里,賈寶玉拒絕長大,想讓大觀園里的姑娘丫頭們都美滿過完一生,在當時的時代不允許。但在現代,是有可能的。作者的這種超前意識,也只有在一個好的時代,好的社會制度下,人民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賈寶玉被稱為“孽子”,自嘲“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半生潦倒”。反而當今社會,需要更多像賈寶玉這樣平等、博愛的“孽子”,對當下的生存現實給予關注,對苦難人民的深切地同情。當然也不能像他那樣最后歸入佛門,我們的問題還是在于改變世界。
總之,就像一首歌詞里唱的:“昨夜紅樓入夢中,多少惆悵往事在心中,今晨醒來夢已空,徒留紅樓在夢中……”《紅樓夢》是一本超越現實的書,也是一場超越現實的夢,這個夢卻成了當今的現實,“青春王國”已“從無到有”,我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慶幸、感恩之余,需要當代青少年承前啟后,繼往開來,讓“青春王國”“從有到優”。
參考文獻
[1]徐中遠 毛澤東晚年讀書紀實[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人民出版社,2017-10-18:26
[3][4][5][6]曹學芹 高鶚.紅樓夢[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3,27,37,72
[7]林語堂著 張明高 范橋編 林語堂文選[C].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1:4
[8]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3-353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融合路徑研究”(20SKSZ112)
(作者單位: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