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琦
(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 453007)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如何解釋用顏色編碼物體的信息。這種系統在很多領域都很普遍:在醫院,注射器的顏色代表不同類別的麻醉藥物,腕帶的顏色代表不同類型的患者風險;在動物收容所,籠子標志的顏色表明動物有多難對付;在垃圾分類方面,垃圾桶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種類的需要丟棄的物品。顏色對于交流來說是一種有用的視覺特征,因為它可以在很遠的地方被迅速觀察到,并且它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信息,從“小心接近這個動物”到“把紙放進這個箱子里”。然而,在顏色和概念之間沒有一對一的映射關系的情況下,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才能最有效和高效地用顏色編碼信息。
筆者通過調查觀察者如何解讀垃圾箱中的顏色編碼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發現人們期望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來區分不同的丟棄對象,如紙、玻璃、垃圾等。通過理解人們知覺特性映射到抽象的概念的原則,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原則使視覺交流更加有效和高效。筆者研究了垃圾分類領域中的垃圾分配問題:參與者看到顏色不同但沒有標簽的垃圾箱時,他們將使用哪個垃圾箱來丟棄不同種類的可回收物和垃圾。
人們可以解釋用視覺特征編碼的復雜信息。他們知道天氣圖上的紅色斑點標志著即將來臨的暴風雨,紅色的牛奶盒表示容器里裝的是全脂牛奶。有了這種能力,人們就用顏色來傳達重要的和敏感的信息。例如,2017 年的一項分離連體嬰的手術方案使用了綠色和紫色的帶子來標明哪些監視器和設備是專用于連體嬰的,這大概是為了避免在手術中混淆。
顏色是可以用來傳達抽象信息的視覺特征之一,其他視覺特征包括大小、紋理、方向和形狀。顏色在信號傳遞方面特別有用,因為它可以從遠處快速觀察到,而且提供了獨立于空間結構的有意義的信息。在自然界中,面部顏色的變化可以獨立于面部特征的情緒狀態之外,水果顏色的變化可以獨立于形狀的變化;在人工制品中,字體顏色的差異可以在不影響文字可讀性的情況下,在符號和地圖上表達不同的含義,人們甚至會根據用于提供作業反饋的墨水顏色來推斷學生能力和教師能力。與目前的研究最相關的是,垃圾箱表面顏色的差異可以在不干擾人們將要把物體放入垃圾箱的情況下,指示不同種類的垃圾箱。
然而,解釋顏色是復雜的,因為在自然界或人造世界中,顏色和概念之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一方面有一對多映射的關系,也即相同的顏色與多個概念相關聯,例如,紅色與成熟的蘋果、草莓、火相關聯。另一方面存在多對一映射的關系,也即許多顏色與同一個概念相關聯,例如紅色、黃色和綠色的深淺與成熟的蘋果相關聯。那么,觀察者如何從顏色中解讀可靠且有意義的信號呢?
筆者通過研究觀察者在不同的顏色編碼系統中解釋顏色來解決這個問題。當人們試圖通過視覺媒體,例如圖表、地圖、符號和人工制品來進行交流時,兩種截然不同的任務出現了。一種是編碼任務,設計師選擇感知特征來表示設計的概念,另一種是解碼任務,觀察者解釋感知特征如何映射到設計中的概念。理想情況下,觀察者將能夠解碼設計者編碼的相同信息。這種解碼能力取決于編碼與人們預期映射匹配的程度。例如,條形圖的顏色與所代表的水果顏色相匹配,例如香蕉黃、藍莓藍。
垃圾分類標準及其視覺傳達設計是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系統的基礎,垃圾的科學分類是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的基礎,垃圾類型的標準色和標識是形象直觀表達垃圾類型特征的語言。目前,中國社會正在強力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處理工作,但是缺乏科學的垃圾分類標準設計,既不符合“零廢棄”的長遠目標,又容易造成公眾認知混亂。國務院辦公廳26 號文件《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要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垃圾分類類別、品種、投放、收運、處置等方面要求。該文件鼓勵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設計符合實際的垃圾分類標準。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中把垃圾歸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四大基本品類。
色彩是第一印象,最具視覺沖擊力,說明性也最強。因此,應當選用與垃圾類型特征存在聯系的色彩表達垃圾類型。為4 類垃圾類型選用4 個色相作為標準色,采用主色和副色的組合,用最少的色彩最明確地表達類型特征,既減輕了受眾的認知和記憶負擔,又不會破壞環境氛圍,使人類對垃圾類型易記好分(見圖1)。

圖1 根據垃圾分類設計垃圾桶標識顏色
傳統的垃圾箱設計標準選擇單色,本設計根據垃圾分類和認知規律選用主色和副色組合,是對傳統標準色設計的突破和創新。
《顏色推理框架》提出,人們根據儲存在頭腦中的顏色概念聯想來對顏色進行推理。不同種類的色彩推理過程都是在相同的內部表征上進行的。在此,我們旨在了解顏色和概念之間的映射關系,在垃圾分類領域研究了垃圾箱顏色的推理設計,其中顏色編碼系統將不同顏色的垃圾箱映射到不同種類的待丟棄物品。
我們提出并評估了關于人們如何執行分配顏色推理的兩個假設。當給人們一個物體,并要求他們將它映射到一組給定顏色中的一種顏色時,局部分配假說預測,他們只會將物體與與之關聯最緊密的顏色匹配。這意味著如果顏色對兩個物體來說是最強的關聯,兩個不同的物體可以映射到相同的顏色。相比之下,整體假設預測人們不僅考慮對象與候選顏色之間的關聯強度,而且考慮所有其他對象與顏色在顏色編碼系統范圍內的關聯強度。如果能夠為所有對象帶來更好的整體配對,那么就可以將顏色與關聯較弱的對象配對。
顏色偏好是視覺體驗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某些顏色普遍比其他顏色更受人們喜歡。先前的研究提出了基于生物適應的解釋和色彩情感。我們闡明了一種生態價值理論——顏色偏好產生于人們對與顏色相關的物體的平均情感反應。經測驗,為這一理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人們喜歡與他們喜歡的物體密切相關的顏色,例如,藍色,天空晴朗,水清凈;不喜歡與他們不喜歡的物體密切相關的顏色,例如,棕色與糞便和腐爛的食物密切相關的顏色。相對于替代理論,生態價論更符合數據,也為顏色偏好提供了更合理、更全面的因果解釋。
色彩偏好是視覺體驗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影響著各種各樣的人類行為,例如買車、選擇衣服、裝飾房屋和設計網站等等。因此,在進行垃圾分類垃圾箱設計時也應當從生態價值理論研究使用者的顏色偏好。
本研究的結果支持人們在解釋顏色編碼系統時進行分配顏色推理的概念。通過理解人們是如何做出這種顏色推斷的,就更容易預測觀察者的期望,并創造出更容易被觀察者理解和接受的視覺媒體。同時,基于生態價值理論,從人類的顏色偏好出發,設計出用于垃圾分類的垃圾箱,用理論指導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