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秀 周翔 王天佼
【摘要】高速公路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基礎。在省際、城際間建設高速公路,是實現各區域相互聯系、取長補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區域互補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方法。但是,高速公路建設會對工程建設周邊環境構成一定影響,不符合可持續發展觀中生態、經濟并行發展的要求。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工程建設規模的拓展,高速公路施工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也成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高速公路施工;生態環境;影響與防護
【DOI】10.12334/j.issn.1002-8536. 2021.02.004
交通運輸是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展一個基本保障,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高速公路的建設也隨之增多,并且在規模、技術以及質量方面都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就與良好的經驗,雖然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為我國帶來了較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改善了高速公路路域居民的生活水平與經濟水平。但是,高速公路建設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路域的自然生態環境,許多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因此,我們必須重視起環境問題,根據相關問題采取相關的解決措施,并且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以此來降低在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之中對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保障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
1、高速公路施工時對生態環境的具體影響
1.1對水土保持方面的影響
為了對工程自身質量與使用壽命進行保障,相關單位及人員需要挖掘大量的路塹及隧道,這些施工環節不僅對地表的植被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影響著土壤內部結構的穩定性,如果出現大量的降雨現象,極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進而對我國自然生態環境整體的健康發展造成影響.
1.2植被破壞問題
公路工程作為線性工程,存在路線長,跨越地區多,占用土地多等特點。隨著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的大發展,路網日趨成熟,公路工程建設也由新建公路居多轉變為改建項目居多,以寧夏為例,現階段超過80%的項目為改建項目。因新建項目路線選擇空間相對較大,再加之寧夏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和相應法律法規的出臺,在路線選線階段會把對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但改建項目為充分利用舊路資源,路線一般沿著舊路布設。但舊路兩旁很多都配套有綠化工程,原有樹木和其他植被較多,在公路加寬改建時,原舊路兩側植被不得不進行移栽或砍伐,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1.3高速公路建設對自然景觀的影響
在高速公路建設階段,會出現遇山開路、遇水造橋的現象,改變了原有環境與自然景觀,使得其連續性遭到破壞。而且路域周圍的一些植物會受到破壞,使得地表裸露在外,從而造成水土流失等現象,為自然景觀造成不和諧的作用與影響。
1.4對農業生產方面的影響
由于高速公路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會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不僅會消耗大量的非農業用地,同時還會占據一定的農業種植用地,導致該區域的農作物產量降低,極大的影響著我國農業行業整體的運轉與發展;同時,工程施工及臨時占用土地資源的不斷增加,對這些土地表面的植被綠化等方面造成極大的影響與破壞,導致土地自身功能逐漸轉變,對后期農業種植等過程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2、加強高速公路對生態環境影響問題的防治措施
2.1生態保護策略
首先,是對植物的保護。在施工過程之中應該讓施工車輛在規劃的道路之內進行行駛,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避免周邊植被遭到碾壓。建設過程之中,應當保護好高速公路周邊的農作物與植被,臨時公棚的搭建也應該進行設計與規劃,避免出現臨時亂建的現象。其次,是對動物的保護。在建設階段,應當確保路域周圍的野生動物正常進行繁衍與遷徙,在其中為野生動物進行規劃道路,為其設置專門通道,增加涵洞。在瀕危野生動物活動的空間之內應當設置防護網,避免其出現意外。未經處理的污水不得隨意排放,以此來保護水生動植物。廢料與填土也需要及時進行處理、運送。最后,是對水土的保護。在進行開挖施工之時應當盡量避開雨季。進行取土工作之時應當一邊取土,一邊運輸,并且做好綠化。在下雨量大的地區應當提前修建水渠、排水墻等,防止邊坡出現崩塌。
2.2加強對土地資源的保護
在過去,施工單位及人員在對高速公路進行施工建設時,大多以砂石鋪墊作為路基,并為其建立大量的邊坡,以此來對路基的穩定性進行保障,不過,這一現象需要以大量土地資源作為基礎。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避免過多的土地資源消耗,有關部門需要在實際施工時,以鋪墊砂石作為路基,盡可能以周圍原有的道路進行拓寬施工,同時還可以利用擋土墻作為現代高速公路路基邊坡防護的主要方式,以此來實現對我國土地資源的保護,進而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及自然生態環境整體的進步與發展。
2.3高速公路設計、建設與環境的協調統一
高速公路在起初進行規劃設計之時就應做到科學合理,做好規劃與選線工作,處理好工程項目、用地以及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秉持著節約用地、保護環境的原則,重視沿線景觀的設計與規劃,最大程度上減少對植物的破壞,盡量避免出現高填方等工作,以此來使得高速公路與環境相融合,和諧共處。與此同時,在進行布線與縱坡的規劃之時,應當著重考慮視覺問題,為司乘提供較為良好的環境。
2.4合理設計高速公路路肩和邊坡的綠化情況
在設計高速公路路肩和邊坡生態綠化過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方法進行設計:例如,在一些比較空曠的路段,要結合路肩的實際情況進行等距離的植物栽種,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司乘人員的速度感,可以遮擋景觀效果交叉的路段。工程建設施工會對公路邊坡產生嚴重的破壞,在對邊坡進行綠化時,需要先適當地修正整邊坡,保證公路邊坡和周圍的自然環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自然地形相匹配,然后再進行綠化。在選擇邊坡植物的過程中,可以選擇黑麥草等地被植物,既營造一個良好的邊坡生態綠化環境,又可以保持水土,強化整體的生態環境效果。
2.5加強對道路周邊自然景觀的防護
除了以上措施之外,在現代高速公路施工及運轉的過程中,為了加強對自然生態環境進行優化處理,確保其自身的正常運轉,在這一過程中,自然景觀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單位及人員需要加強對公路工程周邊的自然景觀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根據有關部門的政策規定,結合高速公路的特點,以此來對自然景觀的分布進行科學規劃與防護,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對其造成影響,進而促進我國自然生態環境能夠正常穩定的運轉與發展下去。
2.6健全高速公路綠化養護管理制度
結合實際種植情況,強化公路生態綠化建設效果,建立健全高速公路綠化養護管理制度。在對其進行養護管理的過程中秉承“因地制宜”原則,結合原有養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對原有的綠化養護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完善激勵機制,對綠化養護管理目標和管理工作內容進行合理劃分,落實到個人,從而提高整體養護管理工作的效率。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養護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和責任意識,提高養護管理質量。
2.7規范防護工程是保護好自然環境的有效途徑
防護工程一方面能夠減少道路病害的發生,另一方面還能保障行車的安全性、穩定性,起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重要作用。主要的防護工程分為下面幾個方面:沿溪線一側的護岸能夠防止洪水泛濫、山坡不穩等問題;對于灘地洼地等含水量較高的位置,穩定性較差,可以采用中基加固的方式建立防護工程。
結語: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高速公路工程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與發展,不過,在部分工程施工建設時,由于傳統觀念等因素的影響,施工過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且大量車輛的來往,產生了大量的尾氣與揚塵問題,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生態環境的正常運轉。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相關單位及人員需要加強對噪音、空氣、水等方面污染問題的處理,并加強防護措施的應用,對土地、大氣、水等方面進行充分的防護,確保生態環境的正常運轉,進而推動我國社會整體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魏茸,張欣,雷延峰.環保理念下的高速公路施工優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9,15(12):63-64.
[2]肖曉清,肖躍輝.公路施工期間的環境影響探究[J].江西建材,2019(11):160+162.
[3]魏茸,張欣,雷延峰.環保理念下的高速公路施工優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9,15(1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