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賢 汪 芹
(1.天水市中醫醫院,甘肅天水 741000;2.天水市衛生學校,甘肅天水 741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 (LIDP)是指因腰椎間盤退行性變或外力作用,致使髓核突破纖維環而直接或間接的機械壓迫或化學免疫炎性刺激作用于周圍組織 (如神經根、馬尾神經等)而出現的以腰痛、下肢放射麻木、疼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綜合病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有兩種方式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 療,而手術治療風險較大,費用較高,多數患者一般采用非手術治療,主要有牽引、推拿、按摩等多種傳統治療方,但療效不一[1]。 因此,臨床需要尋找一種更為有效簡便保守治療方法。為此,本研究選取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通督宣痹湯離子導入配合三步三位九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天水市中醫醫院骨傷科住院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就診先后次序,依次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25~66歲,平均年齡 (46.19±3.26)歲;病程5 d~10年,平均病程 (6.35±1.12)年;腰椎間盤突出位置:第L3-4有6例,第L4-5有27例,第L5-S1有17例。治療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 (42.96±4.01)歲;病程7 d~9年,平均病程 (6.34±1.67)年;腰椎間盤突出位置:第L3-4有7例,第L4-5有25例,第L5-S1有1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天水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的診斷標準,且經過CT或MR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②符合手術指征者;③心肝腎等臟器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①伴隨有馬尾神經損害;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其他疾病;④患有精神類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督脈循經按摩 (以揉法、點法、按法及推拿多種手法)聯合通督宣痹湯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藥物成分:獨活、桑寄生、桂枝、威靈仙、杜仲、牛膝、骨碎補、補骨脂、當歸、紅花、赤芍,各30 g,制草烏、制川烏各10 g,1劑/d,將紗墊用該藥湯浸濕,包裹離子導入機電極片,放置患處,接通電源,1次/d,30 min/次,治療1個療程 (1個療程12 d)。治療組給予三步三位九法治療聯合通督宣痹湯中藥離子導入治療,三步三位九法操作步驟:①通過揉法、點法、按法及推拿等準備手法,使患者局部血液加快,緩解患者疼痛痙攣的肌肉組織,放松患者心情;②分別取患者俯臥位、側臥位、仰臥位,通過腰椎拔伸按壓手法、伸扳腿手法、腰部斜扳手法、推腰扳腿手法、屈膝屈髖按壓外旋外展伸腿手法、直腿抬高足背屈手法、屈膝屈髖旋腰法、屈膝屈髖蹬足法及對抗牽引牽抖手法,即九法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嚴格按照每個手法標準進行操作3~5次;③九法全部完成后,取患者俯臥位,對患者腰部進行拍擊等整理手法,操作約10 min,促進患者血循環,緩解患者神經根及周圍組織水腫現象。1次/d,40 min/次,治療7 d休息2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通督宣痹湯中藥離子導入治療同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及癥狀評分。采用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評分量表 (JOA)評分[3]進行評分,包括3項主觀癥狀:0~9分 (下腰背痛、腿痛兼/或麻刺痛、步態)、3項臨床體征:0~6分 (直腿抬高試驗、感覺障礙、運動障礙),7項日常活動 (平臥翻身、站立、洗漱、前屈、坐位、舉重物、行走),滿分29分,<10分為差; 10~15分為中度;16~24分為良好; 25~29分為優;評分越高腰椎功能恢復越好。治療改善率=[ (JOA治療后評分-治JOA療前評分)/ (29-JOA治療前評分)]×100%。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通過改善率表示。改善率為100%表示治愈,改善率大于60%為顯效,改善率在25~60%為有效,改善率小于25%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 (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采用視覺疼痛模擬 (VAS)進行疼痛評分[4],滿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高。②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復發情況 (手術后原手術節段和部位再突出或手術節段對側突出)。復發率=復發例數/總有效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統計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對兩組患者進行記錄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 (%)] 表示,以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治療療效比較 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8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比較[例 (%)]
2.2 治療前后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JOA、VAS、癥狀評分和直腿抬高角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與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JOA評分和直腿抬高角度較治療前均提高,VAS評分降低,且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2.3 復發率比較 治療6個月后對照組復發10例,復發率為22.73%;治療組復發6例,復發率為13.04%;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工作方式的轉變,近年來其發病率明顯增長,目前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如中藥外敷、熏蒸、注射等療法以及中醫針刀、針灸、推拿、離子導入等[5]。目前將手法、中藥、針灸、牽引等療法綜合運用,以手法為主輔以其他治療方法已經成為現代中醫保守治療的一種主流趨勢[6]。故而,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保守治療,探索方法便捷,適應性廣,操作性強,安全性高,臨床效果明顯的保守治療非常必要。“三步三位九法”是指準備、治療、結束三個步驟,采取患者俯臥位、側臥位、仰臥位三種體位,通過腰椎拔伸按壓手法、按腰后伸扳腿手法,腰部斜扳手法,推腰扳腿手法,屈膝屈髖施壓外旋外展手法、直腿抬高背屈手法、屈髖屈膝旋腰手法、屈髖屈膝足法和對抗牽引手法等九法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三步三位九法是在臨床實踐中根據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理特征,以“順生理、逆病理”為理論基礎,不斷進行總結、完善和創新基礎上形成的一套獨具特色的正骨理筋手法,結合腰椎的解剖結構特點和生物力學特性,容易操作,安全性高[7-8]。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 JOA VAS 直腿抬高角度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50 19.92±2.63 26.01±1.74* 7.01±1.89 1.92±1.32* 43.56±0.96 85.13±1.98*對照組 50 20.08±2.28 25.98±0.49* 6.98±0.94 2.89±0.27* 42.98±1.07 83.87±2.01*χ2 3.823 10.091 3.789 13.921 8.047 12.428 P 0.036 <0.001 0.029 <0.001 0.037 <0.001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00%,高 于 對 照 組88.00% (P<0.05);JOA、直腿抬高角度較治療前均提高,VAS評分降低;治療6個月后對照組復發率為22.73%;高于治療組復發率13.04% (P<0.05);說明三步三位九法聯合中藥的經皮離子導入治療,其九法對肌肉組織干擾小,保護及糾正、恢復了脊柱的整體穩定系統,可減輕疼痛,減輕患者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神經癥狀、改善腰椎功能活動,減少復發率,提高治愈率,且安全可靠,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三步三位九法治療聯合通督宣痹湯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臨床效果治療良好,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療效確切,能緩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質量,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