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梅 ,陳小平 ,蒙其其
作者單位:1 嘉應學院醫學院,廣東 梅州 514031;2 廣東省山區特色農業資源保護與精準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梅州 514031
急性腮腺炎為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由腮腺病毒引起。該病的臨床表現以腮腺非化膿性炎癥和腮腺區腫痛為主,冬季和春季發病率較高,多發于兒童和青少年,臨床上多以對癥治療為主,兼顧抗病毒治療的方法進行干預治療。復方仙人掌軟膏是我院的自制制劑,主要由仙人掌總黃酮 30份、青黛 6 份、冰片 1 份和軟膏基質構成,以三氯叔丁醇為防腐劑、月桂氮酮為促滲透劑、維生素 C 為抗氧化劑,用于急性腮腺炎的輔助治療,臨床療效較好。實踐證明仙人掌汁液外敷或與青黛、冰片合用治療腮腺炎療效顯著。仙人掌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健胃止痛,鎮咳的功效,仙人掌總黃酮可以明顯抑制腫脹反應及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可減輕局部炎癥反應,其活性大小與總黃酮的劑量呈正相關,輔助治療流行性腮腺炎。青黛性味咸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抗炎 鎮痛等功效。青黛的抗炎鎮痛作用能夠有效緩解腮腺疼痛,其抗病毒作用則能有效對抗腮腺炎病毒。冰片具有通諸竅 ,散郁火,消腫止痛的功效,能夠有效減輕腮腺炎所致的腫脹及疼痛。為了提高病人用藥的依從性,保證制劑的工藝和質量穩定,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本實驗于 2019年 6―12月優化復方仙人掌軟膏的制備工藝并測定其總黃酮含量,初步評價該軟膏劑質量,為該劑型的后續研究開發提供參考。
1.1 儀器
MS103DU 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KDC-140HR 型高速冷凍離心機(安徽中科中佳公司);Zetasizer Nano ZS90 粒度及電位測定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UV-1800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85-2型恒溫磁力攪拌器(金壇市新航儀器廠)。1.2 材料
化妝品級液體石蠟(批號 P823840)、醫用級白凡士林(批號 V820408)、藥用級水溶性月桂氮酮(批號 A800359)、藥用級甘油(批號 G810575)、藥用級十二烷基硫酸鈉(批號 S817788)、藥用級三乙醇胺(批號 T819271)、藥用級維生素 C(批號A800295)、藥用級硬脂酸(批號 S817777)、藥用級單硬脂酸甘油酯(批號 S818124)、藥用級三氯叔丁醇(批號 T832418)和藥用級 AB-8 大孔吸附樹脂(批號A875381)均購于上海麥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蘆丁(批號 B20771,純度≥98%)購于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食用仙人掌干品(批號 201910501)購自安徽亳州藥材市場,經嘉應學院醫學院附屬醫院張正偉副主任中藥師鑒定為 米邦塔仙人掌Opuntia Milpa
Alta,青黛(批號1001818)和冰片(批號 1001903)由廣東恒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經鑒定符合中國藥典 2015年版相關項下規定。2.1 仙人掌總黃酮的提取及純化
