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 鄭薇 秦玫


他,自1986年從部隊退伍后被安置到臨海市林場工作,由此與山林結緣,來了就未曾離開。他,以林為業,以場為家,把滿腔熱血揮灑在了林場的高山峻嶺上,使昔日的荒山變成綠洲,使往日不通道路的落后林區變成現在交通便利的美麗林區。他,曾被評為全國綠化勞模、浙江省國有林場改革先進個人、臨海市道德楷模,35年風雨兼程,只為守護綠水青山。他,就是屈衛明,浙江省臨海市林場場長、支部書記。
寧可人下崗 不讓樹下崗
2003年,屈衛明拒絕了到鄉鎮提干的機會,毅然留在了林場,接任場長。當時的臨海市林場風雨飄搖,經營急劇惡化、人員隊伍不穩、職工工資難以保障,依靠木材采伐苦苦維持經營。看著逐日下降的森林蓄積量,屈衛明既揪心又憂心。“林場沒有林就不是林場,林場沒有優質的森林就不是合格的林場”,他拒絕了那些勸說他通過擴大采伐規模來提高林場收入的建議,力排眾議作出“開源節流”的決定:降低以自己為首的總場職工工資標準,提高林區骨干待遇;少伐木,多造林,確保森林資源穩增長。國有林場改革后,林場經濟好轉,屈衛明又根據林場實際,制定營林方案。一定方向,明確林場經營方向和目標,科學編制林場經營方案。二建基地,建立珍貴樹種、大樹林基地。三配資金,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低產林和次生林改造修復。四明職責,建立培育森林資源項目責任制。通過以上舉措,10多年里林場共計造林超1.5萬畝,建立大樹林7000畝,培育珍貴樹種1600畝,森林撫育超3.7萬畝,森林覆蓋率從84.2%提高到93.52%,森林蓄積量從15.8萬立方米提高到25萬立方米。括蒼山跑馬坪林區的針葉林被評為“浙江最美森林”。
林場改革怎么改 生態建設放首位
林子保住了,然而林場的出路在哪里?10多年的場長經驗讓屈衛明敏銳地意識到,林場要發展,就要把“賣木材”變為“賣風景”。然而當時林場的職能定位限制了林場往生態公益發展的腳步。到了2013年,浙江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屈衛明知道,機會來了。他連夜撰寫改革報告,多方征求意見,多次召開職代會,明確表示“改革不是小事,不能為改革而改革,要符合林場和職工的利益,要抓準林場的發展方向,把生態建設放在首位”。由此,林場改革有了明確方向。經過2年時間的爭取,臨海市林場從生產經營性單位轉為生態公益管理型,增掛“生態公益林保護站”牌子,林場正式開啟了“木頭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型升級之路。2016年報批括蒼山國家森林公園,打造“國”字品牌的生態旅游區;2018年建設科普教育基地,強化林場森林科普教育功能;多年為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提供賽道,成為全國“最美賽道”之一……現在,臨海市林場已成為臨海周邊市縣森林旅游的熱門之地,游客接踵而來。在屈衛明的帶領下,臨海市林場留住了“綠水青山”,造就了“金山銀山”。
落后不是代名詞 發展才是硬道理
“落后絕不是國有林場的代名詞,林場要走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之路。”屈衛明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林區基礎設施落后,急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結合浙江省現代國有林場創建契機,屈衛明千方百計立項目、爭資金,在5年內新建、提升林區道路21.2公里,硬化22.1公里,將林場從改革前20個林區、點只有1個林區通路到如今達到15個,其中5條道路得以硬化,萬畝以上林區道路全部通達。新建護林房3幢、改造10處,落實國家電網3處,落實電信網絡3處,在建信號基站6處,全面構建“數字”平臺,夯實了現代國有林場建設基石。
林場發展需要人才,那就要加強隊伍建設。按照林場發展需要,制定林場進人計劃。自林場主體改革完成后新聘職工16人,其中碩士2人、本科9人,有效地解決了林場人員老化問題。同時加強職工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訓,促進年輕干部成長,為林場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在屈衛明的帶領下,林場的森林資源培育不斷加快,森林資源保護不斷加強,產業發展不斷增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才效應不斷凸顯,林場工作邁上了新臺階。2018年成功創建“浙江省現代國有林場”,2020年榮獲“全國十佳林場”“臺州市模范集體”榮譽稱號。
“我們做的這份工作是一份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是一份綠色、有生命的工作,是造福子孫后代的工作。”這是屈衛明和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郁郁蔥蔥的大山會記住屈衛明——用35年的堅守深刻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人物名片
屈衛明,中國共產黨黨員,現任臨海市林場支部書記、場長,扎根臨海市林場三十余年,曾獲“全國綠化勞動模范”“浙江省綠化獎章”“浙江省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先進個人”“臨海市擔當作為好支書”“臨海市第六屆道德模范”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