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棟
摘 ?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自身的生存環境越來越重視。但是因為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人們的生存環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壞。為了改善這一狀況,需要加大林業栽培的工作力度。而林業資源作為自然資源的組成部分之一,若不加大管理保護力度,很容易使人們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基于此,研究了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培育技術;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7-0096-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53 ? ? ? 文獻標志碼: B
隨著造林技術的不斷發展,林業栽培工作及造林工作已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森林資源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能保護大氣環境,還可以避免水土流失。因此,林業主管部門應重視林業培育工作及造林工作,同時不斷加強相應的林業栽培技術及森林管護措施研究。另外,隨著病蟲害種類的逐漸增多,病蟲害的發生概率也在不斷加大,因此必須重視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進而為加快林業建設的發展,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促進林業栽培的工作良性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基于此,本文針對林業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研究,并合理地對森林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進行有效的理解與分析,編制可持續控制方案,為進一步保護森林資源與提高綠化覆蓋面積打下良好的基礎。
1 ? 森林培育的重要意義
做好森林培育工作,能夠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特別是對于一些植被覆蓋率低的地區及水土流失特別嚴重的地區,效果尤為顯著[1]。森林培育還可起到防風固沙的重要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風力,增加土地的濕潤度。做好森林培育工作,可以美化周圍的環境,還可以阻擋噪聲,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適的生活、學習及工作環境[2]。
2 ? 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首先,對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意識不夠,監測工作不到位。相關管理人員對林業病蟲害沒有一個合理的認知,從而導致在預防與治理等方面很多工作都不到位,并且在病蟲害發生前也沒有切實可行的處置方案,一旦出現問題就很容易手忙腳亂[3]。另外,在病蟲害的防治技術與管理手段方面都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現象,嚴重缺乏必備的監測、防治設備及通信工具,同時相關檢驗檢疫的儀器不足,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效率不高,同時先進的有效防治手段推廣也不是很到位,一旦出現大規模災情時,很難及時得到控制,若進一步擴大范圍,后果將不堪設想。
其次,由于預防人員沒有一個長期且專業的實踐經驗,就會間接導致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員雖然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但是卻缺乏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在面對病蟲害治理時,很容易出現治理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最后,近年來林業病蟲害的出現頻率與涉及范圍越來越廣,由于技術、人力、資金等條件的約束,病蟲害防治難度也在進一步加大[4]。
3 ? 林業栽培應用的技術
3.1 ? 育苗地的選擇
工作人員一定要選擇適當的育苗地,這是樹苗成活的關鍵性因素。具體在工作人員進行育苗地的選擇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點,應該選擇土壤質量上乘、排水流暢及地勢平坦的地區作為育苗地,還要保證育苗地陽光充足,調查風力大小等因素,減少樹苗被外界環境干擾的概率[5]。第二點,工作人員需要仔細地考察育苗地的交通狀況。對于交通情況進行具體的掌握,可以有效地降低后期施工的難度,還可以為工作人員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3.2 ? 苗種的處理和優化
在培育幼苗的初始階段時,對于苗種的處理工作是提升樹木未來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工作人員應該選擇質量高的母樹樹種,通過工作人員的實踐經驗可以得出,優質的母樹林可以有效促進苗木的培育質量。在苗木選擇結束后,工作人員開始培育母種發芽,如可以通過催芽技術促進樹苗的發芽,這樣的樹苗對于病蟲害的抵御能力也會有所提升[6]。
3.3 ? 定期施肥
定期施肥工作是促進樹木生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助措施,而樹木整體的生長速度和生長態勢都和土壤肥力有著密切的關聯,土壤條件理想不僅能夠提升樹木的生長速度,還能夠增強樹木的抵抗力。樹木栽種后需要定期做好施肥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樹木更好地生長,并為其提供需要的營養元素。而我國更為提倡的是綠色有機肥,需要做好肥料的科學配比,提升施肥的效果。
