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與寒
“邊際效用遞減”是一個著名的經濟學規律,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在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條件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量的增加,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做個最簡單的比喻:當你極度口渴的時候,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暢快的,但隨著口渴程度降低,你對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不斷減少,當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時候即是邊際,這時候再喝下去甚至會感到不適。
教育中不外如是,課堂教學中存在著邊際效用遞減。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及程式化的教學方式常常導致學生學習狀態的消極,造成學習的邊際效用遞減。同樣,再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如果天天用,學生也會喪失新鮮感;啟發、參與式的學習方式如果每節課都出現,學生也會覺得聒噪;教師幽默的語言如果風格不變,學生總會覺得厭倦。對課堂合理有效地安排是一門藝術,更新教育觀念,不斷地豐富教學形式,針對教學內容適時地更替不同的授課方式,帶領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歷程,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可以有效緩解教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有效地輔以多種手段,為學生提供多感官刺激,也只有在精準把握住知識內核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和課堂教學的邊際效用值。
班級管理中存在著邊際效用遞減。班主任教師總會想到各種評比手段激勵學生養成好習慣,小紅花評比臺、積分換喜報,等等,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之所以總在不斷變化,就是因為學生連續或多次受到同類表揚時,所產生的滿足感會呈現“邊際效用遞減”現象。智慧的教師會將這些評比激勵手段劃分等級,循序漸進地使用,還會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學習勁頭不斷調整管理方式,同時也會關注個體,不同的學生面對表揚與批評反應不盡相同,應因時、因人、因地制宜,以實現管理的邊際效用增值。
教師自我成長中當然也存在著“邊際效用遞減”。初為人師,教學、班級管理對于你來說都是新鮮的,每天有忙不完的事,學不完的東西,這時的你就像是極度口渴的人手中的第一杯水,自我成長達到峰值。而當你蓄積了能量,可以輕松應對教育中各種突發狀況,成為一名成熟教師時,自我成長陷入瓶頸,教育教學中的人和事給你帶來的職業滿足感逐漸削弱,直至消失殆盡,此時就會面臨著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如果你安于現狀,不做出任何改變,慢慢地,你每一個單位的投入所帶來的回饋,就會越來越低,甚至趨近于0。這時的你最需要改變,改變自身的心態,投入新的學習,找到新的職業生長點,在新一輪的學習與投入中實現新的成長,有效應對“邊際效用遞減”。
教育是藝術,亦是科學,在林林總總的理論中,我們總能找到其相通共融的地方,發現與改變永遠是重煥職業生機的最高境界。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