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平 劉德干 胡廣銀
(1.興化市第三人民醫院,江蘇泰州 225700;2.興化市人民醫院,江蘇泰州 225700)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臨床上常以持續性的吞咽困難、胸骨后疼痛等為主要癥狀表現,發病率及致死率均較高。晚期患者腫瘤發生擴散轉移的可能性較大,且可出現多種并發癥,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放化療的方式緩解患者病痛[1]。適形調強放射療法作為一種精度較高的放射療法,可通過不同的照射強度達到較好的適形劑量,進而能夠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部分患者易復發[2]??ㄅ嗨麨I作為一種抗腫瘤類藥物,其能夠穩定腫瘤病灶,調節機體的異常生理狀態,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結直腸癌、乳腺癌等病癥。本研究旨在探討卡培他濱聯合適形調強放射治療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興化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對照組女性12例,男性28例;年齡72~82歲,平均年齡 (75.85±3.57)歲;腫瘤分期:Ⅲa期18例,Ⅲb期22例。試驗組女性10例,男性30例;年齡71~81歲,平均年齡 (75.01±3.32)歲;腫瘤分期:Ⅲa期20例,Ⅲb期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興化市第三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定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食管癌規范化診治指南》[3]中關于中晚期食管癌的診斷標準且臨床確診;患者纖維食管鏡檢刷片細胞學或活檢呈陽性;或臨床診斷為食管癌,食管外病變(鎖骨上淋巴結、皮膚結節)經活檢或細胞學檢查明確診斷者;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反應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依從性較差不愿配合治療或存在語言功能障礙無法溝通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適形調強放射治療:患者取仰臥位,通過π形的熱塑體膜將患者身體進行固定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參數設定,對患者進行頸部、胸部及上腹部CT 斷層掃描,將圖像傳輸至計算機事務處理系統 (TPS),結合CT圖像、上消化道鋇餐、胃鏡及病理逐層勾畫腫瘤靶區(GTV)。腫瘤臨靶區(CTV)為GTV前、后、左、右外擴0.8 cm,計劃靶區(PTV)為CTV前、后、左、右外擴0.4 cm,上下外擴2.5~3.0 cm,靶區勾畫確定后物理師進行優化校驗。根據患者病情進行放療,單次治療劑量1.8~2.0 Gy,總劑量為56~60 Gy,5次/周。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卡培他濱 (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23,規格:0.15 g/片)口服治療,900 mg/ (m2·次),1次/d,連續用藥2周后停藥1周,以3周為1個療程。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并隨訪1年。
1.3 觀察指標 ① 對兩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參照《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簡介》[4],腫瘤體積縮小≥90%,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為顯效;腫瘤體積縮小>50%,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減輕為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任何緩解甚至有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 (有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②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的對比。分別于治療前后各抽取3 mL空腹靜脈血,3 000 r/min離心10 min,依據免疫比濁法檢測兩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G (IgG)與免疫球蛋白M (IgM)水平。③ 兩組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與復發率的對比。局部控制的判定標準:經影像學檢查腫瘤未明顯增大且癥狀未出現加重趨勢,3個月內未復發。另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的1年生存率與復發率。隨訪期間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全身疼痛、聲音嘶啞等明顯癥狀,腫瘤發生轉移即為復發,復發率=復發例數/總有效例數×100%。④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對比。使用不良反應評價標準4.0 (NCI-CTCAE 4.0)評估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放射性反應、骨髓抑制及胃腸道反應的發生情況,其分值范圍0~20分,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與評分呈現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通過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 (±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 (%)]表示,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后,對照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57.50%低于試驗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
2.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對比 治療后,兩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對比 (±s,g/L)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對比 (±s,g/L)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n lgA lgG lg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0 2.01±0.88 2.35±0.73* 10.04±1.38 11.32±1.49* 1.18±0.25 1.31±0.67*試驗組 40 2.00±0.80 2.98±1.01* 10.02±1.39 15.20±2.75* 1.22±0.24 1.84±0.88*t 0.053 3.197 0.065 7.846 0.730 3.03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與復發率對比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與1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與復發率對比[例 (%)]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評分對比 (±s,分)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評分對比 (±s,分)
組別 n 放射性反應 骨髓抑制 胃腸道反應對照組 40 15.48±0.4713.08±1.3116.78±2.32試驗組 40 15.89±0.3812.79±1.2816.99±2.27 t 4.290 1.001 0.409 P>0.05 >0.05 >0.05
食管癌是一種發生于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不良飲食習慣、吸煙酗酒等因素均可誘發組織癌變。由于中晚期癌細胞易發生擴散轉移,表現為惡質變,進而不符合手術治療指征,且老年患者身體機能較差,故臨床上常通過放、化療進行靶向輔助治療。適形調強放射治療主要通過束流調強技術起到對腫瘤部位均勻高劑量照射的作用,可提高腫瘤放射劑量且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但單獨使用效果欠佳[5-6]。
卡培他濱是一種對腫瘤細胞有選擇性活性的口服細胞毒性制劑,其本身無細胞毒性,但在體內酶的作用下轉化為5-氟尿嘧啶(5-FU)發揮抗腫瘤作用??ㄅ嗨麨I對多種腫瘤包括乳腺癌、直腸癌、胃癌和宮頸癌以及5-FU抵抗的腫瘤,均比其他氟嘧啶核苷類似物如5’-脫氧-5-氟胞苷(5’-DFCR)和5-FU有更高的抗腫瘤活性和治療指數,可有效減輕由正常細胞及腫瘤細胞所產生的5-氟尿苷三磷酸等代謝產物引起的細胞損傷,同時可對腫瘤細胞的分裂、蛋白質、核糖核酸 (RNA)的大量合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進而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侵襲與遷移,調節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改善IgA、IgG、IgM水平。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及IgA、IgG、IgM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卡培他濱聯合適形調強放射治療可有效緩解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免疫功能,糾正機體紊亂的免疫機制,總體治療效果較好,與張德智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ㄅ嗨麨I可有效抑制或殺滅處于活化狀態的腫瘤新生血管內皮細胞,同時可減輕對周圍器官造成的損傷,生物利用度較高,服用后容易吸收,作用速度快,同時聯合適形調強放射治療可達到更強的抑制腫瘤進展的效果,進而可緩解患者病痛,提高局部腫瘤控制率。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與1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表明卡培他濱聯合適形調強放射治療老年中晚期食管癌的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復發率,達到較好的腫瘤控制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且安全性高,與袁燕[8]的研究結果相符。綜上,卡培他濱聯合適形調強放射治療可有效緩解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強其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不良反應較低,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但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少,可增加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