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基準是制定生態環境標準的科學依據,是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石和尺度。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由于人口增多、城市化進程加快、資源和能源消耗增長,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訴求日益增強。我國環境基準研究的長期滯后性已成為制約我國環境標準科學性瓶頸。面對“美麗中國”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需求,必須明確未來環境基準科技發展的總體戰略,從科學性、前瞻性、戰略性和全局性角度對環境基準的發展態勢研判,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安全風險防范提供科技支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第十二條明確提出了“國家支持對土壤環境背景值和環境基準的研究”,為建立健全國家環境基準體系、推動環境基準工作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土壤環境基準是我國生態環境基準工作的核心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制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基礎和科學依據,也是整個土壤環境保護和管理體系的根本。迄今為止,我國可用于環境管理的土壤環境基準基本上處于空白。加快土壤環境基準研究,形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完整、科學和實用的土壤環境基準及其技術支撐體系,既是支撐我國土壤環境管理和風險管控的重大需求,也是我國生態環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研究課題。
為了給我國從事土壤環境基準相關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該研究領域的深入發展,更好地梳理該領域的成果,分享該領域的新發現、新技術與新方法,《生態毒理學報》編輯出版了本期“土壤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專輯,集中報道了我國該領域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我們有幸邀請到國內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撰寫相關綜述和研究論文。
該專輯內容涉及:1)土壤環境基準與標準制定的理論和方法;2)土壤污染環境風險評估理論和技術;3)環境基準相關的調查、實驗、推導和校驗;4)土壤污染物特定受體和毒性重點的篩選方法等。從人體健康、土壤健康、陸生生物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地下水安全等不同角度,報道了我國土壤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我們相信,在國內相關領域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土壤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管理和技術體系指日可待,這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土壤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技術水平。
該專輯的成功出版,得益于編輯部全體成員和匿名審稿人的辛勤工作,以及論文作者及其單位的大力支持,在這里一并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本著科學精神傳承和學科交流創新的宗旨,該專輯論文涉及的研究領域較為廣泛,受限于我們的學識,所編選的論文難免存在不足,懇請讀者包容和指正。

成都理工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