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國棟


摘 ?要: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途徑,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力為目標。而實現數學學科核心的培養,要求授課者必須從傳統的分課時教學中走出來,對學材進行再建構,實施單元教學,在系統中進行教與學,幫助學生形成扎實的數學學科知識體系。
關鍵詞: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學材再建構;單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1-0019-02
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Materials
——The Best Way to Implement Unit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QIAO Guodong ?(The 17th Middle School of 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of mathematics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o realiz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of mathematics,the instructor must come out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reconstruct the learning materials,carry out unit teaching,teach and learn in the system,and help the students to form a solid knowledge system of mathematics.
【Key words】Core literacy of mathematics;Reconstruction of academic materials;Unit teaching
新課程改革發展至今,數學學科不僅是學習學科知識,更是通過學科知識的學習,發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從而實現數學學科的育人目標。這對全體基礎教育數學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學科育人目標,李庾南老師提出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給了明確的答案,“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師生、生生合作中學會學習,發展學生的學習力。其在新時代的表達為“學材再建構”、“學法三結合”、“學程重生成”,而“學材再建構”則提倡對“學材”進行重構,實施單元教學,在結構中教與學,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學科育人目標。
在“學材再建構”、“學法三結合”、“學程重生成”三個理念中,“學材再建構”是從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源泉。通過長期教學實踐得出,“學材再建構”的主要形式有對一節課的調整、對一個小單元知識的重組、對一個大單元知識的整合。其目的是深入發掘知識的內涵,避免知識的碎片化學習,注重知識的關聯性和完整性,從而直達知識的本質。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到:“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薄M瑫r,還對整體教學提出要求:“數學知識的教學,要注重知識的‘生長點與‘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于整體知識的體系中,注重知識的結構和體系,處理好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整體性?!倍皩W材再建構”的原則就是以課表為準繩,以教材為參照,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習得新知,同時,注重知識未來的應用和發展,這一理念和課標中的要求完全一致。結合自身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反思,筆者從“學材再建構”,實施單元教學的三種基本形式闡述“學材再建構”是初中數學實施單元教學的最佳途徑。
1.初中數學單元教學的重點
(1)結合實際。初中數學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能夠明確重要性,是為學生后續數學學習打下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進行單元教學設計過程中,就應該從長遠角度來進行思考,不僅僅要能夠積極和書本知識有效結合,還應該能夠讓教師向學生傳授相應的理念,與實際積極結合,幫助學生能夠將數學知識點有效的聯系在一起,這才是單元教學的重點,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解題速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有趣味性。以往的初中數學在教學過程中,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教師主動講解,學生只能被動聽講,這樣的模式雖然能夠滿足應試教育的要求,但是卻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將其重點放在理論講解上,與學生并不能夠及時交流,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數學學習就會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就應該在單元教學上要能夠充分體現趣味性,將單元教學內容設計的更加具有特點,通過這樣的方法來更好的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數學水平。
(3)選擇例題。在初中數學中,例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知識,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重要方法。學生通過例題來學習問題的解決步驟、思想等等。因此,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選擇合適的例題,這樣才能夠傳達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想,也能夠更好的聯系數學知識。在后續學生碰到類似的數學題,就能夠很好的解決。在選擇例題上,要能夠具備創意,通過這樣的選擇來為學生解決問題打下良好基礎,達到預期的效果。
(4)聽取學生意見。在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能夠積極聽取學生的建議,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進而來優化單元教學方案,取得更好的教學效率。教師在課上需要能夠和學生自己互動,針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和學生溝通,進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中數學實施單元教學的最佳途徑
