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現在的孩子比起來,我小時候閱讀的課外書很少,很多兒童文學作品,包括那些印刷精美的繪本,我也是長大成人之后才有機會接觸到。當然,在我小時候,也有一種屬于我那個時代的圖畫書——“小人書”,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連環畫。
小時候去親戚家串門,進門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連環畫看。運氣好的話,比我大幾歲的表哥表姐還會送一兩本連環畫給我,每次我都如獲至寶,拿回家反復翻看。我讀過的連環畫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岳飛傳》和《林海雪原》。我對于四大名著和傳奇故事的愛好,可能就是從那個時候培養起來的。
我從小在姥姥家長大,姥姥家村里每年都會有幾次廟會活動,每逢廟會,就熱鬧非凡,中午人最多的時候,你得拼命地在人群中擠來擠去,才能把廟會逛個遍。我很喜歡去趕廟會,因為廟會上總會有出租連環畫的小書攤,攤主一般會把小書攤擺在街角或者稍微偏僻的地方。有的攤主手里書少,就在三輪車里擺滿小人書,再吆喝上兩聲就開張了。有的手里的書多,那就把掛著一條條細繩的木板靠在三輪車周圍,然后把小人書一本本掛在繩子上,地上再擺上幾張破舊、低矮的板凳,氛圍立馬就不同了,儼然是一個露天書店。在廟會上租看連環畫,可比平時要貴,而且還有時間限制,可誰讓攤主們擺出的連環畫比平時多得多呢?所以那些矮凳上總是擠滿了孩子。
有一年廟會,表哥慷慨地帶著我去看小人書。可我們剛看了一會兒,他就被同學拉走逛廟會了。臨走時,表哥塞了幾毛錢給我,讓我自己在那兒看,不要亂跑,看完了就趕緊回家去。那么多錢!我頓時感覺自己成了一個腰纏萬貫的富翁,于是坐在矮凳上,下決心要把攤主這里的所有小人書都看個遍。我看完一本,就迅速再換另一本;若是攤主提醒我時間到了,我就再給他五分錢。就這樣不知過了多久,我正津津有味地讀著手里的一本呢,突然聽到表哥氣呼呼的高叫聲:“你怎么還在這里!我還以為你走丟了,快把我急死了!”
我抬頭一看,這才發現天都已經快黑了。廟會早就結束了,街上只剩下零零散散幾個收拾好東西準備回家的攤主,小人書的攤位上也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我連忙站起身來,戀戀不舍地把手里的小人書還給了攤主。那位攤主是個年紀約莫五十多歲的老伯伯,他樂呵呵地接過書,麻利地收拾起來。
等快走到家的時候,我一摸口袋,發現口袋里竟然還有五分錢,是應該付給那個老伯伯的,但不知道為什么,他沒問我要,沒提醒我時間到了催我離開,就一直坐在旁邊默默地等著我看完。
過了幾個月,村子里又有廟會了,我特意跑去尋找那個小人書攤位,想要找到那位攤主老伯伯,把那5分錢交給他。可是從村東頭找到村西頭,從早上等到傍晚,我也沒有再看到那個老伯伯。我失望地回到家里,心里感覺空蕩蕩的。一來我總覺得自己還欠那個攤主錢,二來那本小人書我只看了一半,還想繼續看完整個故事呢。
翟攀峰,兒童文學作家。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怪物寶寶帥呆呆》《稻草人和田鼠愛麗絲》等作品。短篇小說、童話發表于《少年文藝》《兒童文學》等刊物。曾獲第八屆“周莊杯”全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大賽三等獎、第六屆“大白鯨”幻想兒童文學銀鯨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