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芬 李永軍
[摘? ?要] 足球運動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使學生舒緩身心、增強體質,還能讓他們通過足球鍛煉,提高體育運動技巧與身體肌群力量,為其他體育運動項目奠定技能與力量基礎。隨著足球運動的盛行,校園足球運動在青少年中受到越來越廣泛的喜愛,隨之成為中小學大力開展的一項體育運動。校園足球運動不僅起到鍛煉學生身體的作用,還促進他們磨煉意志,在協作中形成拼搏精神,并對青少年的自尊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關鍵詞]校園足球運動;體育;自尊心;影響;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 G633.96?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5-0022-02
隨著世界足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足球這項運動逐漸在青少年中普及,基于其難度適中、技巧性強、團隊性強的特點,越來越多中小學體育教師將足球運動列入體育拓展課程中,旨在借助足球教學,提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規則意識與技術能力,進而達到充分提升體育課價值的目的。自尊心是指個體對自身外部體征、能力水平、社會價值等方面的自我評價,對人的體育鍛煉、競技水平等有一定影響,因為其為人的行為模式提供了關鍵性指導。校園足球運動是一項集運動技能培養、身體機能提升、行為價值體系構建為一體的運動,對于青少年的自尊心起到一定的積極影響。中小學教師應認識到校園足球運動對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輔助作用,以科學規劃課程結構,讓學生獲得更優質的運動學習體驗,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適度增強其自尊心的目的。
一、體育鍛煉的態度行為對自尊心的影響
第一,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通常某項身體素質會高于不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學生。眾所周知,體育專業學生的身體機能、肌群力量、爆發能力等一般都優于普通學生,因此,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增強體質,并提高某項素質,進而增強自尊心。
第二,體育鍛煉方式的不同會對學生自尊心的各個維度產生不同的影響。技巧型運動可以使學生的身體協調性、運動技能有所提升,力量型運動可以使學生的身體肌群力量有顯著改善,健美類運動可以使學生的柔韌性、身體調控能力得到提高。校園足球運動作為一項綜合性運動,可以讓學生身體的多項素質和自尊心得到增強。
第三,鍛煉時間越長,所產生的生理變化越明顯,對學生自尊心產生越積極的影響。隨著體育鍛煉時間和頻率的增加,學生將會明顯感覺到自己身體的各項機能得到提升,同時形體也會得到改善,這會使學生提升對自己形體的滿意程度。學生在長時間、高頻率的鍛煉下,會端正體育鍛煉的態度與行為,這同樣會對學生的自尊心產生正面的影響。
二、校園足球運動對青少年自尊心的影響
1.運動技能方面
校園足球本身就是一項依賴技術的運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競技戰術技能等。開設校園足球運動課程,學生可以逐漸掌握運動技能,并在運動中積累經驗,進而提升自信心。足球運動涉及的基礎技能較多,場上每個位置主要練習的運動技能也不盡相同,教師讓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站在不同位置可以全面提升他們的運動技能。這種攻守兼備的運動可以使學生充分展現個人運動潛能,并提高基礎運動技能。
2.身體機能方面
校園足球運動可以開發身體的多項潛能,如跑步速度、控球能力、核心爆發力、腿部肌群力等,可見,校園足球運動對學生身體活動能力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在傳統中小學體育課程中,有的教師課上開展的訓練活動較為單一,僅能鍛煉到學生身上的少數部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著學生身體活動能力的全面發展。足球運動不僅可以綜合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以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注意力,使之改善身體素質,樹立運動精神,增強自尊心。
3.速度方面
速度在足球運動中是十分重要的素質,踢足球需要保持較快的跑步速度與反應速度,如前衛的盤帶速度、后腰的攔截速度、后衛的攻守速度等,可見,足球運動是在高速狀態下完成的競技對抗。在校園足球運動課程中,教師會消耗一定課時用于短跑的爆發力訓練和長跑的耐力訓練,這些基礎訓練有助于學生在足球比賽過程中堅持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并使他們的速度得到顯著提升。
4.協調方面
協調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礎運動技能,協調能力不僅指在運動過程中身體各部位之間的相互協調作用,還指在團隊競技運動中,所有人相互配合表現出的協調能力。校園足球運動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協調能力,如此他們才能在參與足球競賽時更好地取得勝利。
