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紅 楊富營
摘 要:隨著高職教育由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高職院校有必要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實現專業建設管理信息化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改進,系統地建構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適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的高職專業教育過程。本研究從建立專業教育過程模型、確定專業教育過程的層次結構、專業教學資源及其獲取和供給過程等方面進行設計探討,建構高職專業教育過程,以實現高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高等職業;專業教育;教育過程
專業建設是高職院校立校的根本,也是人才培養的根本途徑。持續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培養滿足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技能復合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職責和使命。在高職教育近年的發展實踐中,關于專業建設,人們往往關注的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學資源(師資、教材、實訓條件等)建設。隨著高職教育由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高職院校也要完善質量保證體系,科學合理地監控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并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過程方法的角度看,專業建設應包括以下三個步驟:設計一個專業教育過程并確保其能夠實現;對該過程進行有效監測和控制,以確保輸出滿足相關方的需求;對該過程持續改進。
專業建設管理是對專業教育過程、資源及環境進行策劃、執行、監控、評價、改進等的管理活動,以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專業教育過程,使得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社會等相關方的需求和期望。用系統的方法完整地建構科學的專業教育過程是專業建設的起點,是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基礎,也是專業建設管理的任務。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為此,研究建構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適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的高職專業教育過程,是很有必要的。
一、高職專業教育過程模型
用過程方法建立的高職專業教育過程,核心要素包括專業教育活動及其輸入和輸出。在通常情況下,提到院校的職能時我們會說“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但這并不意味著畢業生是專業教育過程的輸出,輸出應該是畢業生通過專業教育過程所獲得的學習成果,諸如職業道德、知識技能、創新能力等要素構成的綜合素質。這些學習成果將以就業競爭力的形式直接表現在用人單位的招聘過程中。
專業教育活動應該是經過仔細設計的活動序列,以學生入校為起點,直至學生畢業離校。序列中的各項活動應該合理銜接、有機組合并相互作用,使學生在其中生成預期的綜合素質。專業教育活動需要有明確的要求,這些要求主要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形式體現。開展專業教育活動需要輸入并消耗不同形式和屬性的教學資源,如教師、教材、教學設施、實訓設備等。開展專業教育活動必須同時策劃這些資源的獲取及供給過程,以確保這些資源能可靠獲得并得到合理的運用。另外,學生在高中或中專教育過程中獲得的綜合素質亦作為輸入影響著專業教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
高職專業教育過程的策劃需遵循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簡稱“OBE”),從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出發,確定專業教育過程期望輸出,即期望畢業生經過專業教育過程獲得的學習成果,并將其作為專業教育活動的輸入,用于指導專業教育活動的策劃和實施。
二、高職專業教育過程設計
基于教學過程延續的時間長度和任務范圍以及教學管理的需要,可將專業教育過程劃分為三個層次:專業教育過程、課程教學過程、單元教學過程。
專業教育過程涵蓋學生在校期間接受學校各方面教育的全過程。在時間上,一般劃分為學年、學期、學周、學時;在內容上,可分為思政教育、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等。將相關聯的教育內容,在適度的范圍內有機組合,并以此開展教育活動,就形成了課程教學過程。課程教學過程在時間長度上一般為一個學期或數個學周,按照內容類別可分為思政課程、通識課程、專業課程等。將課程教學過程再分解為更小的階段就是單元教學過程。單元教學過程為最小單位的教育過程,一般表現為一個案例、一個工藝或者一個單項技能訓練,時長一般為一個學周或數個學時。
專業教育過程設計是對三個層次各個子過程的輸入、活動序列和期望輸出進行策劃、確認并形成教學文件的管理活動。設計內容應滿足教育過程實現和管理的需要。專業教育過程設計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13項:(1)確認專業教育過程結束時學生預期獲得的學習成果;(2)制定專業入學條件和錄取標準;(3)制定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標準;(4)確定課程及教學目標;(5)制訂課程進度計劃;(6)制定課程考核標準;(7)確定單元及教學目標;(8)制訂單元教學計劃;(9)制定單元考核標準;(10)確定教學活動及進度計劃;(11)確認單元教學資源需求、課程教學資源需求和專業教學資源需求;(12)確認可獲得的專業教學資源及獲得途徑;(13)制定專業教學資源配置標準。
專業教育過程設計的核心是教育教學目標的制定。高職院校要將黨的教育方針,政府、社會、行業企業、學生家長、學生對專業教育過程的期望輸出作為專業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依據教育學原理和學生發展理論,將總體目標做第一層級的分解,形成專業培養目標,若干個具體的專業培養目標形成專業層目標;將專業培養目標做第二層級的分解,形成課程層目標,課程層目標根據內容關聯性聚類形成課程教學目標,建立專業課程體系;將課程教學目標做第三層級的分解,形成單元層目標,并將其作為編制教學方案的依據。專業、課程和單元三個層級的目標之間要建立關聯度系數矩陣,以保證能夠進行目標體系完整性和支撐度分析,在教學過程結束時能夠驗證學習的成果并確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專業教育過程設計還需要針對其輸入、過程實現和輸出,建立若干監測指標,如目標的適切性、教學資源的匹配度、進度的偏差、教學資源的利用率等。用過程績效的監測和控制,確保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高職專業教學資源獲取及供給過程
教學資源作為教育過程的輸入,是專業教育過程實現的基礎,必須根據專業教學過程的需求進行合理的配置,且隨著專業教育過程的改進不斷更新和完善。高職專業教育過程所需的教學資源大致可分為師資、場地設施設備和教學材料。這些教學資源的獲取和供給過程要根據專業教學過程進行詳細策劃,以確保專業教育過程得以實現。學校可以對照專業教學資源配置標準,清點評估現有資源及其存量,制訂專業教學資源供給計劃。如有資源缺額,可采取適當的方式和渠道,分別制訂方案進行資源建設。
專業教學資源種類繁多,且隨著專業教學過程的改進又在不斷變化,短缺已成為常態。專業教學資源的配置要避免貪大求全、華而不實、建而不用,要從專業教學過程的實際需求出發,堅信適合的才是最優的,不能以資源配置替代專業建設,以教學資源的水平評價專業發展的水平。專業教學資源的獲取及供給要重點做好三個關鍵工作:一是評估現有可用資源,建立高效可靠的供給機制;二是明確資源短缺的種類和數量,建立穩定可靠的獲取機制;三是評價教學資源產出效益,建立準確客觀的監測機制。
高職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職業院校的建設與管理必然要著力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在專業教育過程中生成的。學校質量保證體系本質上就是要保證專業教育過程能夠實現并得到持續改進,這就需要對專業教育全過程進行及時監測和準確評價。目前,運用課程教學信息化平臺,高職院校對課程教學過程的設計、實現和教學效果評價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深入,也得到了普遍的實踐應用,但是對專業教育過程設計、實現的監測仍存在困難,相關研究還很少,信息化系統的開發基本還是空白。專業教育過程的構建完成以后,下一步,高職院校要建立由課程教學效果到專業培養目標再到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之間的關聯分析模型和評價規則,開發專業建設管理信息系統,最終實現對人才需求滿足度、專業培養目標適切性和達成度等關鍵指標的客觀準確評價。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5(7/8).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9(1/2).
[3]馮荷蘭.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下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實踐研究[J].職教通訊,2020(8).
責編:如 月
基金項目: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診改的高職專業建設質量管理及信息化研究與實踐”(編號:2019SJGLX647)
作者簡介:李志紅(1969— ),男,許昌職業技術學院規劃發展中心主任,碩士,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職業教育;楊富營(1963— ),男,許昌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機電工程、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