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關工委 吳正陽 文/供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如果說脫貧攻堅是一場攻城拔寨的殲滅戰,那么鄉村振興就是久久為功的持久戰。為做好二者有效銜接,全國各地關工委、五老再次行動起來。
本期《農村新貌》欄目,您將看到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關工委用行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大洼鎮南洼村關工委主任于愛華把曾經無業的農村青年張大成培養成村黨支部書記的故事,為繪就壯美的鄉村新貌作出應有貢獻。
安徽省望江縣關工委老專家指導的千畝龍蝦養殖基地喜獲豐收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關工委緊密聯系實際,每年舉辦5 場大型農業科技培訓,資助500 名貧困大學生,結對幫扶500 名特困留守兒童。全縣各級關工組織充分發動五老,助力鄉村振興,贏得了干部群眾的高度贊譽。
幫助貧困學子順利完成學業。
縣關工委舉全縣五老之力,把愛心助學的蛋糕越做越大。為籌措愛心助學金,五老克服各種困難進機關、下企業,四處為貧困學子求助。縣關工委領導帶隊赴上海、遼寧等地向望江籍成功人士求助,高士鎮、雷池鄉黨委書記和分管領導親自幫助關工委籌資,楊灣等鄉鎮關工委向縣內外成功人士寄送愛心助學倡議書。縣衛計委每年籌發愛心助學款20 多萬元,縣民政局關工委每年發放愛心助學金6—8 萬元,華陽鎮關工委爭取到在北京創業的企業家蔡小明連續4年捐資48 萬元。太慈鎮關工委爭取到愛心人士汪承鵬的贊助,從2017年起,每年資助5 名貧困大學生,每人每年5000 元,直到他們大學畢業。近5年來,縣關工委系統共籌發愛心助學金913.62 萬元,資助貧困優秀大學生和高中生7296 人。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望江縣有留守兒童2 萬人左右,在校時他們能得到校方的關愛,放學后能得到村關協(關心下一代協會)的關愛。長嶺鎮金雞山村關協會長楊清瀾是一名82 歲的退休老教師,利用閑置公房創辦“留守兒童之家”,籌資購置書刊和文體器材,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放學后把所在自然村的留守兒童集中到“留守兒童之家”,指導他們做作業、看書讀報、開展文體活動。他安排4 名五老每天按時堅守在十字路口,護送學生上學和回家。漳湖鎮退休干部金世平,不僅經常關心留守兒童劉智群的學習、生活,幫助家庭排解困難,還對他在外務工好賭的父親進行教育。金世平在做胸部手術前,拜托兒子接替他照顧劉智群,在當地傳為佳話。縣關工委推廣金雞山村創辦“留守兒童之家”的做法,先后興建“留守兒童之家”10 所,讓親情缺失的孩子們,在這里享受家一樣的溫暖。每年暑期各鄉鎮關工委都將《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提前發送到家長手中,還安排五老每天對周邊水域巡查2—3次,并安裝警示牌、救生竿,至少到留守兒童家庭走訪3—4 次,確保他們生命安全。為提高家教水平,縣關工委主動配合教育局關工委創建“家教名校”,讓家長和監護人進校培訓,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切實使監護人受教,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使孩子們的父母在外安心工作。幫助農民創業致富。
為使農民增產增收,縣關工委組織知名的農業、養殖業專家,每年在縣城掛牌接受農民咨詢,推廣糧棉新品種,發放農業科技資料。縣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享受國務院津貼的農業專家鄭先駒,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現場指導。水產局關工委主任劉雨陽,在縣關工委支持下,多次舉辦生態養鱔培訓班,請專家授課,被譽為“水上關工人”。如今,生態養鱔已遍布全縣10 個鄉鎮,成為全省最大的人工養鱔基地,產品暢銷上海、南京等地,為縣域經濟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縣關工委與縣農業委聯手,依靠鄉鎮農技站建立農技短信平臺,常年向農民發布農業科技信息。現在,全縣農技站人員都配有智能手機,還開通了微信群,每年發布農業科技信息6—8 萬條,接受信息的農民有2 萬多人。縣關工委注重推動農村青年創業致富,教育他們致富不忘鄉鄰,帶領周邊群眾走向共同富裕。一是宣傳造勢。縣農業老專家在鄉鎮黨委的支持下,走訪了32 位創業青年,在幫助他們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召開全縣青年農民創業致富經驗交流會,舉辦望江青年農民創業致富成果圖片展,展示了45 位青年農民創業成果,并組織在全縣鄉鎮舉辦巡回展48 場,有3.5 萬人次觀展。同時,他們還將典型的先進事跡通過縣域媒體宣傳報道。二是及時扶持。五老不僅對創業青年給予鼓勵和指導,對創業青年的訴求,也盡力幫助解決。2017年,豐尚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資金周轉有困難,縣關工委主任詹多淼多方聯系,后經分管縣長協調,獲得小額貸款150 萬元,解了燃眉之急。雷池鄉瓜蔞籽種植大戶張結根想建瓜蔞籽加工廠,看上派出所一處閑置的房子,求助無門時找到縣關工委。詹多淼主任及時與時任副縣長、公安局長潘結標聯系,用地得到解決,以后又通過農業委為該廠注冊立項。三是教育推動。縣關工委與鄉鎮關工委聯合考察選定10 位青年創業典型,同時,召開全縣青年農民創業致富帶動周邊農民共同富裕現場推進會,增強創業青年的社會責任。四是引領示范。縣關工委舉辦全縣青年農民創業致富論壇,先后安排青年創業典型在縣、鄉(鎮)關工會議上交流發言,組織他們到職業學校,給師生作報告,使廣大農村青年和職校學生更新了觀念,開闊了視野。五是帶頭幫扶。青年創業典型致富不忘回饋鄉鄰,他們利用各自的優勢,采取入股分紅、優先用工、技術傳授、提供種苗、產品回收、讓利幫扶等做法,幫助周邊貧困戶脫貧,近5年優先安排貧困戶3650 人就業,在加快鄉村振興中作出了積極貢獻,涌現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申洲針織(安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關工委主任沈冬,全國“雙帶”先進個人聯河米業董事長、總經理、關工委名譽主任甘啟斌等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