(1)一節課的調整?!皩W材再建構”的本質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對知識進行重構,實施單元教學,在系統中教與學,讓學生習得結構性知識,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是,并不是一定要幾節課重構才算單元教學,有時候,一節獨立的課也需要進行深入的挖掘和調整,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習得數學的本質,達到深度學習。
在七年級起始階段,很多知識都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點,這時候,一節課就是一個單元,就需要對這一節課進行調整。如在進行絕對值這節課的學習中,作為一節概念課,應該從概念課的學習特點為出發點進行調整和重構,概念的學習要注重原型,一定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為切入點,在具體的情境中獲得數學體驗,從而更利于學生抽象出絕對值這一概念。同時,教者要通過感性認識一步步上升到認識理性規律,逐步得到絕對值的概念、性質、法則和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法則一系列知識,同時,對于絕對值概念的認識,不僅從代數意義得出,還要引導學生從幾何意義的角度進行歸納總結,從而逐漸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達到深度學習,為學生今后思維的發展播下種子。在絕對值這節課的學習中,通過執教者的挖掘和調整,充分創設新情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歸納,不斷深入學習,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由于創設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習過程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活力,這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方面和諧發展,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
(2)小單元知識的重組。對于單元整體知識,為了保證數學知識的完整性,要進行“學材再建構”,實施單元教學,幫助學生生成單元知識體系,養成整體思考的習慣。
在七年級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適應了初中的學習和節奏,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后,在進行有理數的乘除法時,就可以對“學材”進行“再建構”。因為乘法與除法互為逆運算,是一個整體,可以進行建構,第一課時師生共同習得有理數的乘除法法則并進行簡單應用練習,第二課時回顧有理數的乘除法法則,引導學生熟練應用有理數的乘除法法則解題。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習得有理數乘除法知識結構,避免了知識碎片化和容易遺忘的情況,更主要是為今后的學習和思考奠定了基礎。右圖是本節課的板書和設計思路。
在八年級上冊實數一章中,有算術平方根和平方根這兩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算術平方根是一個正數的兩個平方根中正的那個數,兩課時內容本就是一個小單元,如果分課時授課,則把整體知識割裂開來,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需要進行“學材再建構”,實施單元教學,分為兩課時授課,第一課時學習平方根的相關知識,第二課時在復習平方根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習得算術平方根的知識。而且,平方根的學習,尤為清晰的體現了“已知--新知--未知”這一學習過程,本節課從學生已經學過的乘方的知識出發,應到學生逆向思考,從乘方的已知底數和指數求冪,到已知指數和冪求底數,引導學生再熟悉的氛圍中進行思考,理解了這一過程,教師順勢給出這一過程叫開平方,其結果稱為平方根,在進一步探究新知,在學習的最后,教師在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已知底數和被開方數,能求出根指數嗎?然后告訴學生這個知識在高中會學習,整個學習過程流暢而自然,讓思維舒服的成長。右圖是這個小單元學習的板書。
(3)大單元知識的整合。在教學實踐中得出,在進行“學材再建構”的過程中,一節課的挖掘和調整以及兩個課時的小單元整合相對容易完成,但超過兩個課時的單元知識進行“再建構”時,不管是對教師業務能力的要求,還是從學生接受能力的角度考慮,均有一定難度,需要根據教師對教材的熟練程度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兩個方面考慮,條件允許方可實施教學。
在學習整式的乘除時,在學生熟知乘法運算律和正整數指數冪的乘法公式的基礎上,展開整式的乘法的學習,本單元共有三課時,分別為單項式乘以單項式,單項式乘以多項式和多項式乘以多項式,這三課時的學習方法和知識源完全相同,是一個整體知識,可以進行“再建構”,第一課時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習得整式乘法的三個法則并簡單應用,第二課時復習法則,初步應用,第三課時復習法則,熟練應用。三課時環環相扣,逐步深入,在習得知識體系的同時,學生思維得到發展,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右圖是這個單元的板書設計。
在學習實數這一章時,教材中二次根式共三個課時,本節課的知識點多,但知識點之間聯系緊密,整體性強,從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考慮,進行“再建構”利大于弊,因此,進行“學材再建構”,實施單元教學。第一課時學習二次根式的定義、性質和運算,由于知識點較多,沒時間進行應用練習,第二課時復習二次根式的相關內容,鞏固練習,第三課時復習二次根式的相關內容,熟練應用。
基于三個課時的“學材再建構”內容多,難度大,因此稱為大單元知識的整合,事實上,在各種條件允許的時候,還會有跨章節的“學材再建構”,這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有待于進一步實踐探索。
總之,“學材再建構”基于數學知識的整體性,是實施單元教學的最佳途徑,這種學習理念更加契合大腦的認知規律,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長期堅持下去,課堂教學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師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柴璇.初中數學“單元結構化”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2]李曼.初中數學個性化的單元教學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李榮華.初中化學單元教學的實踐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4]姚瑾.初中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D].華東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