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文, 魏生強, 劉 剛, 李紅娟
(1.寶雞市蠶桑園藝工作站, 陜西 寶雞 721000;2.鳳翔縣果業技術推廣中心,陜西 鳳翔 721400)
蘋果矮砧密植栽培易于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和機械化管理,省時省工,是世界蘋果栽培的方向。歐美等國家矮砧密植栽培果園已經超過80%,我國矮砧密植栽培果園僅占全國果園的10%左右[1],而且以M26作為中間砧為主。
寶雞市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推廣應用M26矮化中間砧栽培以來,已有30年的栽培歷史,截止目前栽培面積8萬hm2,占陜西省省矮砧栽培面積的60%。以鳳翔縣為代表探索的矮化中間砧栽培模式(尤其是禮泉短富M26/海棠的雙矮栽培模式)被廣大果農掌握,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寶雞市千陽縣自2012年由海升和華圣兩家公司率先引進栽培歐洲矮化砧木M9T337,并成功培育出自根砧帶分枝大苗,實現了“當年栽樹、二年結果、三年豐產”的蘋果栽培新紀錄[2],截止目前矮化自根砧栽培面積達到0.86萬hm2,成為全國自根砧栽培面積最大的縣區。
自根砧栽培模式引進時間不長,人們認識尚淺。兩種栽培模式的推陳者各持己見。兩種栽培的優劣,以前人們大多從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煙富3號富士蘋果在山東省東平縣采用M26自根砧栽培,表現出“果個大、果形端正、著色好、著色快等優點[3]。寶雞市近幾年引進的大地豐泰農業有限公司大量向外推廣煙富3/M9T337苗木,為了研究煙富3號與不同砧木的生產性能,我們開展試驗研究。
我們采用相同管理措施、同一品種、同一土壤、同等栽培技術等條件下,探索兩種栽培模式對實體生長、果實品質的影響,為建立適宜該區域的最佳栽培模式提供參考。
試驗園在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范家寨鎮張家溝村鳳翔縣雨嘉果業專業合作社13.33 hm2果園進行。該地年平均降水690 mm,年平均氣溫12.1℃,海拔854 m,經度107°23′38″,緯度34°34′32″。試驗園面積6 666.7 m2,經青島譜尼測試有限公司測定,該園地灌溉水pH值7.76,土壤pH值8.18,有機質含量,12.3 g·kg-1,全氮0.8 g·kg-1,有效磷4.79 mg·kg-1,速效鉀72.4 mg·kg-1,陽離子交換量8.92 cmol·kg-1,土壤肥力整體評價為二級。
試驗園面積0.6 hm2,采用矮化自根砧和矮化中間砧兩種栽培模式,兩種栽培模式在同一塊地,面積各半,2016年4月建園,矮化砧木出土10 cm,南北行向,行株距3.4×1.3 m。矮化自根砧采用煙富3/M9T337脫毒自根砧單干苗建園,選購千陽縣大地豐泰農業公司生產的脫毒芽苗。矮化中間砧采用煙富3/M26/海棠單干苗建園,兩種栽培模式都在2017年春季萌芽前留樁疏除主干上發出的大于15 cm長的分枝,2017年夏季、秋季當新梢長度達到30 cm時拉枝,下垂110°~120°,到冬季培養成高紡錘樹形。
試驗園土壤質地、肥力水平完全一致。試驗園行間種植三葉草、株間覆蓋園藝地布,格網支架、水肥一體化設施。高紡錘樹形、下垂枝修剪,果實套袋。肥、水、病蟲害防治等其他管理措施完全一致。
每年秋季采果時測量果實有關數據,冬季修剪前測量樹體生長發育數據。所用測量儀器有果實分級板、175 mm游標卡尺、5.0 m鋼卷尺。干徑為品種與砧木接口以上20 cm處主干直徑,樹體高度為地面到樹頂的距離,主枝數為主干上大于15 cm的側枝數量,全紅果為著色面積大于果實面積90%的果實。所有數據隨機抽取10株樹測量取其平均值。
不同砧木栽培模式對煙富3樹體生長的影響如表1,顯示自根砧M9T337對煙富3樹體生長影響明顯,對樹體高度、主干粗度、分枝數量的促進作用明顯,說明M9T337自根砧栽培模式成形快。前兩年的生長,樹體就達到了目標高度3.0 m,比煙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早成形1年,栽植第四年時兩者的生長基本一致,差異不明顯。

表1 不同矮砧栽培模式對樹體生長的影響 (cm)
通過調查近四年情況,不同砧木栽培模式對煙富3開花結果的影響如表2,顯示自根砧M9T337對煙富3成花、結果作用尤為明顯。

表2 不同矮砧栽培模式對開花結果的影響
栽后第二年(2017年)春季雖然抹除了主干上的較長分枝,但兩種栽培模式在中干上部都有少量花芽形成,煙富3/M9T337栽培模式有結果,而且前四年成花結果性能明顯優于煙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產量提高很快,到第四年進入豐產期的2 210 kg,高于煙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的68.2%。
不同矮砧栽培模式對果實商品性的影響如表3,2017、2018年有個別結果,但量少,沒有經濟價值未做統計。從2019、2020兩年數據看,煙富3/M9T337栽培模式全紅果率高于矮化中間砧49%和51%,80~85 mm果實占比高33%和32%,說明煙富3/M9T337栽培模式的果實大小的(一致性)、產量等商品性狀明顯高于煙富3/M26/海棠栽培模式。

表3 不同矮砧栽培模式對果實商品性的影響
兩種栽培模式之間果實大小和產量的差異明顯。在肥水管理一致的情況下,自根砧栽培模式平均果個大且一致,產量較高,說明其肥水利用效率較高,這與矮砧栽培省肥、省水[2]的研究結果一致。
矮化自根砧果實商品率高、一致率高的原因。主要是自根砧的砧木、品種都來源于無性繁殖,生理年齡一致,種苗一致性好,對果樹的生長發育、果實性狀影響一致,也可能有M9T337砧木的優良特性以及脫毒苗有關[4]。
霍強強等研究認為,以“M9-T337”和“M26”為中間砧和自根砧,品種為“富士”比較各砧穗組合的樹體生長勢、果實品質及產量的差異。結果表明自根砧和中間砧砧穗組合樹體矮小,且自根砧短枝比例也高于中間砧。富士各砧穗組合產量表現,自根砧>中間砧>喬化砧,其中“富士/M9-T337’”累計產量最高[5]。該研究與我們的試驗結果一致。
關于矮化自根砧栽培樹體早衰的問題。目前在寶雞市千陽縣八年的生產實踐中還沒有表現。本人認為不是砧木本身的問題,可能與水肥管理關系密切,需要更精準的水肥管理技術加以解決。
采用帶分枝大苗栽植,就沒有必要疏除主干上第一年發出的側生分枝,這樣可以實現“一年栽樹、二年掛果、三年豐產”的目標。
兩種栽培模式對于果實內在品質的影響,口感沒有什么差異,需要儀器測定作進一步分析。
相比較兩種栽培模式,在M9T337自根砧栽培模式條件下,樹體表現生長旺盛、健壯;促進了早成形、早成花、早結果;且對提高果實商品性效果明顯。筆者實驗認為,M9T337是一個既生長旺盛有成花可靠的砧木,在兩種栽培模式都能應用的條件下,優先選用M9T337自根砧栽培模式,可實現早結果、早受益的省力化、標準化栽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