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欣卉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子商務也成為了現階段十分重要且常見的一項貿易方式。同時在這種信息化的跨境貿易背景下,我國與之相關的關稅法律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對此,本文將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環境下關稅法律問題進行研究與討論,以期達到促進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環境下關稅法律得到進一步完善與發展的目的。
“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進一步實踐所得的成果,并不斷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在這一時代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中的主要載體互聯網具有的互通性,將信息資源與市場資源推向了全世界,這也是我國傳統電子商務向全球化擴張的良好機遇。
一、跨境電子商務概述
(一) 跨境電子商務定義
跨境電子商務,顧名思義,是指分屬于兩個或多個不同國境或者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互聯網以及電子支付和跨境物流運輸而進行的進出口貿易活動,是一種現代信息化的新型國際貿易交易活動。跨境電子商務主要依托于互聯網,不同國家之間的貿易活動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比較小。其主要模式為企業對企業以及企業對消費者,前者簡稱為B2B,后者簡稱為B2C。跨境電子商務中的B2C模式是一種以互聯網為載體的零售模式,通過網上下單網上支付的方式,能夠讓消費者足不出戶挑選到境外的商品,提高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有助于企業境外市場的順利開拓。
(二) 跨境電子商務現狀
在當前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中,傳統的B2B模式依然占據著主體地位,但是隨著這些年來消費者消費需求與消費水平的不斷上漲,B2C模式的交易頻率越來越高,這正是由于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需求增加所引發的現象,B2C模式成長速度快,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三) 跨境電商的相關政策
在當前階段,我國政策對跨境電商發展的鼓勵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為免退關稅;第二方面為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訂單提供集中清關、先放行后報關政策,為生產加工類企業提供保稅倉庫政策;第三方面為對發展國際支付機構業務的支持政策。在2018年后半年,我國相關機構頒布了多項關于跨境電子商務的新政策,從稅收制度和稅收監管兩方面入手,更加全面地完善了稅收政策,也使得跨境電子商務的運行更加具有規范性。
二、 在“互聯網+”背景下的跨境電子商務特點
“互聯網+”將眾多發展都融入到網絡平臺中,改變了很多行業的傳統模式。跨境電子商務的便捷帶動了我國進出口經濟,很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國產商品進入了全球市場,同樣也有很多具有國外特色的商品進入了國內市場,因此,跨境電子商務具有商品多元化的特點。B2B模式是境外企業與消費者進行商品貿易,減少了中間商等環節,這也意味著能夠減少一部分額外支出,讓商家獲得更多利潤的同時,消費者也能用更低的價格進行購買,因此,跨境電子商務也具有價格低廉的特點。
三、跨境電子商務環境下我國關稅法律面臨的問題
(一)缺乏針對性法律法規
現階段我國的關稅制度當中,針對出口物品作業的操作規范還有所欠缺,只是來源于海關總數的公告以及直屬海關的方案,但是這些公告和方案中的操作規范的具體條文流于表面,趨近形式化,更像是對原則的描述,在實際的應用中,操作可行性往往都不高。而面對如今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的發展趨勢,這種缺少細節的、不完善的操作規范已經處于落后狀態了,已經無法讓跨境電子商務做到規范、合法、有序發展。到目前為止,現有的法律法規與政策方針所針對的還是傳統的國際貿易模式即B2B模式,但是面對更趨近于零售的、發展日新月異的新興B2C跨境電子商務模式,還缺少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海關作為重要的監管部門,各個環節都需要有法律進行授權與支持,缺少相關法律,就會使海關的工作缺少依據,對海關監管人員的權利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界線。
(二)完稅價格難以準確認定
海關部門結合法律條文要求,對貿易產品進行審查與對比后給出的估計價格,這個價格被我們稱為完稅價格,完稅價格也是征稅的前提。對于完稅價格來說有很多種估價方式,例如實際成交價格、相同或類似商品成交價格、倒扣法、估算價格、順序類推法。如果以上方法無法進行估價,那么海關要采用合理方法手段在進口國進行價格確定,種種方法都要求在雙方交易中存有真實的紙質票據來作為估價憑證。但是跨境電子商務依托于網絡平臺,唯一的監管憑證是電子交易記錄,電子交易記錄相對于紙質記錄而言,其真實性更低,這是因為很多技術手段都能夠對電子信息憑證加以篡改且難以發現,跨境電子商務的納稅主體也具有一定隱蔽性,找尋過程麻煩。
除此之外,電子數據和信息也容易由于存儲不當或誤刪等情況而造成損傷或消失,使得電子憑證的實用性大打折扣,海關監管部門用電子憑證來確定商品的完稅價格并非容易之事,給估價工作也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三)稅收對象與交易行為難以界定
