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指要
一、材料的命題特點
1.文本。
2020年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材料為多則材料(卷Ⅰ、卷Ⅱ)和單則材料(卷Ⅲ)。從單則連續性文本到多則非連續性文本,不僅使高考閱讀更加貼近、適應當今人們的閱讀實際,而且對考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取材。
高考實用類文本在多個領域及現實生活中取材,如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等。命題特點有二:一是在內容上,貼近現實生活,厚植家國情懷。如2020年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決戰脫貧攻堅”等重大主題。二是在形式上,信息呈現方式多樣,有文字,有圖表。這充分體現了實用類文本閱讀取材的時代性和多元性。
3.試題情境。
2019年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題的命制,情境都設定在文本之中;而2020年試題的命制,情境則由文本之中向文本之外延伸,將命題設置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著力引導考生在更廣闊的視野中探究問題,在更開放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為考查和提升考生的語文學科素養開拓了更大的空間。由于材料本身的拓展延伸以及開放的問題情境,考生在回答材料梳理類題目時,要特別注意審題。
二、答題的基本思路
解答實用類文本閱讀簡答題的基本思路是“審讀題意,把握指向——掃描文本,搜集信息——梳理要點,規范作答”。
1.把握信息,審清題干。
要把握文本信息,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學會分析句子主干。文本都是由句子組成的,準確分析出句子的主干,就能將長文讀短,這樣就容易把握文本信息了。“審清題干”就是要明確題干提出的問題,明白了這些問題,就有了篩選的方向。
2.鎖定范圍,對照篩選。
鎖定了篩選信息的范圍,就可以采用“題文對照”的方式進行篩選。在題干要求確定的檢索范圍內,瀏覽原文,篩選出符合題干要求的答案要點,篩選結果要充分體現對原文的忠實。有的文本信息分散在文本各段落之中,還需要把篩選出來的信息進行抽象概括,分類合并,去粗存精,重組整合。
3.劃分層次,歸納要點。
就是將原文中的大段文字變成按要點列出的答案,要做到條理清晰,語言簡練。若答案分散在多個文段,可采用先羅列,再“合并同類項”的方法。
【姜有榮/供稿】
考場文本
材料一:
大學生最為滿意的分別是教師職業精神、同學關系、貧困生資助、師生關系、處理不誠信行為的規則、學校校風等6個方面。此外,本科生對學習場所、信息化資源、考試評分規則、運動場地與體育設施等方面滿意度高;高職學生對重視育人、重視專業技術技能培養、實習管理、實習實踐等方面滿意度高。這些方面能夠得到學生的高滿意度,其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國家宏觀教育政策的重視以及政策效力的顯現。
擔任過學生干部、學習努力程度越高、學習成績越好的學生對高等教育的滿意度越高,說明滿意度是可以通過學生個體的進步而提高的。而學生對學校提供的創業支持、學校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校管理部門辦事效率等方面的滿意度不高,說明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還需繼續加強。
(摘編自《全國高等教育滿意度調查報告》)

材料二:
調查表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總體積極健康,呈現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大學生群體人生態度積極,樂于奉獻,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較高,大多數大學生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正確的政治觀念,道德認知狀況良好,具有強烈的道德意愿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同時,也發現大學生群體存在一定的享樂主義傾向,對有關思想理論問題存在一定的模糊認識,道德意愿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較大。如15.2%的大學生贊同“生死由命,富貴在天”的宿命論觀點;16.2%的大學生贊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拜金主義觀點。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較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在道德觀方面,對“攙扶跌倒老人”心存擔憂的大學生中,82.5%是因為社會上借此訛人的事件很多。在準確把握各類環境影響的基礎上,多方聯動,幫助改善大學生學習生活條件,不斷強化正面宣傳,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積極儲備并充分發揮環境化人的正能量,發揮核心價值觀在環境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無疑是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途徑。
(摘編自《2016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查分析》)
材料三: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面對變化迅猛、日新月異且競爭激烈的社會,現代大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諸多心理問題出現并呈上升趨勢。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自身的發展,而且關系到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大學生犯罪率逐步增加等不良現象,都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非常大的關系。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正處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轉變的過渡期,很多矛盾沖突都會出現,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些矛盾,尋找平衡點,就會出現心理障礙,產生心理問題。對大學生心理素質進行培養,以滿足社會對綜合性高素質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為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同時,我們也相信,在社會、學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大學生群體會日益壯大,為社會承擔起更多的責任,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摘編自陳琳娜《現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分析》)
圈點評注
材料一的圖表顯示,本科生對國家的貧困生資助制度的實施最為滿意,對學校的課程教學情況最不滿意。本科生滿意度最低的十個方面里,課程教學、師資力量等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方面較多。此外,大學生對高等教育的滿意度,可以通過學生個體的進步而提高,國家政策對提升滿意度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材料二中,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總體比較健康,態度積極,樂于奉獻,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應多方聯動,積極發揮環境育人的正能量。
從材料三看,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意義重大,但這不一定就能滿足社會對優秀人才的需求,因為優秀的人才還需有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
閱讀速解
針對大學生群體思想方面存在的問題,學校和社會應該采取哪些應對措施?請簡要概括。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