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萍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文水平是衡量一個學生全面的語文綜合素質的標準。但有許許多多的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頭痛。怎樣激發他們的寫作激情,使他們做到下筆有神、文思如涌呢?
一、積累材料、豐富詞匯是學會寫作的基礎
首先培養他們愛學習、愛看書的良好習慣。閱讀的內容和范圍越廣泛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筆記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優美的成語、詞語就把它摘抄下來,并且要花功夫去記憶,讓這些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這樣就豐富了學生的詞匯,寫作文時須靈活運用,就增強了作文的美感。另一方面,教會學生從社會中、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留意身邊的大事小事,學會評價、借鑒美丑、善惡等。
二、加強思維訓練,捕捉作文靈感
1.利用有關課文內容進行思維訓練
課本是學生開始學習寫作的基本的參考內容,通過對課文的講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寫作的方法十分必要,是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學完《秋天的懷念》后,要學生運用擬人換位思考,將濃濃的母子情延伸思考,這樣學生帶著情感去寫作,飽含深情,觸景生情,感人至深,從而激發學生情感。
2.運用發散思維,激發學生想象
在童話創編中,在想象作文時,鼓勵學生做一些大膽的假設,鼓勵他們結合自身實際,寫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寫給十年后的自己》等充滿設想和想象的作文,也是訓練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
3.培養寫作靈感
寫作靈感需要培養。好的靈感也需要有足夠的想象力。培養靈感首先要注重生活點滴的積累,引導學生觀察身邊事物,透過表面看本質,積累材料,量變達到質變,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報紙、雜志,名言警句,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進行反復的訓練。一旦真正寫作,頭腦里積累存儲的材料信息,就會融會貫通,思如泉涌。
三、用活動激發興趣
1.小組辯論,提高興趣
討論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借鑒其他學生的優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延續。學生之間的相互問答,和查閱資料,同時也是學習交流的過程,能夠增強閱讀寫作的濃厚興趣。通過現場的辯論,所有學生的興趣都調動起來了,雖然有的說的不是很貼切,但是學生大膽的發言也是一個好的方向,表達好的學生的語言精練,論據充分,同學間也是一個直接的學習過程,重要的是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接受了訓練思維的教育。
2.編演課本劇,參與度高也是寫作的基礎
將課文改編成劇本,設置特定的情境和場景,活靈活現地展示當時的時代背景,讓學生既做演員,又做觀眾;既做表演者,體會當時人物的親身遭遇和心理狀態,又做旁觀者,感悟生活,這樣不僅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閱讀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寫作、表演能力。
3.用文學欣賞課來提高情趣
單純依靠語文課本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文學欣賞水平,是絕對不夠的。教師要在引領學生進入閱讀世界發揮導師的作用,帶領廣大學生廣泛涉獵各類文學作品,吸取更多的精神營養,分享其中的思想體悟,增加各類知識積累,提高審美情趣。通過文學欣賞課,學生閱讀量大了,知識素材多了,閱讀興趣自然越來越高,選擇性閱讀的能力也會增強,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就會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評改環節不可缺
教會學生欣賞他人作品。小組讀評自己修改。組員依作文能力強弱搭配,自己讀他人評,自己做記錄。既評其優也評其劣,更應提出建設性的修改意見,允許文章的作者解釋或保留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在讀、評、改的互動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師生互評。對當堂作文的訓練目標,選擇較有代表性的習作,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評價,再由老師小結,指出作文的長處、短處及一些修改意見。
提高評語的藝術性。評語是教師對學生的紙上談心。評語要“有我”“有心”“有語”。
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更多是需要教師發揮教學主導的作用,注重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材施教,因地施教,要從具體事物著眼,認清學生的心態,打開學生的心扉,教會他們培養寫作靈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鼓勵他們熱愛生活,他們就會有說不盡的話題,各種思維的花朵就會開放,帶領學生走進自己營造的精神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