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婷
摘? 要:廊道游戲是幼兒園游戲組織實施的一種新形式,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觀察指導,本文主要圍繞教師對廊道游戲觀察指導存在問題產生原因,材料與師生關系,以及提供教師有效的觀察指導策略三方面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廊道游戲;幼兒;教師觀察指導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057-02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Teachers' Observation and Guidance in Corridor Games
LIN Yuting(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Abstract】the game is a kindergarten to organ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form of young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the game,cannot leave the guidance of teacher observation,this article mainly about teachers to the corridor game observation guide causes of problems in material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provide effective teachers observe three aspects to elaborates the guiding strategy.
【Keywords】Corridor game;Lindergarten teacher;Observation and guidance.
廊道是幼兒園的公共區域,不少幼兒園都將自主游戲區從相對封閉的活動室轉移到開放的廊道中。廊道游戲形式新穎,能夠為幼兒提供更為自由開放的物質資源,提高其社交能力及學習品質。但教師對廊道游戲觀察指導時容易存在一些誤區,筆者將就教師實踐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并討論相對應的觀察指導策略。
1.教師對廊道游戲觀察指導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教師未明確廊道中各個角色游戲區的觀察目的及觀察重點
目前,廊道游戲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十分普遍,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在廊道游戲中被開設,以我園的廊道角色游戲區為例,生活模仿類和職業體驗類的觀察指導重點是不一樣的,二者的共性是觀察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專注投入游戲的程度、能否自主確定游戲主題等,二者的區別在于:生活模仿類游戲,幼兒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用以物代物、自主創作等方式,對游戲進行創新;職業體驗類游戲,幼兒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生成游戲角色、主題。然而在實際的游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只停留于安全層面的觀察,即幼兒不出現相互打鬧、吞食游戲材料、隨處亂扔垃圾等行為,教師的觀察任務就算圓滿完成。在廊道游戲中,教師若一味提供幼兒人身安全的保護,而對其游戲的內容不加以指導,則會浪費廊道游戲教學活動開設的意義,直接影響幼兒的能力培養。導致這一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幼兒教師未能深入理解廊道游戲過程中教師“觀察指導”的具體含義,從而導致其無法在游戲中掌握更多信息,進而未能充分有效發揮幼兒的特長、思維能力等。
(2)教師定下觀察目的后,代替包辦、高位指揮,忽視了幼兒在廊道游戲中的個性化需要,給出的指導經常“一刀切”
教師自認為有目的地觀察孩子,往往忽視了孩子游戲當下生發的問題。教師在組織游戲時事先分配幼兒的游戲角色,或強迫幼兒與廊道其他游戲區的幼兒互換角色,這種代替幼兒選擇的行為,不利于幼兒在游戲中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容易錯過最佳教育契機,從而影響幼兒的游戲態度和情感體驗。每個幼兒作為獨立的個體,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但由于廊道中游戲區多,教師常常忽視了幼兒的個體差異,為了減少工作量,教師統一布置游戲任務,按統一標準觀察、比較幼兒的行為。這樣“一刀切”的形式,不能滿足幼兒在廊道游戲中個性化的需要,甚至導致幼兒出現逆反心理,影響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幼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需要尊重幼兒的想法,了解幼兒
想玩什么、想和誰玩、想怎樣玩;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幼兒的個體化差異,使幼兒更好地適應游戲,從而積極地參與游戲。
(3)廊道游戲作為公共開放的區域,場地較大,教師怕“亂”,過度干預幼兒的游戲自主
教師在創設廊道游戲的過程中付出了諸多努力,怕一旦讓幼兒“自主”,創設的環境會被破壞、自制的材料會被損壞,自己的心血就付諸東流了。而且廊道空間較大,幼兒若真正“自主”,會破壞平時好不容易培養的常規,不如直接分配,把比較聽話的幼兒放在“重要”的游戲角色崗位。這樣的“怕”,是教師的錯誤觀念導致的。
(4)班級幼兒較多、廊道中的游戲區較多,教師在觀察時“分身乏術”
一個班里有三四十個幼兒,就算集中在一起,教師也難以觀察全體幼兒的游戲情況,而廊道游戲又是開放的空間,在長長的廊道上有多個游戲區,教師感到“分身無術”很容易顧此失彼。所以有的教師會將幼兒在廊道游戲中進行固定分區,甚至為幼兒設計好了游戲模式,幼兒要說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不是由自己來決定,而是被教師一早設定。教師如果一味地在廊道游戲中給幼兒既定游戲角色,就無法真正觀察到幼兒,所給的指導也是無效的。
(5)由于廊道較長,教師不明確自己的定位,難以做出有效指導
不明確定位,會產生兩個極端,一是“不管”:教師常將指導重點放在游戲規則和幼兒常規上,雖然穿梭在廊道游戲各個區域之間,但只是“巡查”,沒有“指導”。二是“管太多”,教師隨意介入幼兒游戲,破壞幼兒游戲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2.廊道游戲中,游戲材料、幼兒與教師之間的關系
