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芳 程道來 董智廣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城市建設與安全工程學院 上海 201418)
高校畢業生是當今社會重要的人力資源,高校人才培養要以市場作為導向,迎合企業的需要。企業注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而目前高校培養模式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環節深度不夠,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有脫節現象。因此高校應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探索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加強校企聯合培養、產教融合,增強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及迎合度。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融合發展,協同攻堅——以產教融合推進“質量革命”》主旨報告中也指出:“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加快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動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打好‘質量革命’攻堅戰帶來新思路”。因此如何積極探索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實現高校工程應用型人才多元化培養,成為當前高校人才培養中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校企聯合工作室是校企合作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一種新模式,以企業的工程項目為載體,真正實現產教融合,有效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
我校是全國最早以“應用技術”命名的上海市屬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一直以來以建設高水平應用創新型大學作為辦學目標,致力于培養實踐能力強、以一線工程師為主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市場與企業的需求為導向,真正實現教育與就業的銜接。
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始建于1982年,起初是以冶金、機電行業的主要耗能設工業爐窯為對象,培養爐窯設計及能源利用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二十世紀90年代經國家教委批準,進行了“工業熱工與計算機應用”教改試點專業,將熱工檢測、能源管理與計算機應用緊密結合起來,培養能源監控及管理方面的綜合性專業人才。2000年后,上海特大城市工業及建筑能耗日益突出,專業培養主要針對工業及建筑方向用能系統及相關耗能設備的節能技術,以迎合企業的相關節能需求。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本專業與部分節能環保企業共建節能環控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構建融教學、生產、研發為一體的“工作室制”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具體的節能技術項目為載體,實現資源共享雙向聯動,在學生實踐中深化理論知識的理解。
工作室由企業技術專家領銜,輔以校內雙師型專任教師及企業一線生產高級技工人才組成專業培養團隊,并制定相應地規章制度以及管理細則。工作室采用工程項目實施和知識講授平行共進的模式,由企業技術專家擔任項目實施總負責人,負責項目任務分組、項目計劃節點及完成質量的把控。企業一線生產技工師傅負責項目中具體實施環節的指導及經驗傳授。校內專任教師負責根據項目崗位特點分配學生,專任教師根據項目任務具體設計的知識點進行系統講授。教學形式上打破理論與實踐的界限,促進人才培養與項目實施雙輸出。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培訓職業技能、對學生實現進行員工化管理,讓學生提前進入職業角色,讓學生在具體的工程技術實踐中逐漸熟悉企業崗位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讓學生提早明確自己職業定位,提前適應就業環境。為了更好地保障工作室的運行效果,校企合作委員會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具體討論校企聯合工作室培養的階段性問題及成果,利于后續培養方案及授課模式的調整,有效保障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效果。
選取工程項目內容應符合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培養的要求,并充分考慮學生就業方向需求,注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工作室采用項目小組教學的模式進行方案實施,從企業項目必須具備的技術能力出發,項目細化為多個任務,根據項目具體涉及的內容分配任務小組,各小組再進一步細化任務點及具體的工作內容,一個任務對應多個知識點,由淺到深地依次融入課程系統中。項目的完成過程中,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以企業環控節能項目作為載體,積極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校企雙方共同參與制定校企教學計劃,優化項目化課程資源,知識系統服務于企業工程項目。共同開發與職場環境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將企業項目的實施過程融入課程體系中,并編制配套節能環控工程項目實施教材,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企業項目獲得工程經驗,確實做到帶著項目學習專業知識,改變以往封閉式的教學模式。

圖1: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建設思路
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培養模式屬于深度實踐環節,適用于大三下半學期及大四的學生,此時,學生處于對專業有一定的認知但并未深入了解的階段。在校企聯合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中,通過企業實際的工程項目,可以加深學生對專業方向及職業能力的認知,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企業項目獲得工程經驗,確實做到帶著項目學習專業知識,促進人才培養與項目雙輸出,實現“教學實踐、產業研發”一體化的專業技術教學,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緊密結合。
本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學生培養主要針對工業及建筑節能方向,因此本專業與部分節能環保企業共建節能環控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企業主要涉及領域包括工業節能技術、建筑節能技術、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方面,項目主要針對有代表性的節能技術改造及方案實施。工業生產的特點是耗能設備負荷大、運行時間長,且能源種類多,建筑能耗主要集中于空調系統、圍護結構熱工性能、照明、電梯等方面,因此節能技術方案主要從系統、設備、管理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整體節能方案及部分耗能設備節能改造實現節能效果。工作室依托項目主要涉及節能技術中的電機變頻、設備優化運行、余熱回收、空調節能技術、蓄熱蓄冷技術、新能源及分布式能源利用等方面。一個節能項目主要包括前期能耗調查、用能設備診斷、節能方案制定、節能量核、節能項目實施及項目后期整體運維等一系列任務流程,每個任務環節分配相關的小組參與,各小組在同類項目中需選擇完成不同的任務環節,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小組相互配合,協作共進。專任教師將每個任務中一些專業知識點進行提煉,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專業知識及工程技能的學習和掌握。
根據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的運行特點制定相關培訓教材及課件,并制作相關的微課程,課程素材依托多個節能環控方向的工程項目,以企業的項目案例作為教材和課件的主體構架。工業節能項目主要針對企業生產中的鍋爐、空壓機、電機等耗能設備的前期節能診斷、能耗調查、節能方案制定、節能量核算、節能項目實施及項目整體運維等一并納入校企課程素材。建筑節能項目主要針對空調系統整體節能、建筑能耗管理系統及太陽能利用技術等方面的節能方案及工程實施過程納入校企課程課件。將項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納入專業基礎知識的體系中,將企業項目的實施過程融入課程體系中,并編制配套節能環控工程項目實施教材。教材中以工程案例為主導,對項目中每個任務環節進行詳細介紹,并配合每個任務涉及的專業知識點歸納,教材重點強度理論和實踐知識的融合,學生在對企業項目的實際跟進過程中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消化及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
在校企工作室聯合培養的過程中,大四的學生可以將畢業設計課題與企業項目相融合,課題來源貼近工程實踐,由學校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完成畢業設計,并參與畢業設計論文評閱和答辯。畢業設計課題可以針對耗能設備的節能技術改造,包括鍋爐余熱技術、空壓機優化運行技術及電機變頻技術等方面,也可以針對企業項目中涉及的主要耗能設備及供能系統進行設計,包括工業鍋爐設計、能源站設計及光伏系統的設計等。在解決耗能設備實際問題中,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效避免了學生畢業設計課題偏重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可以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
以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建設為切入點,促使學校和企業廣泛協作和信息交流,在節能技術及環境控制方面開展協同創新,打造科研創新團隊,共同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定期安排技術人員與專業教師進行交流,把工作室實際項目轉化成教學項目,積累教學資源。
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可以縮短企業職場新人的培養時間,在學生參與項目的過程中企業對有意向的同學可以安排合適的崗位重點培養,實現畢業與就業的無縫銜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人才培養成本。
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采用“項目引入、校企共教”的模式,首先通過校企合作將企業真實的項目引入工作室,通過建立該項目課程教學團隊,使校內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共同帶領學生完成整個項目,由校內教師負責專業基礎知識的講授,企業教師負責項目具體工程實踐指導,實現校企資源共享雙向聯動。學生通過參與真實的企業項目獲得項目經驗,促進人才與項目雙輸出。此外,在產教融合過程中教師的科研團隊可以針對企業的技術難題展開創新研究,增強企業的技術研發實力,因此校企聯合培養工作室的產教融合模式必將成為一種有效的培養職業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