由于“互聯網+”的時代背景,與各種信息化的先進技術手段,現在很多商品都從有形轉為無形,加上越來越堵智能移動終端被人們用來工作、學習、娛樂,很多虛擬的商品也變得十分普遍。例如電子小說、書籍資料、歌曲、視頻等一些數字化產品,還有一些軟件app、話費充值卡、游戲點卡、游戲道具、賬號會員等無需線下傳輸的商品,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來進行交易。而現階段對有形商品與無形商品還沒有明確的概念區分,監管機構也缺少標準要求來對商品種類進行歸類與劃分,因此在認知交易行為時也存在了一定意義上的難度,從而使審核變得更加復雜化。由于很多商品在國外購買比在國內購買有著明顯的價格優勢,許多人也借此機會做起了代購,鉆了法律的空子讓自己從中獲得利潤。
(四)監管水平有待提高
現階段我國海關監管工作效率還有待提高,在相關信息數據的核查與對比方面存在的誤差問題還較為嚴重。進境檢查郵包是海關檢查的關鍵環節。由于海關監管工作方面配置的工作人員數量不夠,檢查工作無法有效率地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影響了海關監管的質量。在限期內沒有完成對包裹內物品有判定,使監管工作出現了漏洞,讓一些不法個體與企業從中謀取利潤,在稅收上也造成了損失。對于信息化建設而言,現階段我國很多行郵執法工作還在不斷地完善與更新,對一些清關后的貨物流向沒有落實好監管工作,這說明海關內外部信息交換體制還沒有達到高效與便捷的管理。
四、對面臨問題的針對性解決策略
(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的《海關法》在制定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國際貿易發展對海關關稅征收是帶來的影響,其中部分規定例如第三十五條對“以特殊方式輸送進出境的貨物”的相關規定,也對海關在跨境電子商務的關稅監管方面的工作,提供了部分法律依據。
在完善或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還需要從多角度進行考量,一方面,要順應當前經濟發展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很多國家之間都簽訂了一些關于關稅的協定與合約,跨境電子商務作為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之一,必須也受到嚴格的監管。但是如果關稅征收標準定得太高,對于跨境電子商務而言也是一項巨大的打擊,影響了很多跨境貿易的積極性,也與我國各項經濟貿易互惠條約的原則相背而行。
另一方面,還要符合我國現有的實際情況。現階段我國在跨境電子商務中作為出口大國,對國際市場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與此同時,我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科技含量還比較低,目前還是在以初級產品為主,而國外的跨境電子商務主要以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術商品為主,他們獲得的實際經濟效益對比我國來講,有著更加明顯的優勢。我國人口眾多,人力資源較為豐富,但是隨著印度以及東南亞地區的人力成本優勢日益提高,我國的人力資源相對而言所占市場比例有所下降,在未來的發展中也具有一定的挑戰。除此之外,在高新科技技術產業領域,我國和西方國家相比還是存在著一些差距,由于我國科研基礎還不夠強,在一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項目還比較缺乏,所以在市場競爭中具有的優勢也相對較少,對這方面也不能制定過于寬松的關稅政策。
(二)利用信息化改進行郵渠道管理方式
目前我國海關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中比較大的問題出現在大量商品還通過行郵方式進入我國,因此,構建一個大數據體系是不可缺少的發展手段,一個構建在物流周轉之上的數據庫,能夠使得貨物更加方便、高效、快捷地通過海關。
數據庫的建立與三個要素息息相關,第一個要素是商品收件人的真實有效的信息,真實的信息能夠判斷商品是自用性質還是交易性質。第二個要素是交易商品的信息,包括商品的類別與產地等,能夠讓還對對物品的性質進行認定,從而使征稅稅率確定變得更加簡單。第三個要素是購買人的支付信息,海關征稅工作的核心內容是對商品交易價格的認定,這也是稅款能夠被計算出的前提條件。
隨著目前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碼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在海關監管工作中加以運用,信息碼技術能夠做到及時生產與及時識別,以此來提高對商品的登記備案速度。對此,可以要求廠家在產品出廠時增加海關專用的信息碼,同時,海關也要配備一些自動化識別信息碼的工具,來對物品進行自動的檢驗,減少人工勞動,將識別與監管工作自動化處理,從而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合理運用第三方平臺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的電商交易都是依靠一些網絡購物平臺而進行的,平臺本身對交易行為也有多種監測方式,同時也會有第三方物流來保障交易的順利完成。因此,對第三方機構采取監管工作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通過第三方平臺來對消費者在國外的購物情況、商品價格、收件人信息、支付人信息等多種數據進行收集,并將其作為海關申報的基礎信息。這些數據信息也方便海關對其源頭進行多方面的核查,能夠有效避免偽造商品價格、數量等違法的事情發生
結論:目前我國對跨境電子商務相關的關稅法律還有待完善,海關的監督手段與方式也要加以發展,提高工作效率與準確度,從多方面、多角度保證國家的關稅收入,讓我國的跨境電子商務得到良好發展,也讓我國的法律法規得到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作者單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立項課題《“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跨境電子商務稅收法律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020KY3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