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蘭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合唱藝術,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開始加入合唱指揮的行列。文章提出合唱指揮中最為關鍵的技術是預備拍的表達,因而要做一個優秀的合唱指揮者、學習者,要了解預備拍的含義,熟悉起拍、收拍、速度、力度、節奏和聲部的預備拍在指揮過程中的運用,掌握不同預備拍的揮拍方式,并合理運用面部表情將歌曲的風格和情感傳達給演唱者,以提高合唱表演的質量。
關鍵詞:預備拍;合唱指揮;演唱效果
合唱指揮是合唱音樂藝術中比較精深的藝術,它要求指揮者具備全方位的音樂藝術素養。想要掌握這項技能,指揮者就必須先了解合唱指揮藝術的核心技術——預備拍。
一、預備拍的含義
合唱指揮中的預備是對發音前合唱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聲部和情感等方面的提示。而預備拍是指合唱發音之前,具有預示作用的揮拍動作,是合唱指揮藝術的核心內容,它貫穿合唱指揮教學過程的所有環節,對音樂的藝術表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預備拍可以分為有拍點的預備拍和無拍點的預備拍,其功能各有不同:有拍點的預備拍對呼吸節奏有明確的預示作用,而無拍點的預備拍對準備動作有準確的指導作用。此外,預備拍的表達技巧特別豐富,對指揮者的音樂鑒賞力和指揮能力要求極高。因此,在合唱指揮的過程中,指揮者只有掌握好起拍、收拍、分句、呼吸、力度和速度等不同指揮內容的基本含義,并將其運用于所指揮的歌曲,同時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自然、有效地掌控和調整歌曲的節奏以及做好各種復雜節拍間的替換工作,給予演唱者正確的提示,提升合唱團的演唱水平。
二、預備拍在合唱指揮教學中的應用
實際上,預備拍就是演唱者在發音前對音樂起拍、收拍、速度、力度、節奏、聲部等因素的把握。在合唱指揮過程中,指揮者可以借助預備拍的提示作用,幫助演唱者更好地控制演唱時的情緒,有效地調整演唱歌曲的旋律,從而保證合唱表演的統一性和總體質量[1]。
(一)關于起拍的預備拍
在合唱指揮教學中,預備拍有開始拍和結束拍兩種。其中,開始拍是指起拍中的預備拍,指揮者在起拍前一拍、半拍或更短的位置進行揮拍,對合唱歌曲的情感基調和情感強度有提示作用。在指揮一些具有濃郁情感色彩的歌曲時,合唱指揮者要幫助演唱者理解和把握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基調,準確地融入情緒,從而完美地演繹出歌曲獨特的韻味。因此,在這類歌曲的演唱前期,指揮者需要用強烈的情感節拍切入,促使演唱者快速投入情感。另外,在合唱指揮的教學過程中,指揮者要使用正確的手勢,給予演唱者一些提示,使他們根據歌曲的風格進行相對應的情感表達,也就是在預備拍的起拍中融入情感元素的表達。歌曲《黃水謠》主要表達的是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這首歌曲通常以情感飽滿的女聲作為合唱開篇。在合唱表演過程中,演唱者應依據指揮動作,投入相應的情感,將原曲自然質樸、蒼涼悲壯的風格表現出來。
為了更好地發揮預備拍中起拍的作用,合唱指揮者還要根據歌曲的情感基調,融入相應的情感來進行強拍起唱。在進行強拍起唱時,合唱指揮者需要擺出一個“抓”的手勢來吸引演唱者的注意力,然后用“彈”的手勢來提醒演唱者進入起唱的預備工作。同時,指揮者還需要在呼吸動作中融入適當的情感,再像彈奏樂器一樣做出短暫又有力的撥弦動作進行指揮。總之,預備拍中的起拍是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要環節,影響著合唱表演的整體效果。
(二)關于收拍的預備拍
收拍是合唱指揮教學中的結束動作,也就是合唱停止、關閉音樂的提示。收拍是合唱指揮的結尾部分,也是合唱指揮的重要環節之一。收拍的準確度關系著聽者對整個合唱表演的最終感受和評價。要做到收拍準確、整齊,合唱指揮者就要做好收拍的預備拍。預備拍只有做得準確而明顯,讓演唱者有準確的預測和充足的心理準備,才能達到良好的收拍效果。例如,在合唱表演結束前,指揮者巧妙地運用收拍動作,將音樂緩慢地收起,能夠給聽者營造出一種回味無窮的意境。此時,指揮者可以做出具有不同提示作用的吸氣動作、手勢及神態等,演唱者收到信息后,便可隨著指揮者的節奏逐漸收起音樂,這將帶給聽者一種舒適、難忘的感受。這種緩慢收拍的預備拍又稱為弱收時的預備拍。
除弱收時的預備拍之外,還有強收、快收、慢收、柔收和剛收等不同收拍方式的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指揮者要根據音樂的實際需求,適時調整預備拍的揮拍方式,同時還要配合相應的表情。只有這樣,合唱表演才可以完美地詮釋和體現音樂的內涵和魅力[2]。