4 ? 林業栽培應用移植造林的重要技術措施
4.1 ? 修整造林地塊
移植造林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工作人員需要對造林周邊的地塊進行修整。將土地周邊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及雜草和雜木盡數清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移植造林的條件。修整移植造林的地塊可以在造林前后進行,使得土壤的性質向好的方向發展,促使陽光可以更加充分地照射在土地表面,最終可以提高樹木的存活率,使得幼林可以很好地生長。
移植造林地塊的修整主要包括對塊狀物的清理、對帶狀物的清理和對于地塊進行全面清理3種方式。例如噴灑一些化學除草劑,能夠殺死更多沒有用處的生長物。
4.2 ? 把握移植時機
在造林過程中,對苗木進行移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準確把握時機。主要是在北方地區選擇在3—5月進行苗木移植,成活率較高。若錯過最佳時機,會增加造林成本,同時也會降低移植成活率。
4.3 ? 移植造林的主要技術程序
一是插條移植造林方式。插條造林一般是在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進行,冬季過后土壤逐漸解凍,春季樹枝開始發芽的前期為最佳的移植造林時期。以生長1~2年的樹枝最好,粗細程度最好在1.5~2.0 cm,修剪長度為30~40 cm的插穗。插條上半部分的2~3 cm一定要暴露在外部。對于壟作,可以使用塑料膜輔助完成,其中包括整地、作壟及灌水等,將塑料薄膜覆蓋在土地的表面即可。
二是分殖移植造林方式。這一移植造林方式主要是將樹枝及樹干當作原材料,可以進一步減少育苗的成本輸出及時間。移植造林的方式十分簡單,移植造林之后的樹木會更好地生長,并且可以保持樹木良好的遺傳性。但是分殖造林的方式一定要注意地質條件,要求一定要是疏松及濕潤的土壤。
三是在進行苗木移植時,首先為了保證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必須對苗木的根系進行適當的保護,同時移植的過程中應注意減少對苗木造成的損傷,確保移植后的苗木成活率。其次移植大苗時,要對苗木進行適當修剪,同時提供相應的水分,可以對苗木的樹冠噴灑水分,或者保證樹木根系土球的濕潤性,進而滿足其對水分的基本需求,避免蒸騰作用影響苗木成活率。
5 ? 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可持續控制方案
5.1 ? 積極轉變整個森林的防護手段
在進行森林資源工作的管理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重視整個森林的防護理念,并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及概念,爭取將林業病蟲害防治的被動局面進一步進行轉變與控制,并在轉變以往治理手段的同時,逐步加強林業資源的抗逆性。同時在進行防治機制的設定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起對病蟲害的管理、監督及防治等作用,充分利用好政府的相關職能,采用多樣化、多模式的治理手段,明確資金的投入及使用方向,健全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
5.2 ? 加強造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
進行林業病蟲害防治,一般不會在短時間內就取得顯著效果,因此要積極貫徹相關防治理念,充分落實防治手段,加強對于林業的進一步規劃、治理、檢測、驗收,保證整個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有效進行。同時要積極研究與培育抗病蟲害優質樹苗,強化對于優質樹苗的選用。
另外,在造林的過程中,還要進一步保證樹木的多樣性,積極進行混交林種植,從而為提高整個林木資源的抗病蟲害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6 ? 結束語
在我國,進行林業工程建設、苗木的培育及栽植技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苗木的成活率及樹木栽植的質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樹林的質量。所以,管理人員要想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就必須科學選擇播種時間,提升周圍土壤的肥力,做好后續的管理工作,為整個樹林的質量提供基本的保證。同時為了有效提升林木周圍的環境質量,必須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該項工作需要合理地擬訂出相關計劃與相關步驟,并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原則,盡可能降低病蟲害對林木資源所帶來的破壞,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 1 ] 雍繼偉.淺談當前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J].種子科技,2020,38(20):78-79.
[ 2 ] 王佳.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優化措施[J].中國林副特產,2020(5):61-62,64.
[ 3 ] 吳久杰草.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20):92-93.
[ 4 ] 管振朋.淺談當前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8):3117.
[ 5 ] 梅麗華.現代林業育苗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江西農業,2020(18):87-88.
[ 6 ] 董建民.現代林業生產中的苗木育種栽培技術[J].種子科技,2020,38(19):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