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先敏
摘 ?要: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各年齡段學生的教學重點。而在高中教學階段,如何開展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學工作質量,也是困擾著許多教師的難題。高中德育教育對學生人生價值觀念的建立和綜合素質的提升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需要重視德育教育工作,促進學生道德觀念的養成、提高學生道德思維品質。
關鍵詞:高中德育;價值觀念;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5-0154-02
Analysis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measures of moral educat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DENG Xianmin ?(secondary school affiliated to Fujian Longyan University,china)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eaching for students of all ages. In the high school teaching stage,how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also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many teachers. 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tudents' life valu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refore,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moral education,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moral concep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moral thinking.
【Keywords】High school moral education;Values;Teaching measures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對于高中學生的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當下,教師要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滲透,培養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習慣,為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念。所以,教師要結合德育工作的教育意義,對德育教學措施進行探究和思考,完成新課改下德育教育的教學要求。雖然,隨著教育的進步,德育工作也有了較大發展,但是,依舊面臨著艱巨的挑戰,需要廣大教育學者齊心協力,探究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師自身的整體素質
作為德育工作的主要執行者,一線的教育學者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豐富的文化修養和自身的個性魅力。這樣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敬愛教師、尊重教師,聆聽教師的教誨,不斷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質,讓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為提高自己每天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讓學生積極陽光的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克服學習上的問題。并且,提高教師的總體素質和道德修養,也有助于學生正確觀念的養成。對于學生而言,模仿是他們的天性,所以,教師要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讓學生模仿教師的行為和品質。教師要制定嚴格的目標,并進行遵守。同時也要用自身的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學習教師身上的優點,為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此外,教師還需要增進師生關系,強化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學生喜歡教師,遵循教師的引導進行學習,建立和諧平等的溝通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和尊重。長此以往,對學生觀念的養成和道德品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當學生們愿意接受教師,聆聽教師的教誨時,教師也要放下自身的架子,去了解學生,對于有困難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作為學生主要的學習對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
2.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度
為切實優化德育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在德育教學中的參與度,高中教師為此要帶領學生對傳統德育工作進行堅持,比如,學校每周升旗儀式,通過演講內容和班級班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樹立正確的道德規范和思想品質。此外,也要運用豐富的形式對德育教學進行滲透。教師首先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觀點為切入點,從學生的角度對德育工作進行合理設計。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
例如,開展教學活動實踐,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抗戰博物館、英雄紀念館等,為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將愛國意識深植于每一位學生心中。也可以組織學生們觀看教育類型的影片,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并且,視頻、講座等形式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德育工作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開展道德行為規范的德育教學工作時,通過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讓學生們搜集道德行為規范的視頻和講座進行觀看,有效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成效。同時也要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如樹立名人榜樣,通過明星做公益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公益事業的重要性;讓學生感受到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意識到德育教學的意義,了解道德品質和文化素質在生活中的價值,為學生樹立奮斗的目標,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3.情感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效結合
高中學生通過初中的學習和發展,已經養成了個性化的思維方式和判斷方法,能夠理解事物的好壞,并給予糾正。然而,學生們的人生價值觀念仍需要德育工作的引導,才能完成構建。所以,學校要積極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然而學生在學習和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與困難,會讓學生逐漸迷茫,甚至對學校的教育工作產生質疑,出現排斥學習的心理問題。而為了避免問題的出現,教育工作者需要嚴格要求自身的教學工作內容,做到言傳身教,首先要保證自身的行為規范準則,才能進一步要求學生遵循教師的行為規范。教師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量,做到堅持不懈。這樣才能完成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讓學生信服教師,理解教師的良苦用心,不斷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德育教育的主體是人,同時情感教育對象也是人,所以,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教育工作者要將情感教育與德育教育有效結合,讓情感教育成為推進德育工作的催化劑,讓學生從情感的角度理解道德行為規范,培養學生們的道德情感,讓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完成對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的轉化。
