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宇
莫言在創作過程中一直是從鄉村的角度出發,其始終保持著村莊之子樸實而謙卑的心,并深深立足于廣闊肥沃的農村土地。英美文學關于莫言作品的評論中,大部分女性形象以東方主義粗略視角下進行部分闡述,很少有評價者會系統地和特別地關注本質。英美對中國文學評論批判立場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學理論體系中的歷史文化話語或意識形態基礎上的,莫言作品中人物的人性與世界性共識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一些差異。對女性角色進行評論時,英美文學評論點沒有將中國背景融入其中,忽略了角色的成長背景,對角色的行為或心理產生了誤解,本來的意思是在嚴峻的環境下角色的堅強抵抗,卻被理解為一種西方范式下的苦難的順從,從而引起對角色的行為或心理的片面誤解。
一、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寫
莫言作品中人物刻畫得多姿多彩,各有各的特點,有熱情隨性的奶奶、有堅韌不拔的母親、有天性純良的孫媚娘、有勇于擔當的楊玉珍等,作品中塑造這些女性形象自由、個性、獨立、堅定、熱情和善良。在莫言的作品中寫作的素材和風格,更多的通過提取角色的生活片段,然后從小處到大處。通過解讀作者作品中描繪刻畫的女性形象,真實地表達出作者對鄉土人情的感情和認知,描繪出在當時時代背景下女性的生活,進而深刻地探索出社會的根源。
在英美文學評論中,莫言作品中所描繪塑造的女性形象是否符合社會集體想象力,這也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實際上,他們對作品進行翻譯評論時,沒有對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深入而系統地分析。換句話說,英美在批評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時,是帶有主觀文學色彩的錯誤解讀與定義。在中國的文學評論中,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著不同的姿態。在苦難的歲月中,她們充分體現出了生命力的自強不息,并成為她們生命中的不朽傳奇。
二、英美文學對莫言作品中人物的錯誤解讀
莫言作品中女性是受到重壓的弱勢受害者,是為了生存而抵抗奮斗的人物,還是個性解放的先鋒,這是首先要討論的問題。如莫言作品《豐乳肥臀》《紅高粱家族》,對一個作品中的人物進行解讀時,要根據背景、時間、人物、地點以及必須按照行為和心理學的順序對人物性格和秉性進行分析。
(一)英美文學對于《紅高粱》的錯誤解讀
美國學者認為莫言的作品中透露的是崇拜父系和歸屬母性,認為《紅高粱》這一作品中,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既豐富多彩又含糊不清,如:對余司令和爺爺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既體現出生命的頑強不屈,又含有人性本身的復雜多樣,以及人生功名利祿的追求;對奶奶人物的塑造中闡述了一個女性決心為自己的命運挑戰傳統道德觀念。作品中的奶奶被自己的父母嫁給一個麻風病人,而僅僅是為了獲得一頭騾子,不久就有外遇后殺了麻風病丈夫。作品中最后爺爺和奶奶臨終之時有一段內心的獨白:對正道和貞潔、邪惡和善良提出了質問,沒有人告訴自己如何去做,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自己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為了追求愛與幸福無所畏懼,不因懲罰和罪過而膽怯退縮。在作品中最先介紹了奶奶的遺言,按照順序對語句進行排列,給讀者的信息則是女孩只是為了自己的命運,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如此,奶奶在臨終之際對自己年少時出軌之事坦然之情便可理解,奶奶未曾對往事有過絲毫地辯解與推脫。因此,作品中奶奶的人物刻畫是具有獨立意志的堅強女性,一生中對自由也是十分渴求的,如此對奶奶的人物理解就合情合理。
