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傳民 李晨歌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始建于19 78年,隸屬于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教育廳雙重領導,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管理為主。2019年被認定為國家優質高職院校、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辦學四十余年,學院緊緊圍繞行業和區域發展需求辦學,不斷深化改革,形成了“產學研一體、職場化育人、國際化辦學、現代化治理”的辦學特色。學院先后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省級文明校園、山東省知識產權優勢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學院牽頭成立了山東省智能制造職業教育集團、“一帶一路”紡織服裝職業教育聯盟、齊魯職業院校校長聯席會議,建設了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中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等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平臺。
該院學生歷次參加省賽與國賽成績優秀,獲國賽一等獎18項,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1項,獲省賽一等獎34項。“職業素養高、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山科品牌效應形成。近兩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7.86%、專業對口率81.27%,畢業三年職位晉升比例達59.92%,用人單位滿意度達100%。畢業生就業于大企業,中國中車、一汽-大眾、濰柴動力、煙臺萬華等龍頭企業畢業生占27.18%,為山東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堅持產學研一體辦學
學院堅持以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為統領,以國家級、省級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為依托,對接區域經濟發展,推動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協同育人,逐漸探索出一條“集團對接、多元融合、校企聯動、協同育人”的校企合作之路,有效地促進了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開創了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學院貼近區域發展需求設置專業,聚焦山東制造強省建設,打造智能制造特色鮮明的專業集群,使學院專業結構與區域產業結構實現有效對接。開設紡織服裝、機電工程、機械制造、信息工程、生物與化學、汽車工程、建筑工程、藝術傳媒設計、商務外語、經濟管理等11個專業群53個專業。學院高水平專業(群)集取,其中國家“雙高計劃”建設A類專業群1個、國家骨干專業7個,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專業群3個、省級品牌專業1個、特色專業6個、品牌專業群3個,“3+2”專本貫通培養專業4個。省級及以上優質專業占專業總數的70.6%。
2017年12月,學院牽頭組建山東省智能制造職業教育集團,吸引省內外165家企業、31家高校、職業院校,11家行業協會加入集團。學院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激發活力,健全機制,通過集團的組建,不斷加強校際、校企之間以及學校與行業協會、科研機構之間的密切合作,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資源共享,有效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2018年集團被省教育廳認定為“山東省骨干職業教育集團”,2020年入選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2020年,學院牽頭成立了“一帶一路”紡織服裝職業教育聯盟。
學院與北京交通大學—中安聯合集團、浪潮集團共同組建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試點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與魯泰集團共建“魯泰學院”,積極推進魯泰學院“廠中校”模式;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捐贈價值1000萬元設備,共建“山科-歌爾學院”。與歌爾股份有限公司、魯泰集團合作的專業被省教育廳認定為“山東省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示范院校和企業”。
學院作為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山東省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現有省級現代學徒制專業4個,國家級現代學徒制專業3個、校級現代學徒制專業6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探索,順利通過山東省教育廳驗收,典型作法在全國職業院校現代學徒制及試點院校成果展示培訓班、山東省推進現代學徒制工作研討會上作典型交流。
2016 年12月,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基地(以下稱 “基地”)經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六部門聯合批復籌建,建設周期為五年(2017-2021年),預算投資1.26億元,規劃建筑面積19300平方米。基地圍繞山東省智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服務于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面向全省職業院校、行業企業,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路徑,建設設備條件與產業技術發展同步、區域共享機制先進、培養培訓質量高的省級公共實訓基地,2020年被省工信廳認定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
2019年7月,省工信廳安排專項資金3000萬元,支持學院與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共建山東省智能制造公共實訓中心。引進西門子“數字化”雙胞胎技術,結合當前西門子最先進的自動化技術產品和數字化平臺軟件,建成了包括小型PLC實訓室、綜合自動控制實訓室、機電協同實訓室、工業軟件實訓室、工業網絡實訓室、過程控制實訓室、數控虛擬調試實驗室等七個先進實訓室,打造一流數字化實訓示范中心。重點培養在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方面的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基地在省內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新技術培訓,機電、信息類學生實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學院攜手中國中車、一汽-大眾、煙臺萬華、齊魯制藥、魯泰集團、歌爾股份、聯想集團、濰柴動力等500余家龍頭骨干企業構建起產學研協同育人的工作平臺,建立校外產學研實踐基地,開展多方位、多樣化的校企合作。近六年畢業生30%就業于大企業,中國中車、一汽大眾、齊魯制藥、中鐵建、中建港集團等龍頭企業連年預訂畢業生。
創新實踐職場化育人模式
聚焦制造類工匠型人才培養,學院新提出“職場化+信息化”育人理念,構建了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創新實踐、素質養成、價值積累的“五位一體”課程體系。按照“能學輔教”原則,開發職場化與信息化融合的現代職教課程,校企合作建設了670個校內外實訓基地、55個虛擬仿真實習實訓系統,形成職場育人環境;建設了一支“三種能力、三重角色”良師團隊;實施“線上、線下,職場化”教學模式改革;構建了“大愛厚德、善思精技”的職場化育人文化。學院相關成果獲3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院積極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形成新型教學資源供給體系。學院建有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77門;主持國家級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參與24個,主持省級資源庫3個。目前,學院開發有813門網絡在線課程,學院信息化教學改革入選教育部職業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戰略研究案例,走在了全國同類院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