在廊道游戲開始前,教師會提供幼兒“崗前培訓”,以此熟悉“工作崗位”、“工作職責”,甚至會繪制圖示、制作視頻讓幼兒了解各個角色區的材料和游戲流程。但大多數孩子不會完全按照教師的圖示進行游戲,于是教師往往會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直接提示幼兒怎么做,怎么說,這不利于幼兒有效學習,也不是教師正確的觀察指導方式。教師要在游戲前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認知經驗和學習習慣,處理好廊道游戲材料、幼兒和自身三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在適當的時機發起師幼互動,建構高質量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廊道游戲中收獲更多。
3.教師對廊道游戲觀察指導的有效策略
(1)制定廊道游戲的觀察計劃,理清觀察的基本思路,做到計劃與生成相結合
在幼兒廊道游戲開展前,教師先進行觀察預設、制定觀察計劃是十分必要的。觀察計劃可以是園部分配的教學主題任務,也可以是教師自身所要完成的課題,還可以是上一次游戲后與幼兒共同探討問題的后續調整。
廊道游戲具有開放性,幼兒在其中的游戲行為具有不確定性,故而教師的觀察與指導就需要將計劃與生成相結合。如教師事先制定的計劃為幼兒在廊道游戲中無所事事、隨意亂竄,然而在廊道游戲巡視許久都沒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卻不經意間看到幼兒創意制作了新的游戲材料,將這個現象觀察記錄,也是有價值的。
(2)觀察幼兒對廊道游戲的興趣需要和游戲情況,把握幼兒對廊道游戲的情感體驗,善于抓住教育契機
教師在廊道游戲中要觀察幼兒的興趣需要,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可操作性、動態性,采用更新已有游戲玩法、提升原有游戲難度、制定廊道串聯新游戲主題等簡單策略,保持幼兒在廊道游戲中愉悅的情感體驗。關于材料投放,教師可以先提供貼近生活的材料,再是提供半成品,然后請幼兒自己利用廊道其他游戲區的材料或自己創造新材料,層層遞進,吸引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幼兒對游戲材料的使用情況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繼而及時調整游戲材料、玩法、情節等,這樣才能高效地指導幼兒。
(3)對廊道游戲中要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在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尋找“亮點”
教師為每個幼兒設計個性化的游戲目標,有利于幼兒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發揮主動性和潛力。在尊重幼兒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善于尋找廊道游戲過程中出現的“亮點”,“亮點”可能是幼兒之間的矛盾,可能是新的創意與玩法,也可能是某位幼兒有別于平時的行為。分析幼兒行為背后產生的原因,采取具體實用、可操作性強的指導策略來滿足幼兒需求,因勢利導。
例如,教師在巡視廊道游戲時,全體幼兒都在各自的游戲區內專心地游戲,但“超市”的收銀處大排長龍,“收銀員”漲紅了臉,正焦躁地數著手指,原來他本身數數較慢,隊伍越長,他的心里就越著急,更算不好賬了。于是教師過去幫助他完成了幾次結賬,等排隊的“顧客”減少后,教師自制了一個簡易的珠子算盤,幼兒可以借助算盤完成10以內簡單的算數。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收銀員”的結賬速度明顯加快,后期不再使用算盤,也能夠快速幫助結賬了。例子中的“收銀員”數數的能力偏弱,教師觀察掌握到“收銀員”的現有水平后,提供了適宜的指導,為其設計了個性化游戲目標,提供了可操作性強的輔助材料。幼兒的潛力被開發,主動性不斷提升,將學習到的經驗運用到游戲中,獨立解決了問題。
(4)教師在廊道游戲巡視時,要選擇恰當的時機介入游戲,進行適宜的指導,從而促進幼兒游戲水平發展
教師在巡視廊道游戲時,要做到時時保持童心,用專業的眼光觀察幼兒行為,在幼兒需要幫助時適時介入指導,提供適宜的支持。當幼兒在廊道游戲中興趣正濃時,教師只要當好一個旁觀者,不要過多地干涉幼兒的想法,如有位幼兒躺在地上,故意發出“略略略”的聲音,教師沒有直接阻止幼兒的行為,而是繼續觀察他接下來的行動。原來,該幼兒在模仿家里80歲患有“帕金森癥”奶奶發病的樣子,他的“妻子”已經撥打120,“醫院”的“救護車”馬上就要到了。教師此時的旁觀,成全了幼兒對廊道游戲各個游戲區串聯的創意,也促進了幼兒游戲水平的發展。當然,若幼兒在廊道游戲中表現不佳,游戲進展停滯不前的時候,教師這時需要扮演參與者的角色,介入幼兒游戲中。教師可以在幼兒廊道游戲某個游戲區內,玩和幼兒相同的游戲,以暗示的形式讓幼兒模仿;可以扮演某個角色,以愉快的情緒,感染帶動幼兒。有了教師的加入,幼兒往往對當下的游戲表現得更加積極,更營造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5)利用廊道游戲,在廊道中滲透本土文化,有助于幼兒自主生發廊道游戲新主題
廊道游戲區域“依廊傍墻”,巧妙地設計在幼兒園的廊道中,教師要根據觀察到的幼兒游戲情況,在游戲推進、環境創設中滲透本土文化,幫助幼兒自主生發出新的游戲主題。利用我園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吸收淮安文化、閩江文化等精神素養,在悠長的長廊中設置“淮安之秋”、“閩江之水”極具藝術性的表現作品,幼兒在環境的熏陶和教師的指導下,生發出“淮安農家樂”、“閩江水上行”等廊道游戲新主題。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對新主題的游戲程度,讓幼兒充分感受淮安之美、人文之美、自然之美,使廊道游戲與我園美育文化深入融合。
4.結束語
廊道游戲作為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新嘗試,離不開教師的有效的觀察指導和適時地介入,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更好地為幼兒的發展服務,幼兒能夠在廊道游戲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愉快地游戲。
參考文獻
[1]王素敏.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支持策略[J].福建教育,2019(03):35-37
[2]蔡德芬.幼兒園角色游戲中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當代音樂,2018(01):57-58
[3]蔡蔚文.教師如何有效地觀察幼兒的自主游戲[J].福建教育,2015(0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