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紀蘭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順縣,生前曾擔任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山西省婦聯主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順縣委副書記。她是一位來自農村的普通農家婦女,新中國成立初期,她為了維護中國婦女勞動權利,最早倡導男女同工同酬。改革開放以來,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道路,帶領平順縣西溝村人治山治溝、興企辦廠,逐浪市場經濟大潮,奮力建設小康新村,西溝村的發展始終走在山西前列。她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作為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見證者,申紀蘭認為,人民代表就要代表人民。“共產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立黨為公,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申紀蘭說,“按照黨的要求干,就沒有什么干不成的事情。”

盧永根1930年出生,生前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稻的遺傳資源、水稻的經濟性狀遺傳、稻的雄性不育遺傳和栽培稻的雜種不育性遺傳等。作為一名老黨員、老教師,盧永根以他的一腔愛國之情教育和感染了身邊無數人。從1983年開始,盧永根擔任了13年華南農業大學校長。他打破學校面臨的人才斷層困局,為有能力的年輕人拓展了廣闊天地。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在他的感召下,放棄國外的優渥生活回到祖國,成長為各自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盧永根一生節儉,卻將畢生積蓄8809446元無償捐獻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了教育基金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青蒿素是人類征服瘧疾進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國傳統醫藥獻給人類的一份禮物。”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曾經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青蒿素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如今,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ACT)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治療的最佳療法,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將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這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對此,她總是說,“研究成功是當年團隊集體攻關的結果”。

謝高華出生于1931年,浙江衢州人,生前曾擔任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原義烏縣委書記。改革開放初期,他堅持群眾需求就是第一導向,打破條條框框,以敢于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擔當,毅然拍板給路邊攤市場開綠燈,果斷提出“四個允許”的政策,首創了“興商建縣”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并帶領全縣干部勇敢堅持、積極作為、精心培育,從而催生了義烏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為全國小商品市場的改革發展樹立了榜樣。他的先進事跡體現了共產黨人一心為民、敢于擔當的改革精神,贏得人民群眾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