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韞
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學經歷,使我領悟到培養創造性人才,離不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就是思維求異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扎根于教師的教學觀念中,已成為對素質教育評判的重要尺度,也成為面對整體發展和主動發展是否體現的重要尺度。在實施標準過程中,教師采取有效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首先,要重視學生在思維發展中的“錯”。
教師應寬容、允許學生犯錯,解放他們的頭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空間。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應鼓勵和引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滿足學生思維軌跡符合教師設計意圖,更不能對學生別出心裁的觀點粗暴否定。只有努力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才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其次,要點撥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重視知識的發現、形成和發展,充分展示師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實現自己。質疑問難是探索知識的起始,也是思維創造的起始。對教師來說,要盡量提出問題,經過師生的思考交融,最終得到解決,這樣學生就不僅可以獲得知識,掌握了科學思維的方法,領悟了科學的精神,還可以在科學的知識中創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再次,要鼓勵學生之間思維“碰撞”。
教師要營造一種開放的學習氣氛,創造思維“碰撞”的氛圍和開放、和諧、積極的研討氛圍。這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合作。為了創造這種氛圍,一方面要采取小組、團體、集體討論等有效方式,改變傳統課堂的組織形式;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課堂范圍,擴大得到校園之外,變小課堂為大學堂。為此,教師還要將課文中的內容與生活結合起來,廣泛吸收社會技術、時事政治等信息,充實、活化課堂知識,增加學生的思維活動的內容、頻率和效率。
最后,要讓學生“跳一跳夠得到”。
在學生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課堂應再增加一個“攀巖”的環節,即讓學生從多個方面踏上原來的基石,創造出新的方法,新的知識,登上新的“制高點”,產生“一覽眾山小”的成就感。
創造思維的觀念要求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潛力,使學生能夠在主動發展的基礎上,取得成功。只有如此,學生的學習 “內驅力”才會運轉起來。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思維定式是創造的大敵。應試教育培養的習慣思維方式,扼殺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是權威的,書本就是正確的,偶有教師試圖改變這種教學方式,便會引起非議。于是,教育又回到習慣力所規定的軌道。思維定式是創造的大敵,教師要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改變學生的思維定式。
2.自由是創造的溫床。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保持平等、和諧的民主關系,使學生愉快地探索新知識。這種手段可以有多種不同,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力,使學生在各種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中處于最為活躍的地位。創造出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使學生無憂無慮地談論問題,分析問題,論證自己的意見,解決問題。
3.興趣是創造的源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努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只有對一件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自愿將自己才能激發出來,只有產生興趣,學生的創造思維才會被點燃,最大程度地激發創造潛力。
4.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創造想象思維的不斷培育與發展,離不開每個學生對其想象創造能力的不斷訓練。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注意啟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想象,使每個學生在其對想象的不斷創造中獲得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超前的創造思想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
5.實踐是創造的目的。任何理論都是為實踐服務的,理論是否正確也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創造思維也是不例外的。實踐能激發人的探尋欲望,又能培養創造思維。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手段可以采用多種形式。
新時期,新的形勢,新的挑戰,創造教育成了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同時,它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培養的途徑與創造思維本身相同,也有許多不知之處,這一點還有待我們不斷在教育教學中發掘與探索。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