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 羅治華
作為國家能源集團所屬最大的集水電開發建設和運營管理于一體的大型流域水電開發公司,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大渡河公司)面對新一輪科技產業變革的時代趨勢,與傳統國企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任,面對職工多元化、多樣化的需求,積極思考實踐,拓展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的載體平臺,發揮了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推動了企業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做好新形勢下職工群眾工作,把調動職工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工作中心任務。
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是黨和國家始終堅持的根本方針。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鞏固工人階級的領導階級地位,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主力軍作用。我國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是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始終是改革的堅定支持者、有力推動者、積極參與者,是改革和建設的主力軍。大渡河公司廣大職工身處電力生產工程建設領域最前沿,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干力量,是建設世界一流水電企業的有生力量,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才能貫徹落實好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推動廣大職工群眾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一個國家發展能否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于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勞動者素質。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確提出,產業工人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干力量,要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作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的產業工人隊伍。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產業工人素質,是建設產業工人大軍、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迫切需要。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國企改革的深入推進,電力行業過去那種拼資源、比規模的時代已經結束,傳統電力發展方式遇到了瓶頸;從水電企業內部環境看,大批一線職工長期遠離城市、條件艱苦,隨著社會發展,員工個性化、多元化需求日益增多,僅靠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手段難以長期留住人才;從市場環境看,市場洞察和感知手段落后,難以快速適應變化、有效應對風險。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是解決企業發展痛點難點重要舉措,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猴子巖水電站機組水車室。
近年來,大渡河公司工會積極踐行創新發展理念,開展大競賽、建設大學校、搭建大平臺、建設大文化,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有效激發了廣大職工主人翁精神和創造潛能,加快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電力產業工人隊伍,為大渡河公司推動智慧企業建設和建設國際一流水電企業提供堅強保障。大渡河公司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國務院國資委“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全國企業文化建設最佳實踐企業等榮譽稱號。
大渡河流域是國家能源集團水電開發的主戰場,也是四川省主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大渡河公司工會全面落實“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要求,著力高質量推進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先后開展了大渡河瀑布溝、深溪溝、大崗山、猴子巖、枕頭壩一級、沙坪二級等重點工程勞動競賽,構建國家能源集團工會、四川省總工會指導,大渡河公司、項目單位兩個層面牽頭,業主、設計、監理、施工等參建各方積極參與的大競賽組織體系,不斷完善競賽內容設置和競賽考核獎勵機制,使勞動競賽融入工程管理,調動了參建單位、廣大建設者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攻克了深厚覆蓋層上高礫石土心墻壩、深窄峽谷特高面板壩筑壩技術和超強震區特高拱壩抗震關鍵技術等重大課題,收獲了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堆石壩國際里程碑獎、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等多項榮譽。3個集體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工人先鋒號、12個集體榮獲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狀和工人先鋒號,6名個人榮獲全國及省部級勞動模范,5名個人榮獲全國及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
資料圖
大渡河公司工會充分發揮大學校作用,全方位拓寬廣大職工學技能、練本領的渠道。近年來,大渡河公司工會定期組織開展公司系統運行值班員、繼電保護、檢修工等傳統生產技能競賽,拓展開展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計劃合同等管理型競賽,全覆蓋、全專業提高職工業務素質,練就過硬本領。結合智慧企業建設,探索創新開展了智能型技能競賽,舉辦了三屆大數據建模競賽,極大調動了廣大職工學技術、搞創新的積極性。組織承辦了國家能源集團、四川省首屆水電集控值班員技能競賽,參加了全國水電廠檢修工技能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
大渡河公司工會高度重視勞模創新工作室、合理化建議、“五小”活動等群眾性創新活動,建立了16個勞模和工匠人才(青年)創新工作室,實施“人員流動進站、課題滾動研發、成果聯動孵化”的柔性管理模式,采取“定向派發”“自主申報”“揭榜掛帥”等方式,開展課題研究。大渡河公司工會下撥群眾性創新工作專項經費,通過舉辦創新沙龍、課題分享會、現場觀摩交流等方式,總結推廣優秀勞模創新工作室經驗,以點帶面,激勵廣大職工學趕先進、抓創新、作貢獻。
大渡河公司黨政工團齊發力,以智慧企業建設為主線,大力打造創新文化,積極營造鼓勵創新創造的文化氛圍,有效激發了全員創新的熱情,形成了大渡河人謀事干事靠創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成立智慧企業宣講團隊,累計舉辦20余次專題講座,召開智慧企業沙龍100期。加強創新典型選樹,評選智慧企業專家,表彰“科技之星”“創新之星”,編印創新文化小故事叢書,讓創新人物、創新事跡得到全員的傳頌與效仿,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把創新貫穿制度建設,把創新成效作為基層單位、基層班組考核等重要內容,把創新能力、創新業績作為評先推優、崗位晉升的重要參考,制定科技創新成果管理辦法、科技進步獎及優秀合理化建議獎勵辦法等制度,加強創新項目支持,對成功獲得專利、軟件著作權的創新項目給予重點獎勵,為廣大職工創新創造提供了強有力的精神和物質保障。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廣大職工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和重要力量。進一步履行工會職能、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是工會工作的一項重大課題,也是工會必須承擔的責任使命,需要在體制機制、載體平臺、文化氛圍、能力提升上下功夫。
根據職工技術改進、技術革新等“貢獻率”,在職工崗級、薪酬、福利等方面進行激勵,建立創新型人才憑技能和業績貢獻確定收入待遇的機制,為創新型人才干事創業構筑階梯、搭建平臺。加強對“首席師”、“勞動模范”、“創新能手”等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培養選樹和激勵,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激發廣大產業工人的創新主動性和積極性。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深化勞模創新工作室建設,搭建高校、科研、設計、制造、政府等開放協同創新的平臺,探索企業內部跨區域、跨單位、跨專業的創新工作聯盟,圍繞企業中心工作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定期舉辦創新競賽,開展創新論壇,成立產品研發與成果商業轉化應用機構,為職工創新創造搭建更豐富的實踐平臺、展示平臺、成長平臺。
進一步加強創新創造的宣傳發動、氛圍營造,通過網站、報紙、微信、微博、視頻號等新媒體,加強對創新文化的宣傳,促進全員聚焦創新,在全體職工中營造出崇尚創新、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勞模、工匠精神進部門、進班組,因地制宜地促進創新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職工文化,成為大家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意識,激發創新創造、提升技能的內生動力。
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積極開展職工素質建設,利用職工技能實訓基地、仿真實驗室等資源,實施產業工人技術培訓,總結、命名、推廣先進操作技術方法,提高職工技術水平。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首席師”開展創新宣講,選派職工前往科技企業、高等院校參觀交流,了解掌握前沿科學技術,應用“引進來”加“走出去”的模式,持續提升職工創新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