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潁



在互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網絡拓寬了信息獲取渠道的同時依托便捷的互聯網資源也能開展新的業務方向與交易方式。網絡貸款作為互聯網技術發展背景下新興的貸款模式,貸款門檻低,貸款手續簡單的操作模式使得網絡貸款的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生作為網絡用戶的重要組成,對于新興事物有著較高的接受度,而大學生對于資金的需求也導致了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快速發展。但網絡貸款缺乏監管、貸款模式不符合貸款規則的實際問題也影響了貸款行為的可靠性與安全性。本文主要探究大學生網絡貸款監管機制與模式,通過貸款現狀分析問題,指出了大學生網絡貸款規范化發展的路徑,以期促進大學生網絡貸款的規范化運轉。
一、引言
網絡貸款是在互聯網快速發展下依托互聯網便捷的信息傳輸與數據傳送而形成的網絡借款模式,而在網絡貸款快速發展背景下,網絡貸款的高利潤率也帶來了網絡貸款行業競爭的擴大。為了吸納更多的網絡貸款用戶,部分網絡貸款打出了零首付、零利息等不同的貸款廣告。而大學生群體雖然有著較為成熟的思維能力,但大學生對于信息辨識能力有限,個體生活經驗不足的問題導致了其對于不良信息尚未形成較好的甄別能力。大學生群體尚未完全踏入社會生活,網絡貸款的借款噱頭及宣傳用語存在著誘導大學生群體過度消費的可能性。手續簡單,申請便利的網絡借款平臺在為大學生解決資金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債務壓力與債務糾紛。為了進一步規范大學生網絡貸款行為面臨當前網絡貸款監管力度不嚴、貸款平臺無保障等不同的問題,大學生網絡貸款要通過監管機制與模式的研究與構建促進網絡貸款的規范化發展。
二、網絡貸款平臺經營現狀
相較于傳統的銀行放貸形式,網絡貸款有著較強的自主性,同時也有著更廣的覆蓋范圍。雖然網絡貸款多是公司經營的模式,但網絡貸款所推廣的業務仍然是資金的出借與利息的收取。貸款行為的產生需要對于申請貸款的個人信用進行調查,而網絡貸款與銀行貸款所使用的信息數據差異較大,網絡貸款并沒有較為強大的數據庫系統來判定貸款人資質以及還款能力。而從網絡貸款當的的運行模式來看,針對大學生進行貸款服務時申請人所需提供的資料也較為簡單,部分貸款只需要學生證即可辦理,而該種風險控制不嚴的實際審核問題影響著貸款平臺的可靠運行與可持續發展。部分企業在開展貸款行為是由于其公司實力有限,相關技術支持不完善,在對貸款人資料進行審核時并不十分全面也導致整個貸款活動存在著信息冒用的貸款問題。
從具體的貸款形式以及資金歸還模式來看,雖然網絡貸款平臺大都打出了低利息的口號,但整體的網貸公司存在著利率較高的實際運行模式,雖然央行貸款規定最高利率為5.6%,但部分網絡貸款的實際利率已經遠遠超出該標準。
年化利息過大、整體利率較高的問題為大學生帶來了較大的債務壓力。大學生有著較高的消費需求以及消費欲望,而大學生收入單一、生活費來源于父母的實際資金獲得形式難以滿足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而良好消費習慣尚未養成,對于資金的運用以及掌管能力不佳的問題,導致了大學生在個人消費欲望的滿足以及消費行為的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網絡貸款為大學生提供資金來源渠道,而大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又導致了大學生對于網絡貸款的需求不斷增加。
而除了小型的網絡貸款平臺之外,公司規模較大的螞蟻花唄,螞蟻借唄,京東白條的形式也為大學生網絡貸款提供了新的渠道。而分析大學生對于不同平臺網絡貸款的信任度與認可度可以發現,公司規模較大的網絡貸款產品更容易得到學生的信任與認可,而雖然小型貸款公司在大力推廣,但大部分學生仍然對于小型貸款公司的產品表現出了不信任的態度,大型貸款公司依托與其他平臺的合作既為學生提供直接的貸款服務,同時也推出了分期業務,而借款靈活、便利、快捷的特色使得大學生群體在資金使用過程中遇到資金不足時,會選擇使用該種產品解決資金問題(下圖)。
三、大學生網絡貸款監管機制與模式研究
大學生網絡貸款面向大學生這一具有消費需求的特殊群體,既掌握了大學生群體的購物欲望同時也提出了滿足大學生群體的便利申請條件,而大學生在外界的影響、信息的灌輸下,個體認識的不清以及思想意識的不堅定都使得大學生群體中進行網絡貸款的占比不斷加大。而大學生沒有獨立經濟來源,生活費來自于父母的資金獲取形式使得大學生在進行網絡貸款時存在著還款能力不佳的問題,既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業與生活,同時也帶來了不良信用產生的可能性。因此大學生網絡貸款要通過監管機制與管理模式的構建開展規范網絡貸款的同時也保障大學生群體的健康成長。
(一)加強法律監管