取仙人掌粗粉5.0 kg,加入 10 倍量 70% 乙醇浸泡 30 min,回流提取2 h,過濾,濾渣重復提取 1 次,過濾,合并 2 次提取液,提取液經減壓濃縮至密度為 1.02~1.03 g∕mL(按總生藥量計為 0.5 g∕mL),備用。取 AB-8 大孔吸附樹脂裝柱(5 cm×50 cm),預處理后,將上述提取液以1 BV∕h 進行上柱、吸附,用 1% 三氯化鐵乙醇溶液檢測流出液,待反應呈陽性停止上樣。依次用 5 倍柱體積的水、30% 乙醇、70% 乙醇以 1 BV∕h 進行洗脫,收集 70% 乙醇洗脫液,經適當減壓濃縮后冷凍干燥,得到棕色粉末 105 g,即為仙人掌總黃酮,備用。2.2 軟膏基質的制備
按基質處方量分別稱取油相、水相于燒杯中,在水浴鍋中加熱至 75 ℃,攪拌均勻;控制水相溫度高于油相溫度 2~3 ℃,維持油相溫度在 75 ℃下將水相緩慢加入到油相中,攪拌均勻,置磁力攪拌器中攪拌 5 min 至冷凝。2.3 處方評價方法
2.3.1 外觀評價 本實驗采用多人評分取平均值的形式對軟膏的色澤均勻度、質地細膩度、涂抹分散性、清洗容易度進行評分,各占 10 分,總分 40分。評分細則:8~10 分表示色澤均勻,細膩無顆粒感,易涂抹和清洗;5~7 分表示均勻度一般,有稍微顆粒感,較難涂抹和清洗;4 分以下表示不均勻,存在明顯色塊,粗糙有顆粒感,難以涂抹清洗。
2.3.2 離心穩定性試驗 取基質 3 g 置于 10 mL 離心管中,2 500 r∕min 離心 30 min 后取出,涂抹于載玻片上 ,觀察其有無油水分層 、破乳及變粗等現象。10 分以下為出現變粗、破乳、油水分層等顯著異常現象;10 分以上無顯著異常現象,總分 20 分。
2.3.3 耐寒耐熱試驗 取基質 3 g 裝入密閉的塑料盒中,分別置于-18 ℃冰箱中靜置 24 h 和 55 ℃烘箱中恒溫 6 h,取出觀察樣品是否出現變粗、破乳以及油水分層等現象。10 分以下為出現變粗、破乳、油水分層等顯著異常現象;10 分以上無顯著異常現象,總分為耐寒試驗與耐熱試驗各 20 分。
2.4 基質配比篩選
根據文獻報道,參考其他中藥軟膏劑基質中油相、水相和乳化劑的用量,暫擬定 6種不同的基質處方(見表1),制備軟膏基質,以“2.3”項下內容為評價指標,結果顯示處方 5 評分最高,因此,選定處方 5 作為待考察基質處方。然后對基質成型性影響較大的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硫酸鈉用量進行單因素實驗考察。固定基質中其他成分的用量不變,改變 1 種成分的用量,并按“2.2”項下方法制備軟膏基質。以“2.3”項下內容為評價指標,優選每個因素的最佳用量范圍。單因素結果顯示當硬脂酸用量為 1.0 g、3.0 g、5.0 g,單硬脂酸甘油酯用量為 1 g、1.5 g、2.0 g,三乙醇胺用量為 0.12 g、0.14 g、0.16 g,十二烷基硫酸鈉用量為 0.10 g、0.12 g、0.14 g 時,均能形成表面光滑、均勻細膩、涂布性能好、易于清洗且穩定性較好的軟膏基質,符合軟膏劑基本質量要求。2.5 正交試驗
根據單因素考察結果,選取硬脂酸(A)、單硬脂酸甘油酯(B)、三乙醇胺(C)和十二烷基硫酸鈉(D)的用量為考查要素,按 L(3)因素水平表(見表2),進行正交設計試驗,以“2.3”項下內容為評價指標,對正交試驗結果計算并比較綜合評分,篩選軟膏最優處方組成及用量,結果見表3,4。從表4中直觀分析的R
值可得,A、B、C、D 四個因素對軟膏成型的影響大小為 A > D > C > B,最佳基質處方用量為 ABCD。表5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A、B、C 和 D因素即硬脂酸、單硬脂酸甘油酯、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硫酸鈉的用量對軟膏成型性的綜合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因此,綜合分析確定軟膏的最優處方組成為 ABCD。即硬脂酸用量為 1 g、單硬脂酸甘油酯用量為 1 g,三乙醇胺用量為 0.16 g、十二烷基硫酸鈉用量為 0.14 g。
表1 復方仙人掌軟膏制備基質處方篩選結果∕g