例如,在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意識到中華民族的強大。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傳統文化、長征精神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蛘咄ㄟ^古詩詞朗誦大賽,讓學生們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文化層面賦予學生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為祖國發展建設提供相應的人才。實現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
4.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新課改后,國家教育部對于高中生的要求及標準由優良的文化課水平轉為核心素養下的德育素質教育。這說明了在當今時代,社會各界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也與以往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高中學生隨著心理和生理的發育,逐漸走向成熟,然而學生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并不能夠滿足學生們的發展。導致學生在面對生活困難和學習問題時,經常出現極端心理和極端情緒,面對內心的困境,學生無法解決和梳理,最終會出現無法挽回的結果。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到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讓學生面臨的挫折成為學生進步的階梯,培養學生陽光向上的積極態度,面臨挫折時也要勇敢面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向社會輸送心態成熟、心理健康的全能型人才。
例如,在德育工作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挫折”為主題開班會,讓學生們分享各自的心路歷程,總結抗挫折的方法和面對困難時應有的態度。教師還可以結合勵志故事,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精神受到啟發,從心理和思想上為學生搭建屏障,提高學生抗挫折能力。此外,在進行德育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格外注意言行,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引導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挫折,用正確的方式克服挫折。培養學生百折不撓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
5.強化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高中作為學生德育工作重要的教育階段,同時學校也為學生素養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平臺。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各科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知識的教育,忽視了學生德育工作的教學和升華,導致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念并未完成構建。教師要意識到,每一個學科都蘊含著德育教育內容,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建立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愛國主義精神,在語文課文和歷史教材中都得到了體現。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對德育教育進行滲透,由各個學科教師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落實德育工作的教學目標,讓教師齊心協力完成德育教育,提高德育教學成效,強化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工作,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同時,教師在進行強化價值觀教學時也要注重拉近與高中生的心理距離。為此,高中教師可以稍微“降低”自己的身份,切不可將自己擺在一個高高在上、統領學生的說教者地位,反而要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多進行交流與溝通。通過與學生多進行交流與溝通,從而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氛圍,使高中生一旦面臨問題會想到與教師商議,而不是自行作出一些沖動、欠考慮的行為。并且,高中教師還應當在學生面前做好自己“領頭羊”的作用。高中生很容易受他人影響而改變自己,而作為每天都會接觸的教師來說,自身有一個優秀的道德品質是最容易說服人也是最簡單有效的教育方式。為此高中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規范自己的行為,并以身作則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以此在班級內制造一個優秀良好的氛圍,對高中學生整體進行一個切實有效的德育管理。
6.結合德育教育特性開展活動
德育素質教育具有多樣性、全面性的特性。高中教師在進行班級德育管理時,必須要以這些特性為出發點,以此來產生更好的管理效果。第一,多樣性,德育教育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其需要方方面面的制度與理論來支持其進行,譬如校規校章,家庭氛圍和學生個性等等。第二,全面性,這一特性主要依靠的是學生原生家庭的影響。傳統的家庭大多都注重學生的成績,無論是任何科目都只追求結果不追求過程,這在無形之中扼殺了學生的德育教育環境。為此,高中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還要進行家訪等活動,通過加深與學生家長的交流溝通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來對班級進行一個整體的德育管理。同時,高中教師也要結合以上的德育教育特性開展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并在此基礎上不光要注重理論性的教育,還要增添豐富的實踐活動。高中生大多對自己的未來發展之路比較迷茫,因此教師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來給學生創造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以此來督促學生團體意識、環保意識、責任意識的培養。并且通過這些實踐活動,高中生的自信心及成就感也可以受到很大的提升與增強。譬如在一些特殊節假日帶領學生去清明祭掃,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慰問養老院等等。這些實踐活動都可以培養學生感恩的心理,讓高中生學會感恩自身的家庭、朋友、師長,以此來為班級德育管理產生有益影響。
綜上所述,教育工作者的整體素質與德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和道德修養,促進德育工作的滲透和發展。同時,也要增加德育工作的教育強度,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時,也要對學生道德行為和思維品質進行培養,逐漸影響學生的身心狀態,讓學生用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雖然,當下德育工作開展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相信通過廣大高中教育學者的思考和探究,能夠探尋到更為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德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薛文平.學校德育的新途徑:網絡德育[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02):675
[2]牛振海.針對高中生心理發展特點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J].教書育人,2001(03):243
[3]沈兆乾.高校德育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J].上海高教研究,2018(S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