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慶利 趙從凱 鞠發營



濰坊職業學院是2001年7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組建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職院校。學校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單位、全國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全國1+X證書制度試點高職院校、全國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樣板校、全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主持單位、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工程立項建設單位、山東省高等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入選全國高職院?!敖虒W資源50強”“服務貢獻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
學校坐落在世界風箏都——山東省濰坊市,現有濱海、奎文兩個校區,校園總占地2000余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2.5億元,圖書館藏書148萬冊。學校設有農林科技學院、食品藥品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國際商務學院、經營管理學院、文化創意學院、現代服務業學院等10個全日制二級學院,設有國際教育學院、創業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濰坊職業農民學院等跨專業教學機構,開設“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本科試點專業3個,三年制高職專業52個?,F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重點,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全面推進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校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科學決策能力顯著提升。專業總體布局與區域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產教深度融合,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持續供給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專業群建設梯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水平全國領先,引領了全國全省專業標準、技術標準開發制定。教師專業標準體系健全,教師培養培訓和評價體系完善,建成了一支名師名匠引領、德高技精、國際視野、專兼結合的高水平雙師隊伍。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全國一流,聚焦專業優勢,為區域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服務國家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職業教育貢獻了中國方案。
堅持德技并修全面發展,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效應凸顯
學?!暗录疾⑿?,全面發展”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優化,“工學結合、雙元育人”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多樣化人才培養路徑更加暢通,建成金課引領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大批“產教融合、開放共享”高水平實訓基地,服務學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學校已成為服務省部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和濰坊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示范區建設的領跑者。建成國家級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4個、積極做好職教本科專業申報工作,依托省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名師工作室開發優質思政教學項目5項,優質思政教學項目學生滿意度98%,校企開發國家規劃教材14本,每年為區域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6000名以上,學生資助創業比例達4.5%、就業率達99%以上。
打造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區域產業經濟發展
技術技能創新服務機制不斷完善,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逐漸形成,技術技能創新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圍繞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中小微企業技術改造與更新需求、行業產業關鍵技術問題,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決策咨詢、技術服務、創新創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學校成為推動濰坊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助推器。組建了2支國內一流科技創新團隊,參與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項目20項,完成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孵化高水平師生共創項目28個,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正在全力推進,建成濰坊職業學院鄉村振興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完成省級以上科研立項20項。
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服務國家發展戰略
緊扣服務制造強國、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主動融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改革試驗區、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高端產業聚集區建設,按照“銜接產業、優化布局、重點突破、梯度推進、整體提升”的建設思路,構建起“1+1+3+5”的專業集群發展新格局,在服務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支撐區域產業發展中發揮了示范和引領作用,人才培養水平、服務發展能力達到國內前列。立項國家高水平專業群1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3個。學生參加省級以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63項,建立國際化的機電技術教學資源庫1個,建設“一帶一路”未來技能國際訓練基地2個,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4個。
多元培養分層構建,打造德高技精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F有教職工1000余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近300人,博士、碩士700余人。 學校以推進教師管理綜合改革為動力,以建設高水平雙師隊伍為目標,突出“雙師型”教師個體成長和“雙師型”教學團隊建設,構建分層分類的教師專業標準體系,提升教師多元能力,為實現職業教育現代化、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有力師資保障。學校擁有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名,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名,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名師8名、全國石油和化工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名。聘任俄羅斯工程院院士、“萬人計劃”、“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5名,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獲批國家級“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全國石油與化工職業教育優秀教學團隊1個,新增山東省職業教育“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技藝技能傳承平臺等4個,培育全國石油與化工職業教育教學名師1名、山東省“十佳思政課教師”2名,專業教師雙師素質比例達到91.63%以上,師資結構進一步優化。每年組織300余名專任教師開展實踐鍛煉,教師專業能力、實踐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有效提升。教師在國家級教學能力大賽獲獎4項,在省級教學能力大賽等比賽中獲獎80余項,青年教師在山東省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獲獎18項,100余人次榮獲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及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