女孩對未來丈夫的夢想就像春天,此情景描述與奶奶見到轎夫的場景吻合。小說中描述的是奶奶未出嫁之前并未知曉單家的公子是一位患病的人。結婚后,她才看到了丈夫患有麻風病的臉,父親接自己回門之時,因為一頭騾子而喜出望外,這時使這個女孩感受到了命運對自己是多么殘酷,在回去的路上也就接受了爺爺。父親因為一頭騾子而舍棄女兒的幸福,僅僅是因為父親貪圖錢財,而文中的騾子貫穿了小說的全文,推動故事的發展。從具有西方價值觀角度審視中國的文學,身體抵抗的重要性被大幅度地夸大了,刻意將人物性格的解放理解為正常事件,而對精神層面的抵抗則被淡化了,而忽略了中國女性在時代背景下的解放與蛻變的過程。作者的民族批評和憂慮統一為人類的普遍行為和共同感受,盡管從表面上看似乎已經就文學意義達成了共識,但是當它真正體現在文化中時,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誤解。
(二)英美文學對于《豐乳肥臀》的錯誤解讀
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差異,因此不能用自己的文化特色以偏概全地解讀其他文化。在美國動漫《花木蘭》中有這樣一個鏡頭,花木蘭最后辭官和皇帝擁抱,皇帝準其辭官回歸故里,此情此景也僅僅在國外的影視中得以展示,在中國的文字和影視中斷然不會出現。西方的文化和社會存在的現象是人權至上,完全有可能質疑一個人是否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但是,在中國的史書記載中曾提到,身體發膚,都受之于父母。在莫言的作品中,無論是早年還是近幾年,對祖母的贊美都是女性自立的典范和個人解放的先鋒,這些都是對中國女性命運的哀嘆和人文關懷。從西方的思想來看東方故事,身體抵抗的意義被夸大了,個性的斗爭和勇敢被認為是平常之人行做平常之事,令人震驚的精神也被認為是庸俗,是輕描淡寫。與中文版本的評論相比,作者的民族批評和憂思的中華情操,被定義為人類普遍的行為和普通的情感,在表象上似乎與文學上一致,但仔細分析卻也能透露出對作品的錯誤定義和解讀評論。此外,莫言作品的母系家庭中,母親、祖母等的英勇精神是婦女崛起承擔責任的先驅,還是男人無法支持這個家庭的無能為力,是否詮釋了女性主義立場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分析。
在《豐乳肥臀》中對我的奶奶上官盧氏處于危險之中,并沒有像其她女性那樣慌亂不堪,在硝煙彌漫的戰爭期間,她尋求醫生給驢子接生。這種情節讓人們不禁想起了郝思嘉,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可以如郝思嘉那樣灑脫。郝思嘉的解放是她敢于在葬禮上脫下黑色的哀悼服,抬起裙子與浮子共舞,然后開車回家創業。就這么簡單,但是在中國女性的命運和個性很少有解放到如此地步。在《豐乳肥臀》作品中的母親因三年不孕而忍受了多年的屈辱,為了使生命得到證明,而勇敢堅毅的斗爭。在英美文學家的解讀中,認為女主人公對行動狂歡和人性呼聲中的人格解放達成共識,也是理性化和人性化的需要。但實際上,這不僅是人性和世界性的文學文字,而是起源于一個國家鄉村的真實寫照,詮釋了民族和人性。中國文學作品在西方文學家的眼中,體現在一個不知所起、不問緣由的看客,西方學者認為,莫言作品的體系是對父系的崇拜到對母性的歸屬,這是中外評論家對莫言作品的共識。中國女性的忍耐和屈辱動機通常在英語評論中被忽略,但是霸權主義的宣傳被稱為女性氣質,而忽略了其作品的本質并不是對母權制或女性主義的崇拜,而真正的含義是女性憑借自己的力量,試圖掙脫和挽救古老民族的力量。他創造的這些母親的形象是智慧與努力、勇氣與健康并存的。
《豐乳肥臀》這部作品是莫言最為沉重且具有氣魄的作品,描寫了二十世紀血色歲月中的“母親”。文中的第一作者的“我”一生也非一身傲骨、依偎女人而活的人,一輩子都是在女人的乳頭上吊著。英美文學家對其品論的是戀女癖,但就其根本的含義和評論,應從莫言所居住的中國北方的實際地方文化開始,由此才可以給出更加合理的評論,在中國農村大部分婚姻生活是由父母獨自安排的,孩子和媳婦都由婆婆管理,這種生活現狀延續到媳婦熬成婆才結束,這樣的歷史現狀在當時的中國農村周而復始的重復著。莫言作品中描述的母親乳房并不意味著生理功能的哺育喂養,而是折射出事件的深意和暗指。
三、結論
莫言身為一個具有全球視野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許多人類的普遍元素。但是,在英美文學中,人類普遍性所包含的國籍被很多人忽視了,這引起了對東方主義的誤解。英美學術界和讀者對當代中國作家的作品進行了粗讀,并給出了帶有主觀色彩的評論,這種現象也非常值得關注。如今,在漢語全球化和大眾化的影響下,這些文學觀念將進行更廣泛地交流和融合,外國文學誤解的想象性詮釋也會慢慢減弱,那些搖曳和豐富的內容將得到充分地詮釋。我們也期待終有一天,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在英美文學評論中更客觀、更系統地進行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