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陸,張文暉
(大連海洋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23)
2020 年4 月21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平利縣考察脫貧攻堅情況時,對平利縣電商協會秘書長說:“直播是趨勢,要好好珍惜”。這不僅強調了電商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也突出了其重要意義。電商有助于農民脫貧,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助力農村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作出重要貢獻。
2020 年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當時各大市場都處于封閉狀態,工人停工、產業停產,直播帶貨的無接觸銷售在這個時期起了重要的作用。隨著疫情好轉及復工復產的需求,直播帶貨成為銷售渠道的新星,這種方式逐步從城市走到農村,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平臺[1],減少了成本,為農村帶來了新活力。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分析和探索各個階段的農村經濟發展狀況,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分析農村經濟發展思路,促進農村經濟穩定增長與發展。
目前,直播帶貨助力農村經濟發展的銷售模式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打通了新鮮綠色食品到餐桌的通道,滿足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需求。直播帶貨快速滲透到農產品銷售領域,縮短了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消費者更加便利地與生產者溝通交流,方便消費者向生產者咨詢農產品的情況,促使大眾對當地特色農產品增加了解,對農民收入、農產品銷售、農村經濟、農業發展都有積極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當下形勢,要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轉機,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在疫情防控中,各部門應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利用互聯網的便利,發揮網絡直播的作用,推薦各種具有代表特色的農產品及滯銷農產品,特別是知名主播的加入和政府公職人員積極參與,樹立了良好的信譽,有效幫助農民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幫助貧困農民脫貧,讓更多人吃上新鮮綠色有機食品,使生產與銷售無縫對接,減少中間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吸引企業和網絡博主參與,加大對貧困農村地區的支持,有利于樹立特色農產品品牌,教會農民使用互聯網和直播軟件,使其精確定位,提高公信力和加大宣傳力度,構建農業農村發展新格局。
除此之外,直播帶貨有利于農業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拓寬農村商品流通渠道,加快貧困地區摘帽,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產業鏈。
據相關部門統計,自直播電商興起,直播平臺交易額逐漸呈上升趨勢,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直播帶貨成為電商主要銷售模式之一,淘寶、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以及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都有參與,不僅有知名主播火爆帶貨,全國多地也掀起公益直播帶貨助農的風潮,多地市長、縣鄉村干部紛紛加入直播帶貨的行列,幫助農村推銷當地的特色農產品、介紹旅游風景及其他特色產業,助力農村經濟發展[2]。
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20 年上半年電商直播超過1 000 萬場,活躍主播數超過40 萬人,觀看人次超500 億人,上架商品數超2 000 萬件。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 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4.35 萬億元,同比增長14.3%;2020 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 256 億元,同比下降11.4%,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9 610 億元,接近萬億水平。可見,直播帶貨確實有效促進了消費,幫助農民解決市場信息不足、農產品銷滯、宣傳力度不夠和銷售渠道單一等問題,從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由于農產品的特殊性,再加上農村發展相對落后,導致電商直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3],如基礎設施不健全、缺乏系統管理、物流體系有待完善、農產品質量標準不一、部分商品質量得不到保障,以及售后服務體系不完善等。直播帶貨可以帶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但是農民不能盲目從事電商直播,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專業性的合理規劃,為后續直播帶貨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合來看,目前直播帶貨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面臨不同的機遇和挑戰,在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技術(Technological)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其優劣勢與機遇挑戰也是不斷變化的,將二者相結合分析,能為直播帶貨助力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結合相關資料,對直播帶貨在農村經濟中的影響進行了PEST 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直播帶貨在農村經濟中的PEST分析
農村電商直播已經成為農產品銷售的重要銷售渠道之一。目前,農村電商直播缺少專業性人才和主要團隊力量,人們固有的觀念根深蒂固,缺乏創新意識。首先,政府可以優厚的待遇和強有力的宣傳吸引電商人才參與農村發展。本地農業企業可以聯合聘請領域內知名人士,通過微信群、QQ 群及騰訊會議等線上培訓,以及面授、講座等線下培訓,對當地企業與農民進行培訓,教授直播軟件使用和銷售選品技巧,從而打造高能力、高技術和高質量的電商人才隊伍。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助力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走好脫貧道路。其次,政府可以聯合地方農業企業和相關專業高校,培養優秀的電商人才,與其達成協議,保證人才不缺失、發展可持續。
特色農業品牌的核心特征是鄉土文化突出,特色鮮明,具有地域代表性。應結合各地區當地文化特色,注重文化內涵培養。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直播帶貨應與鄉村文化相結合。各地農村應樹立農業發展理念,打造農產品品牌,豐富農業產業文化內涵,開展“品牌富農”和農業特色展覽等系列活動,設計有文化有內涵有創新的Logo,形成獨具特色的品牌設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出“三農”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使貧困人口脫離貧困。相關部門應規劃農產品發展方向、設立目標加大檢疫檢測力度保障質量安全,樹立良好的農產品形象。首先,政府要建立監督管理機制,落實相關政策,建立健全管理體系,發揮政府職能,加強政府指導。其次,政府提高重視,吸引“網紅”和知名博主加入,促使直播帶貨有更好的效果。要保證產品的供應量,為長遠發展做好部署,加強產業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再次,完善基礎設施,拓寬銷售渠道。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農村及偏遠農村物流體系不健全,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和補貼力度,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物流配送體系,為當地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吸引返鄉人員加入。拓寬銷售渠道,不應局限于電子商務平臺,還可利用短視頻平臺及其他銷售平臺,加強市場營銷能力,多渠道發展,助力農村經濟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020 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鄉村振興是農村發展的引領方向,直播帶貨這種新的電商模式效應突出。在今后的發展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采用適合的銷售手段,重視農村經濟發展,落實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建立特色品牌,完善管理體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縮小城鄉差距,實現不增貧、不返貧、真脫貧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