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理海
摘 要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一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業已經逐漸步入了機械化的發展道路。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鄉鎮的農作效率,增加了廣大農民的收入。但是,當前鄉鎮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在推廣及應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基于此,簡述了農業機械化技術對鄉鎮農業生產的積極影響,分析了農業機械化技術在推廣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鄉鎮農業;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91
現階段,鄉鎮農業生產深受農業機械化的影響,正在逐漸完成傳統耕作農業的轉型。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科技含量不高,導致農作生產效率低下、農民的收入不穩定。而農業新技術的推廣,為農民帶來了便捷,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在保證農作物的質量的同時提高了產量,加快了農業的機械化程度。只有做好新技術推廣工作,農民才能將新技術結合到農業生產中,在農業生產中才能體現新技術的良好效果,為鄉鎮農業生產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新技術的推廣工作迫在眉睫,推廣機構及推廣人員急需加快農業新技術推廣的腳步。
1 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重要意義
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主要是依靠人力進行農作物的播種、管理、收獲等工作。隨著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日益凸顯,第二、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提高,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亟待改善。因此,急需省時、省力的農業機械設備,普及和推廣高新農業機械化技術、高速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就顯得尤為關鍵。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全面推廣,不僅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農牧業產品,還可以全面提升廣大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
2 鄉鎮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及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新技術推廣機制不合理
現有的技術推廣機制不適用于鄉鎮農業生產,推廣新技術的費用較高,部分鄉鎮沒有充足的項目資金支撐新技術推廣工作。我國不同鄉鎮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并不是所有鄉鎮都具備充足的資金。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無法快速讓農民感受到新技術的優勢,打擊了農民了解農業新技術的積極性[1]。
2.2 推廣人員專業水平參差不齊
1)部分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人員缺乏一定的農業知識和農用機械設備知識,新技術推廣工作很難順利進行。2)農業機械化新技術面向的群體是鄉鎮的廣大農民,由于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部分推廣人員容易失去耐心,無法為農民提供優質的服務,會使農民產生抵觸心理。3)推廣人員沒有考慮到農民的真實需求,農民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
2.3 鄉鎮農機管理機制不健全
隨著農機的使用越來越普遍,鄉鎮農機管理機制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部分農機管理人員缺乏管理意識和專業知識,沒有進行過專業學習或職業培訓,專業技能有限,綜合素質較低。同時,鄉鎮缺少大量的農機維修人員,有些鄉鎮沒有配備專業的維修設備,不僅耽誤了農業生產,還降低了農機的利用率。
2.4 沒有注重農業機械適用性
農業機械化技術人員不僅要完成推廣工作,更要著重于農業機械的適用性。農業機械化技術面對的是全國范圍內的農業生產,應充分考慮種植面積、土壤結構、天氣變化等情況,適應所有農業地區的生產要求。推廣人員也要考慮到農民的操作能力,推廣操作簡單、方便維修的農機設備,比如面向普通地區,推廣穗莖兼收型玉米收獲機、播種機、聯合整地機;針對種植中藥或者果園的地區,可以大力引進中藥材機械、烘干機、果園割草機等具有專用的農機設備。
3 農業機械化技術對鄉鎮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
3.1 有利于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
農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耕作,機械設備的廣泛應用有效改善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早在2008年,廣西南寧市武鳴縣(現武鳴區)已經邁入了農業機械化時代,率先引進高性能聯合收割機,機械作業覆蓋率高達65%。其中的雙橋鎮更是達到每667 m2增收節支131.9元。農業機械化的普及,也讓越來越多的鄉鎮農民享受到了科技發展帶來的好處。
3.2 有利于農作效率的穩步上升
農業新技術的普及能有效提高農作效率。在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中,農民使用簡易工具進行翻耕、播種、除草等繁重的農業工作,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不能保證農作物產量。農業機械化技術具有高科技、成本低、速度快和質量高的特點,能夠在保障農作物質量的同時,大大增加農作物的產量。