(三)關于速度的預備拍
預備拍在合唱指揮中有著不同的預示作用,其中包括提示演唱者演唱速度的預備拍。具體來說,演唱速度可以分為快、慢、均勻等,其只有與音樂的節奏保持一致,才能保證音樂的完整性。在實際的指揮過程中,預備拍提示的速度不同,其表現方式也不同。在演唱激昂的歌曲時,指揮者需要做出深情而有力的吸氣動作,并做出堅毅的神情,同時還要加上“掄”的混合型揮拍方式,從而起到情感的強調作用,引導演唱者和聽者的心理跟隨音樂節奏的變化而變化。此外,當歌曲速度突然變快、變慢,或緩慢變快、變慢時,指揮者需要實時變換預備拍的幅度和神情,以此來提醒演唱者改變演唱的速度。
(四)關于力度的預備拍
力度的預備拍主要有歌曲漸強或減弱時的預備拍、歌曲突然變強或突然變慢時的預備拍。這種預備拍的揮拍方式與普通預備拍的揮拍方式相似,都是先用具有代表性的指揮動作進行提示。與其他類型的預備拍一樣,不同力度的指揮動作也是不一樣的。具體來說,指揮者在做出預示不同力度的預備拍時,要根據歌曲的力度轉化,通過不同的揮拍方式進行指揮,從而更好地表達出歌曲中的復雜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指揮者必須熟悉歌曲的曲調和歌詞,這樣才能在揮拍不同力度的預備拍時,將歌曲的情感基調以動作、神情等方式自然地流露出來。
(五)關于節奏的預備拍
在合唱指揮過程中,節奏是歌曲的靈魂,指揮者通過不同節奏的預備拍對演唱者做出提示,可以保證合唱歌曲的整體節奏。節奏的預備拍可以分為主動預備拍、被動預備拍、休止預備拍、切點預備拍等。其中,主動預備拍和被動預備拍的揮拍方式相似,主要是根據節奏點的重要性以及是否具有變化特征等角度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形成特征明顯的適應性打法。休止預備拍一般是為了提示演唱者換氣、換句等,其主要作用是適應歌曲的節奏形式,保證歌曲的完整性。切點預備拍用于切換節奏。現在許多歌曲的節奏和風格都比較復雜,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要跟上節奏、把握風格比較困難。因此,指揮者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把握歌曲的性質和情感,并在指揮過程中按照歌曲的風格做出準確的節奏提示,從而達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六)關于聲部的預備拍
聲部的預備拍是合唱指揮中不同聲部的轉化提示,主要分為入聲時的預備拍和收聲時的預備拍。例如,在合唱指揮的過程中,當歌曲需要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低音互相配合時,指揮者需要利用不同聲部的揮拍方式來對演唱者進行提示,還要加入眼神、手勢、表情等,將轉換聲部的信號傳遞給演唱者,幫助他們及時轉換聲部。
三、結語
合唱是一種優秀的藝術文化,有助于培養注意力和激發情感。因此,合唱藝術吸引了很多高素質人才,這使得合唱團隊的整體水平得到了提高,但也對指揮者的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指揮者加強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專業素養。例如,在日常訓練中,指揮者不僅要熟練掌握揮拍技巧,還要研究并熟悉歌曲的節奏和風格,以便在舉手投足間,自然地展現出歌曲的藝術內涵。
從預備拍在合唱指揮教學中的應用來看,預備拍的主要作用是提示演唱過程中速度、力度、節奏和聲部的變換,預示合唱的開始和結束。由此可見,預備拍貫穿合唱指揮的所有環節。因此,指揮者要充分發揮個人的指揮魅力,用不同的手勢特征、揮拍動作和表情特征,提醒演唱者換氣、間歇,以確保整個合唱表演的統一性,保證合唱表演的整體效果[3]。
總之,預備拍的運用在整個合唱指揮的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這就要求每一位指揮者努力學習、潛心訓練,不僅要準確無誤地做出預備拍的揮拍打法和技巧,而且要盡力發揮其在指揮過程中的關鍵作用,更加傳神地展現合唱藝術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李強.論合唱指揮中預備拍的運用:評《合唱指揮法(修訂版)》[J].新聞愛好者,2017(11):103.
[2]張洪浩.合唱指揮中預備拍的運用[J].藝海,2017(2):52-53.
[3]趙方圓.合唱指揮中預備拍的應用研究[J].魅力中國,2020(18):314-315.
作者單位:
桂林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