傳統貸款模式下,銀行貸款作為主流的貸款方式有著完善的貸款流程與貸款規則,而在互聯網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網絡貸款由于缺乏行業的規范與法律的限制整體的行業發展較為混亂的同時也存在著不良競爭的情況。大學生網絡貸款行為的出現既有大學生個體資金需求的原因,同時也有著廣告誤導的影響。
為了加強對于大學生網絡貸款行為的監管,首先要從法律的角度出發,通過立法的形式來引導網絡貸款規范化與正規化發展。網絡貸款及本質仍然是借貸行為,而借貸行為在發生過程中所需符合的條件以及所需涉及到的相關信息收集都是貸款行為開展的基礎,而為了避免游走于法律規范之外的隨意借貸,要通過法律的形式對于網絡貸款平臺的身份及地位進行明確,規范其業務流程與業務方向的同時也確保其貸款的方式與渠道符合法律要求。
而為了避免由于誤導性的條款以及誤導廣告而產生的大學生貸款行為網絡貸款,在開展相關業務時要通過信息公開公正報告制度的構建與完善,確保在網絡貸款行為發生之前,借款人明確網絡貸款的相關條約。尤其是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為了避免其在不了解情況下簽訂貸款合同,整體的貸款流程與貸款行為要規范透明,既保障網絡貸款的規范化發展,同時也保護借款人的相應權利。
為了有效的處理借款過程中發生的矛盾要建立借貸雙方投訴處理的工作機制。面對網絡貸款在無監管背景下產生的非法催繳行為,通過矛盾工作機制的完善可以在其他機構以及其他主體參與下規范的開展催繳還款行為,保障整個貸款有效性的同時也提高網絡貸款活動的規范性。
(二)建立第三方平臺
在當前網絡貸款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網絡貸款依托互聯網平臺涉及到了借款人與貸款平臺之間的借貸合同,而面對貸款糾紛問題的處理,缺乏第三方監管平臺的實際問題導致了網絡貸款違約現象難以處理。而為了應對貸款違約,通過網貸監管第三方平臺以及風險儲存金制度的構建可以有效的解決網貸行為進行過程中的違約問題。通過風險保障金的提取可以確保網絡貸款行為的順利推進,而面對借款人的逾期行為,第三方監管平臺也可以通過合法催交工作的開展維護整體借款行為的有效性。
大學生進行貸款活動有著一定的資金使用需求,而對于大學生貸款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雖然網絡貸款平臺在提供貸款時收集了學生的貸款理由,同時也提供了多樣的貸款理由,選擇如創業、旅游、消費等,但從實際的學生資金使用情況而言,大多數大學生在得到貸款資金后都運用到了物質的購買以及不同形式的消費活動(下圖)。
按照互聯網大學生貸款平臺上的產品分類,可以發現大學生貸款有助學創業,自我消費三種基本類型。從整個行業變化而言,大學生自我消費類網絡貸款種類發展最為快速,在提供資金需求的同時,當前的網絡貸款也催生了分期付款網站的盛行,而學生的分期付款本身是一種負債行為,該種負債行為背后也是資產端到負債端的資金閉環。
面對當前大學生群體在進行網絡貸款時存在的不同平臺貸款行為,第三方網絡監管平臺的構建可以通過信息的收集與共享來為借貸行為的順利開展提供信息的支持,保障借貸雙方的權利同時也保障網絡貸款的規范化運作。而對于第三方監管平臺而言,在其工作推進的過程中要通過公開監管數據、報告監管活動的方式來使其整體的監管活動在公開透明的情況下接受大眾的監督,既有效維護借貸雙方的不同利益同時也促進整體的網絡貸款行業自律發展。
(三)構建大學生誠信機制
網絡貸款平臺的發展要依托于誠信體系的完善,而我國網絡貸款在其發展背景下面臨著大學生征信體系建設時間短,建設成果有限的實際現狀。為了促進大學生網絡貸款監管工作的順利實施,面臨網絡貸款快速發展的行業背景,我國的誠信體系要加快建設腳步,通過網貸平臺數據接入第三方監管平臺征信中心的形式,既確保借貸行為產生之前,借貸平臺對于借款人信息了解的全面性,同時也通過大學生單獨誠信檔案的建立來構建全國共享的大學生信息平臺,在信息的實時收集、共享、更新、備案的基礎上確保對于大學生信息的全面了解。
網絡貸款在其不斷的發展背景下,學生網絡貸款行為的監管也要通過第三方監管平臺,征信中心與銀行征信信息的共享來實現對于大學生信用等級的評定,從而解決大學生網絡貸款過程中存在的借貸信息不對稱問題,也不斷促進網絡貸款信用制度的構建。避免缺乏監管狀態下非法借貸行為的產生。
面對信用收集更加全面、完整的實際情況,在信息的共享與使用過程中也要特別注意信息的非法泄露情況,對于平臺在使用學生信息時存在的信息泄露情況,相關部門要通過嚴格處罰的手段與措施來提高信息的安全性,維護借款人權利的同時也促進整個行業的規范化運轉。
四、結語
互聯網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的法律制度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而面臨大學生網絡貸款的快速發展,信用體系構建的不完善,法律法規的不全面使得網絡貸款行業在巨大利益下開始了非法的競爭與混亂的發展。為了有效的對于大學生網絡貸款進行監管,大學生網絡貸款在其改革過程中既要從法律層面進行法律法規的補充,同時也要通過第三方平臺的建立,信用體制內的完善來保障借貸雙方的利益,促進整體借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