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聰聰 吳玉超 魯月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中小企業也越來越多的涌現出來,雖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卻明顯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融資難問題使許多中小企業面臨倒閉和破產。作為一種新型融資方式的供應鏈金融,在緩解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本文通過數理模型證明供應鏈金融能夠緩解事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問題,并提出發展供應鏈金融以及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對策建議。
一、中小企業信貸融資中的逆向選擇問題
中小型企業是促進國民就業,穩定社會生產的中堅力量。但中小企業有著規模較小,員工、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都很少的特點,這也決定了企業主直接管理了大部分的人員和資產,受外界的干擾較小。中小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其抵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差,一旦某一項業務決策失敗或者流動資金不到位,企業就會面臨發不出工資、資不抵債等破產風險。信貸融資作為非常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卻因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導致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逆向選擇作為事前發生的信息不對稱,是指在市場交易中,一方如果可以依賴信息優勢讓自己獲得更大的益處,并且讓另一方受到損失時,處于信息劣勢的一方在決策中難以抉擇,價格就會收到很大影響,市場的供求失衡、正常交易難以維持,降低了市場效率。在交易進程中,中小型企業和金融機構雙方擁有的信息資源各不相同。從中小型企業貸款方面來說,中小型企業處于信息擁有優勢地位,可能存在中小型企業財務報表不公開和管理不規范等因素,金融機構對中小型企業了解較少,為了預防信貸風險,銀行會通過提升貸款利率的方式企圖篩選出能夠償付信貸的中小企業,往往迫使低風險企業無法承受高利率而離開信貸市場,造成高風險企業充斥信貸市場的現象,信貸融資難、融資貴也由此產生。
二、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是近年來越來越受關注的新型融資型式,是指銀行向核心企業提供金融通等金融服務,于此同時給其上游的供貨商發放貸款,或者對其下游的經銷商提供預付款項、代付款項以及存貨融通等服務。它通過核心企業將銀行等金融機構與上下游企業聯結起來,核心企業以其獨有的資金與信息優勢監督上下游企業,很好的降低了銀行與供應鏈中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供應鏈物流可以向金融機構及時地提供真實可靠的借款企業在供應鏈條上的貨物流和資金流走向,減少企業的違約概率。通過供應鏈金融,將不可控的單個企業的較高風險分散到每一個相關主體企業,達到風險在可控范圍內,促進資金融通,拉動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產業的長期發展,為企業提供貸款幫助的一種融資模式。
三、供應鏈金融緩解信息不對稱機制
(一)模型假定
假設參與供應鏈生產的中小型企業有N家,我們將其人為的分為低風險企業與高風險企業,所占比例為ε與1-ε。將P1作為低風險企業項目成功概率,R1為項目收益;將P2作為高風險企業項目成功的概率,R2為項目收益。假設項目的收益率相等,P1>P2,即P1R1=P2R2=R0,企業在項目失敗時的收益為0。企業初始可抵押資產的價值為0,企業日常生產活動的最低收益為S。1單位商業銀行資本的機會成本為m(m≥1),在企業項目獲得成功時收益R(R≥1),項目失敗時則獲得收益0。
(二)傳統借貸模式下的逆向選擇問題
根據模型的基本假設,中小型企業的機會成本預期收益系數為Si=pi(Ri-ri) ,銀行預期機會成本收益系數為Sb=Piri,在資本的完全競爭市場上,市場均衡時中小型企業可以實現經濟效用最優,即企業從銀行中獲得的機會成本收益大約等于其所保留的機會成本S,銀行從金融機構中獲得的收益大約等于其機會成本,即Sb=m=Piri。因此,信貸市場平穩均衡時的利率表示為:
由公式3-1可知,高風險的中小型企業面臨較高的貸款利率,低風險的中小型企業面臨較低的貸款利率,即r1 在使用此利率情況下,低風險的企業項目成功的預期收益率,即將小于最初保守估計,即S1=P1(R1-r1)>S=P1(R1-r),于是低風險企業逐漸退出信貸市場,高風險企業充斥銀行,銀行通過增加貸款利率減少壞賬,最終無論高風險企業還是低風險企業都存在貸款難貸款貴的狀況。 (三)供應鏈金融緩解信息不對稱分析 在供應鏈金融的生產方式下,核心企業與中下游中小型企業具有密切的生產交易關系,對中小型企業的信用與資金規模等具有較高的識別能力,利用供應鏈進行融時,銀行信任核心企業推薦的風險較低的中小型企業,且推薦信號可以被驗證。假設推薦信號取值為β1,β2。β1代表該中小型企業被核心企業推薦,β2代表該中小型企業沒有被核心企業推薦。兩個信號的條件概率分別為: 假設θ1≥0.5,說明了借款者是低風險企業,若θ2≥0.5,則說明了借款者很大可能是高風險企業,當θ1=θ2=0.5時,說明該信號對于企業風險類型無法提供有效信息。在供應鏈金融資金融通進程中,銀行使用貝葉斯規則,根據核心企業的推薦信號對企業的不同風險類型進行修正: ε'0是銀行根據事前信息β0判斷企業是低風險還是高風險的概率,當β0=β1時,借款企業很大概率為低風險,當β0=β2時,借款企業很大概率為高風險,與此同時,將ε'0代入3-1得 檢驗ε與ε'1的大小關系,,即ε'1≥ε,檢驗r'1和r的大小關系, 四、對策建議 就我國當下發展的實際來看,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尚處于初步形成階段,發展體系還不成熟,其本身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在供應鏈內部,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也并非完全對稱。一方面,核心企業缺乏為低層級的供應商或分銷商提供信用背書的動力;另一方面,為了成功獲得貸款,中小型企業可能會在應對核心企業時弄虛作假,使增信行為失去可性度。如若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最終會影響供應鏈金融的效用發揮。為此,本文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首先,政府必須要為供應鏈金融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一方面,供應鏈金融模式具有明顯的優勢,能夠有效彌補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短板。而供應鏈金融作為時代發展過程中的新興產物,其普及推廣必然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國家和相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政策制度,讓相關機構有足夠的動力去開展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從而減輕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題;另一方面,為了從法律層面營造一個良好的供應鏈金融發展環境,政府要及時出臺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其次,銀行要加強融資模式創新,嚴格把關核心企業的認定手續。一方面,為更好地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銀行等機構應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進一步進行企業融資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確定核心企業的過程中要尤為慎重,必須意識到核心企業在供應鏈鏈條中的重要作用,還應該密切關注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并提前為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制定嚴謹的退出機制,從而使得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達成較高的信息、資金融通度,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上下游一體機制。 最后,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可將票據貼現這一工具引入供應鏈金融模式中。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大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譽擔保,從而促成銀行為其融資,本質上來看,在這個融資過程中,中小企業又回歸到被動劣勢地位。而票據貼現的手續簡單,融資成本更低,在供應鏈金融中,當中小企業有資金需求時,可通過將大型企業的應付票據出售給銀行來獲得融資,債權人主體就由小企業轉變為銀行,這樣既能使中小企業免于面對大企業拖欠貨款的壓力,盡快獲得現金流,又能使銀行的借方轉變為大型企業,降低銀行的信貸風險。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