5.耐力方面
足球運動不僅依賴運動員的爆發力和協作精神,同時也需要運動員具備較好的耐力。開展足球運動所需的時間較長,雖然中小學校園足球運動時長相對較短,但仍需要教師開設針對耐力的訓練課程,以幫助學生提升耐力,繼而得以在參與足球競賽時具備充足的體力。耐力影響著學生的運動態度,當學生的體能耐力達到一定水平后,他們參與體育訓練的時間與頻率就會增加,自尊心也會相應增強。
6.活動價值方面
中小學校園足球運動不僅是一項體育競賽活動,而且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和教育性,學生既能通過比賽收獲運動的快樂,又能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團結協作精神與公平競爭意識,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活動價值包括經過體育鍛煉所形成的健康體魄與心理滿足感。足球運動恰好具有改善體質、豐富精神世界的作用,可以使學生在競賽結束后產生滿足感與成就感,有利于他們自尊心的良性發展。
三、促進中小學校園足球運動發展的對策分析
1.在體育課程中開設足球項目教學,豐富課堂內容
校園足球運動是一項有利于豐富學生運動生活的運動,在中小學校中逐步得到重視。為了響應國家教育部等6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的號召,越來越多學校將足球項目納入體育教學中,旨在豐富課程內容、實現多樣化體育教學,并以此推動校園足球文化的發展。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的中小學校不注重體育課程的改革發展,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一方面,一些體育課程更偏向自由活動,且有的教師對學生運動技能的重視程度較低;另一方面,有的教師沒有給足球訓練安排充足的時間。為此,學校要完善場地建設和器材配備,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以使校園足球運動逐漸向科學、規范的方向發展。
2.合理安排學習和訓練的時間,科學規劃課程結構
足球運動對于大部分中小學生來說只是一個娛樂項目,即只是將足球運動當作課余時間的休閑活動,沒有對足球運動中的技能、戰術進行具體了解。為此,教師在開展校園足球運動時要科學構建課程結構,基礎理論、健康知識、運動技能、實戰演練等都要有所涉及,以確保教學的完整性。
教師可將課程分為基礎理論、技能指導與實戰訓練三部分,首先借助信息技術進行基礎理論教學,結合豐富的網絡資源介紹足球運動的發展歷程以及與比賽場地、隊員人數、懲罰措施、計勝方法等相關的信息。其次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分課時進行技能指導,開設有針對性的速度、協調能力、耐力訓練,為學生身體機能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最后以競技賽的形式進行實戰訓練,既鍛煉學生的戰術實施能力,又促進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從而充分提升足球運動的教育價值。
3.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培養學生足球學習興趣
體育作為一門以實踐嘗試為主要教學模式的學科,也是開展德育的有效途徑。校園足球運動的首要功能是育人,即不僅可以通過體能鍛煉塑造學生的強健體魄,而且可以在競賽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規則意識、集體主義觀念。為此,教師要營造校園足球文化氛圍,通過文化氛圍的熏陶與感染,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足球運動對自身發展的積極作用,培養他們學習足球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推動校園足球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學校開展校園足球“文化節”活動,主要分為藝術活動、體育活動與文化活動三部分,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活動自由參與。藝術活動主要是在班級中繪制與足球運動相關的板報。體育活動是指學校組織的足球競賽。文化活動則是宣傳各項足球賽事,探討足球文化知識。“文化節”從藝術、體育、文化三方面引導學生認識足球的文化內涵,促使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提升身體素質,發展人文精神、自尊心。
總之,目前我國有部分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呈下降趨勢,在這種狀況下,其運動畏難情緒愈加明顯。足球運動作為學生相對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對提高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具有積極作用。體育鍛煉可通過減輕體重、強化肌群等增強人的自尊心,因此中小學教師可借助校園足球運動,從運動技能、身體機能等方面提高學生對自身的滿意程度,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 ?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