表2 復方仙人掌軟膏制備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g

表3 復方仙人掌軟膏制備 L9(34)正交實驗結果

表4 復方仙人掌軟膏制備直觀分析結果

表5 復方仙人掌軟膏制備方差分析結果
2.6 乳化溫度和時間的確定
報道顯示軟膏劑的乳化溫度一般為70~95 ℃,乳化時間一般為 5~10 min。按照最佳基質處方用量制備軟膏基質,考察不同乳化溫度和時間對軟膏基質成型性的影響,以“2.3”項內容為評價指標結合粒徑大小和分散性系數(PDI 值)綜合分析。結果顯示乳化溫度為 75 ℃和 85 ℃時制得的軟膏外觀均勻細膩、易涂抹、易清洗;乳化溫度為 90 ℃時軟膏較難清洗和涂抹,膚感較差;乳化溫度為 75 ℃、乳化時間為 5 min 時制備的軟膏粒徑和 PDI 值較小,細膩松軟,有光澤,外觀良好。因此,選擇乳化溫度 75 ℃,乳化時間 5 min。2.7 復方仙人掌軟膏的制備
分別稱取硬脂酸 1.0 g、單硬脂酸甘油酯 1.0 g、液體石蠟 3.0 g、白凡士林1.5 g 于燒杯中,作為油相;另稱取甘油 3.0 g、十二烷基硫酸鈉 0.14 g、三乙醇胺 0.16 g、三氯叔丁醇 0.15 g、月桂氮酮 0.15 g、純化水 19.85 g,作為水相。精密稱取 1.5 g 仙人掌總黃酮加入到水相中,0.3 g 青黛研磨成極細粉后加入到油相中。將水相與油相分別在 75 ℃下攪拌至混勻,維持油相溫度在 75 ℃,將水相緩緩加入到油相中,待基質冷至 40 ℃時加入用0.5 mL 無水乙醇溶解的冰片 0.05 g 和維生素 C 細粉0.05 g,邊加邊攪拌,置磁力攪拌器中繼續攪拌至冷凝,即得淺灰色軟膏。2.8 驗證實驗及初步質量評價
采用最佳處方配比,放大 10 倍量,按“2.7”項下方法分別制備復方仙人掌軟膏,共制備 3 批,按“2.3”項下的評價方法對軟膏色澤均勻度、質地細膩度、涂抹分散性、清洗容易度和穩定性進行考察。結果見表6,三批驗證試驗所制備的軟膏細膩均勻,無粗糙感,膏體松軟,稠厚適中,有光澤,易涂展,質量穩定。稱取 1 g 軟膏于燒杯中,蒸餾水稀釋 400 倍,混勻呈淺灰色液體,粒徑測定實驗結果顯示軟膏劑平均粒徑為 633.5 nm,PDI 為 0.531,表明該軟膏的平均粒徑較小、分布均勻,符合軟膏劑粒徑要求。
2.9 復方仙人掌軟膏總黃酮的含量測定
2.9.1 總黃酮測定方法 參照文獻[19],取一定體積的樣品溶液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加 70% 乙醇至6 mL,加 5% 亞硝酸鈉溶液 1 mL,搖勻,放置 6 min,加 10% 硝酸鋁溶液 1 mL,搖勻,放置 6 min,加 4% 氫氧化鈉溶液 10 mL,加 70% 乙醇至刻度,搖勻,放置15 min,以不加仙人掌總黃酮的空白制劑按上述操作得到空白溶液,在 510 nm 處測定溶液吸光度。
2.9.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蘆丁對照品 25 mg 精密稱定,置 25 mL 容量瓶中,加 70% 乙醇適量,超聲30 min 使其完全溶解,放冷至室溫,70% 乙醇定容至刻度,即得 1 g∕L 的對照品溶液。
2.9.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復方仙人掌軟膏 5.0 g,加入 70% 乙醇 80 mL,水浴回流 1 h,微孔濾膜過濾至 100 mL 量瓶中,加 70% 乙醇稀釋至刻度,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該供試品溶液 1 mL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按“2.9.1”項下步驟測定分析。
2.9.4 標準曲線關系考察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 0 mL,0.25 mL,0.5 mL,1 mL,1.5 mL,2 mL,2.5 mL 分別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按“2.9.1”方法進行測定。以第一瓶溶液作為空白對照調零,以蘆丁濃度C
為橫坐標,吸光度A
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到回歸方程:A
=11.546C
+0.009 6,R
2=0.999 5。結果表明蘆丁在 0.01~0.10 g∕L 范圍內呈良好線性關系。
表6 復方仙人掌軟膏制備驗證實驗結果
2.9.5 精密度試驗 精密量取對照品溶液 1 mL 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連續測定 6 次吸光度,計算相對標準偏差(RSD)值。結果顯示其 RSD 為 0.45%,結果表明該方法儀器精密度符合分析要求。
2.9.6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次(1901)軟膏樣品 6份,按照“2.9.3”項下同法操作,測定各樣品的吸光度,計算其總黃酮含量。結果顯示其計算值的 RSD值為 2.05%(n
=6),說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2.9.7 回收率實驗 稱取已知含量的軟膏 2.5 g,平行稱定 6 份,加入對照品適量,按照“2.9.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計算其加樣回收率。結果顯示,總黃酮的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3.60%,RSD 值 為2.40%(n
=6),表明該方法準確可行。見表7。
表7 復方仙人掌軟膏總黃酮的含量測定回收率實驗結果(n=6)
2.9.8 含量測定 分別稱取各批次樣品 5.0 g,按照“2.9.3”項下制備供試品溶液,平行制備 3 份,依法測定并計算其含量。3 批樣品的總黃酮量含量分別為(32.62±0.15)、(33.19±0.23)、(31.46±0.09)mg∕g,平均含量為(32.42±0.77)mg∕g,其 RSD 值 為 2.39%,結果表明該方法制備的軟膏質量穩定。見表8。

表8 復方仙人掌軟膏總黃酮的含量測定結果(n=3)
軟膏劑具有涂展性和黏附性良好、安全、不良反應少等優點。經皮給藥相對較為安全,病人的用藥依從性較高,不良反應發生少,在治療流行性腮腺炎時,能夠持續對腮腺部位產生長效作用。在 O∕W 型乳膏劑基質中,多選擇十二烷基硫酸鈉、三乙醇胺、聚山梨酯 80 作為乳化劑。本實驗從 6 種較為常用的軟膏基質處方篩選出十二烷基硫酸鈉、三乙醇胺合用作為乳化劑。在考察乳化溫度和乳化時間發現,乳化溫度為 90℃時,乳化時間為 5 min、10 min、20 min 時制備的軟膏難以清洗和涂抹,黏稠度大。推測原因為在磁力攪拌器的作用下,隨著溫度和時間的增加,基質中的水份逐漸減少,乳化程度逐漸增大所致。
本實驗在前期預實驗的基礎上,采用正交設計法確定最佳基質處方,同時考察乳化溫度和時間對基質成型性的影響,對復方仙人掌軟膏進行制備工藝優化,最終得到淺灰色軟膏。質量評價研究表明該法制備的軟膏細膩均勻、質量穩定。本實驗確定了復方仙人掌軟膏的制備工藝并初步評價該軟膏劑質量,進一步擴大和開發了仙人掌的藥用價值,為該制劑的后續開發提供了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