3.3 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化
農民使用機械化設備進行農業生產,便于完善農業產業結構,使農業生產進入“供需平衡”的階段。農業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及應用,為鄉鎮農業生產投入了大量新型的農業機械設備,農民面對市場需求,有機會進行多樣化種植,最終增收致富[2]。
4 鄉鎮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及應用措施
4.1 完善農機化技術推廣機制
建立合理的農機化技術推廣機制是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前提。優化機構建設時,可以邀請農業機械化專業員工深入鄉鎮調研,了解農業專業戶欠發達地區的技術水平,及時反饋農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建立農機需求平臺,為機械化的實施推廣打下堅實的根基。
打造高素質推廣隊伍,提高推廣人員的專業性,使得推廣人員可以快速將農業新技術帶入到廣大鄉鎮中。同時,在農業機械化效率方面需要得到加強,推動農機深耕,推動農業現代化機械化發展,加強免耕播種保護性耕作機械化的發展。例如,位于武鳴區雙橋鎮楊李村的果農,利用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技術代替了傳統的滴灌系統,并應用到沃柑種植中。經過幾個月的使用,不僅降低了用水量還節省了大量的肥料,最終結出的沃柑不僅果實飽滿,產量也明顯增加了。通過水肥一體化節水節肥技術,更是能讓沃柑的每667 m2成本增收3 025元。在成熟的農機化技術推廣機制下,鄉鎮農民能夠享受到切實的利益。
4.2 加大新機具新技術推廣力度
農民利用新機具、新技術進行農業生產是鄉鎮農業機械化的體現形式之一。由于鄉鎮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農業生產人群以老人為主。老年人很少接觸農業新技術、新機具。新型農業機械設備能夠幫助老年人彌補體力上的不足,減輕勞動強度,減少勞動時間。例如,農業無人機的應用可以提高鄉鎮農業機械化水平,但在使用時需要注意兩點問題。1)要遵循農業發展的具體情況,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策略。2)需要注意有效合理利用無人機,使用農業無人機噴灑農藥,或是在收割農作物前,利用農業無人機進行實地考察,采取有針對性的秋收手段。
武鳴區部分地區主要是老年人進行農業生產,青少年也會在放假期間參與農業種植。針對老年人較多的地區,推廣人員可以組成三人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挨家挨戶通知農戶參加專家講座,在講座時發放宣傳單,在制作宣傳單時,應使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加入新機具的圖片,降低老年人的閱讀難度。為老年農民提供售后工作,做好服務,選擇適合老年人的機械化設備和新技術,保證老年人掌握操作方法。有些農戶不方便參與講座,推廣人員應選擇合適的時間去對方家中,為他們詳細介紹新型的農業機械設備和新技術。
4.3 提高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性
提高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性是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及應用的關鍵。農業機械化類的技術工作是一種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為了確保農業機械化技術能夠與時俱進,就需要不斷加強農機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與考核。這樣,農機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能力就能得到顯著提升,在前期做好農業機械化的宣傳工作,就可以提高農民使用機械化技術的意識,將農業機械化的思想宣傳落實到位。比如,農機推廣人員在鄉鎮中推廣時,應充滿熱情地與農民進行溝通交流,同時展現專業性,降低農民對新型農業機械的抵觸心理。農機推廣人員也應充分了解當地的農業情況,推薦適合當地農業生產的農業機械,如向普通農戶推廣多功能變速旋耕機和整地機,為果農推薦果園風送噴霧機。
4.4 改善傳統的農機管理機制
建立完善的農機管理機制能夠提高鄉鎮的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機管理機制應加強農機基礎設施建設,保證農機的安全生產,最終推動農機田間作業標準化[3]。例如,鄉鎮政府應推出政策,要求農機操作人員考取專業證書。在農機操作人員考核時,不僅要進行專業知識的書面考試,還要嚴格考察他們的具體操作是否規范。同時,政府應在各處合理設置農機修理處,為農機的維護和修理提供專業的幫助。農機管理機制的完善,不僅可以提高農機的工作效率,還能延長農機的使用期。
5 結語
我國鄉鎮農用機械化技術水平和農業生產發展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效,但還是距離預期目標相差甚遠,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遠低于一些發達國家。如何在鄉鎮中推廣農業新技術是推廣人員面臨的重要難題,推廣機構和相關政府也應認識到新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大力扶持新技術推廣工作。在機械化技術的幫助下,不僅可以減輕農民的生產負擔,還能減少蟲害或氣候等因素的不利影響,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農業機械化能夠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林劍芳.農業機械新技術的應用及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9(03):105.
[2] 劉樹波.試論農業機械化技術在鄉鎮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及應用[J].時代農機,2019(03):31-32.
[3] 宋國平.農業機械化技術應用推廣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3):62-63.
(責任編輯:劉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