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萱 崔 健
([1]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廣東·珠海 519000;[2]華北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唐山 063210)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以2020年7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3.85%的 4倍計算為例,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相較于過去的24%和36%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我們以“溫州指數”作為分析依據,探究民間融資結構及利率變動情況,并進而分析對民間融資利率管制所帶來的影響。“溫州指數”由溫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溫州市金融辦具體負責信息采集、指數計算、系統運算等基礎工作,2012年12月正式對外公布。溫州地區民間融資利率指數共設有監測點接近400個,涉及小額貸款公司、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民間借貸服務中心、農村資金互助會、部分實體企業、部分民間借貸委托監測點、典當行擔保公司等類別,樣本時效性和真實程度都很高,2013年9月正式對外發布的“溫州·中國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指數”為溫州乃至全國民間融資市場提供了“風向標”和“指示器”。
下表1反映了溫州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水平,2018-2020年三年間平均利率水平為15.68%、15.67%和15.4%,特別是2019年二季度以來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水平呈現季度下降趨勢。

表1:溫州民間融資綜合利率水平 單位:年利率%
根據監測主體不同,民間借貸利率變動差別較大,表2顯示,農村資金互助會成本較低,2018-2020年三年間平均利率水平維持在13.19%,其次為社會直接借貸,平均利率水平為13.63%,而典當行、擔保公司和其他市場主體利率水平最高,平均達到22.57%。高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司法保護上限的還有民間資本管理公司、民間借貸服務公司、小額貸款公司,利率分別為15.48%、16.35%、16.37%。

表2:溫州民間借貸分監測主體利率變動情況 單位:%
綜上所述,民間借貸利率基本能夠在司法保護的利率上限左右,但典當行、擔保公司等由于利率較高,未來業務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制約,即使在最高法利率保護上限之內的農村資金互助會和社會直接借貸,一旦出現違約,逾期滯納金的增加也會很容易突破每月20日人行LPR一年期基準利率4倍的限制,合同違約責任條款實施就會有相當大的難度。同時我們也看到民間借貸以小額借貸(100萬元)以下1-6月期限為主,和持牌金融機構的融資結構互為補充,利率管制會導致對這部分資金的需求無法滿足,民間借貸難度進一步加大。
從我國目前金融機構發展現狀而言,信貸配給造成了絕大部分正規金融部門的資金流向了低效率的國有部門,而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引擎的非國有經濟部門很難獲得正規金融的信貸支持,正規金融部門還未能充分發揮利率杠桿引導金融資源向中小企業配置的作用。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城鄉融合的發展,現代意義的農業產業,已經逐漸偏離傳統的小農經濟,龍頭企業、特色產業逐漸發展壯大,“逐利農業”、規模以下新型、小微企業大量孳生。微觀經濟主體結構的變化與融資特性決定了需要建立不同層次的金融制度以滿足其信貸需求。大金融機構控股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仍停留在大銀行服務大企業的理念和技術(馬九杰,2010),充其量能降低一些與金融機構有穩定關系客戶收到數量配給的概率,大多數農戶的融資困境不會得到有效改善(張龍耀、江春,2011)。活躍的民間借貸(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典當行、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以其獨特優勢彌補了小企業融資缺口,這些民間借貸機構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內部人或關系人控制實現的,其產生和發展有其內生邏輯。但現有的監管仍然是以控制風險為主,采用一刀切的利率管制,會導致短期、小額資金無法得到有效滿足,民營企業融資可得性下降,制約其良性發展。
我國正規的金融部門擁有相對雄厚的資金和完善的法制保障,而民間借貸具有信息成本優勢和靈活的履約機制,正規金融部門與民間借貸形成了一種互補效應,兩部門之間應加強信息交流與合作,通過制度創新實現優勢互補,建立部門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區域產業發展(胡金焱、張博,2013)。同時應進一步采取措施,促進企業根據自身條件選擇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陳格,辛文玉(2019)研究發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能夠顯著影響民營企業在銀行信貸市場和民間借貸市場的實際融資利率。但是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不能僅僅用貸款利率來衡量,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只是影響其融資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還存在其他不能定量分析的因素,如民營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在信貸市場會面臨比較高的風險溢價等。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通過政策、法律、法規等形式要求地方政府、央企、國有企業盡量縮短民營企業應付賬款的賬期,禁止拖欠小微企業賬款。由于銀行可以為這些央企、國企提供充足的授信,這樣不僅能夠解決信貸配給的難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LPR新機制實施以來,持續投入的再貼現和再貸款資金的無效流動,使資金更加精準地支持優質的民營企業發展。
通過適當放寬民間借貸主體的準入條件,繼續推進民間借貸業務的開展;建立積極有效的風險投資機制和多元化的民間借貸資金貸出機制,引導民間借貸規范化運營。通過對資金融入方(中小微企業)和資金融出方(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典當行、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的資金變化情況進行監測以反映民間借貸的動向和規模,建立有效的民間借貸的實時監測體系,從而能夠在適當的時候進行良好的調整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