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館網站作為對外資源傳播和服務提供的重要窗口,是博物館對外傳播和服務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支撐平臺。當代博物館青少年教育事業方興未艾,探討如何在原有基礎上,深化內部資源的挖掘和利用,有針對性地加強中小學學科的學習與拓展延伸,不斷完善優化網站作為青少年學習拓展平臺的內容與功能,是博物館網站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本文通過考察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網站青少年的學習資源,總結出內容的專業性、輔導教學的專業性和引導學習的專業性三個博物館網站青少年教育內容的建設維度,并據此設定教育學習的內容是否具備專業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操作設置等幾個考察維度,對國內50家一級博物館的網站和湖南省內18家博物館進行初步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筆者提出博物館網站青少年學習功能提升的建議。
關鍵詞:博物館網站 教育資源 青少年
教育是博物館的基本功能之一,近年來,隨著社會公眾對博物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如何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尤其是青少年教育活動的拓展,已成為博物館行業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熱點領域。2020年,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就博物館如何更好地服務于中小學教育教學,從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應用,拓展博物館教育方式,建立館校合作長效機制及加強博物館教育組織保障等四個方面明確了工作指導及要求。
博物館網站作為對外資源傳播和服務提供的重要窗口,具有框架完整、技術成熟、數據加載量大、資源種類集中、內容更新及時和受眾覆蓋面廣等特點,在各類新媒體蓬勃發展的當下,依然是博物館對外傳播和服務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支撐平臺。
一、對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網站青少年學習資源的考察
孔子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筆者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網站中與青少年教育相關的內容,進行了考察學習。以此探索實現目標的路徑,能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迪。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網站在“學習”欄目下設立了資源庫,該資源庫下設“兒童與家庭”“教育工作者”與“學生學者”等欄目。在“教育工作者”中,有基于藏品藝術豐富性與多樣性的,綜合多學科知識點且圖文并茂的課程資源。
以“拜占庭藝術的杰作——大衛盤:大衛與歌利亞巨人的故事”課程為例。該課程內容體系的構建緊扣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本身的性質與特色——藝術,由“使用指南”“學習目標”“背景知識”“教育活動”“關鍵詞”“參考資料”等六部分構成。
“使用指南”介紹了教育活動依次開展的順序和銜接方式,以及不同層次學習活動所需要及考察的認知能力,為教育者運用或改編課程資源滿足自己的教學需要提供了相當扎實且專業的基礎。
“學習目標”分為察看——線條、形狀、顏色、質地及成分;理解——藝術是一種表達方式;認識——藝術品所蘊含的社會理想與信仰;學習——藝術家怎樣通過選取關鍵歷史事件和象征符號,創作圖像化的藝術品語言來傳情達意;了解——藝術品的制作工藝及其所需的設計制作技術水平。多重學習目標的設定引導學生學習活動有序地展開。
“背景知識”對拜占庭帝國的疆域演變、文化藝術特色等歷史背景;(大衛盤)的出土、功用、紋飾及其所展現的事件情境、藝術價值、文化特色;文物結構的組織邏輯及背后的歷史文化宗教依據;文物工藝及創作過程;文物隱含的歷史事件、背景信息;同類館藏藝術品的展示位置等信息作了詳盡的介紹和說明。
在“看”這一層次的教育活動中,教案指導學生以“中”“下”“上”的順序欣賞藝術品。并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探索藝術家用什么樣的方式使觀眾首先將注意力聚集在主題上,運用了哪些細節表現主題,主題產生了什么結果,主題發生的背景是什么。此外,還有圍繞藝術家的敘事邏輯、表達手法、藝術品的功用和結構組織學生開展的討論、模擬創作、故事寫作、模擬體驗等活動。
由上可知,大都會博物館網站青少年教育工作目標實現的層次有三:內容的專業性、輔導教學的專業性和引導學習的專業性。博物館網站教育內容的設計制作,絕不止于知識點的提煉、呈現,還需要從傳播方法論的角度輔助教育與學習。
二、國內博物館網站青少年學習資源現狀的初步調查
筆者以博物館網站青少年教育學習的內容是否具備專業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操作設置等幾個維度,對國內50家一級博物館的網站和湖南省內18家博物館(4個一級博物館和14個地市州博物館)共計68家博物館的內容設置,進行初步的統計和梳理,作為本文探討的依據。
從網站青少年教育學習資源的有無而言,在50家一級館中,有9家博物館網站建設了專門適于青少年瀏覽學習的資源版塊;而湖南省內(含湖南省博物館)18家博物館中,僅有3家博物館的網站建設了專門適于青少年瀏覽學習的資源版塊。從初步梳理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大型博物館還是很多中小博物館,在博物館網站針對青少年教育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都有較大的改進空間。
就專業性而言,所統計的博物館網站中,其內容專業性毋庸置疑,但在青少年輔導教學和引導自學方面,則有待提升。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沒有資源/課程使用指南;沒有教育學習活動開展順序及銜接方式的說明;沒有不同層次教育學習活動所需要及考察的認知能力的說明;沒有學習目標的設定及引導學生學習活動層層遞進的說明;對于以藏品為代表的博物館教育資源所蘊含的歷史、文化、藝術、科學意義等方面的背景知識的說明不夠系統、全面深入;沒有對藏品的創作、藝術欣賞、科學觀察的方法論的介紹說明等。
從趣味性來說,所體驗的博物館網站中,青少年教育學習資源類型較多,有視頻、音頻、小游戲、圖文頁、虛擬現實、動畫、漫畫等七種內容形式,體驗層次豐富、趣味性較強,但大多數比較欠缺版面設計的趣味性和語言表達的趣味性。對于趣味性整體把握比較好的博物館中,中國科學技術館令人印象深刻。首先,它的資源形式豐富多樣,有視頻、音頻、小游戲、圖文頁及虛擬現實,有效提升了網站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有利于激發中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次,它的網頁版面邏輯表達力強,內容架構清晰,以緊貼主題、淺顯易懂且饒有趣味的文字搭配圖案及色彩,在視覺邏輯上主題凸出、導線流暢。這樣既方便中小學生快速找到與自己興趣相匹配的課程資源,也更適應他們的認知能力與偏好,有利于保證師生通過博物館網站進行教育學習活動的持續性。
在實用性方面,筆者以普通用戶的角度,重點關注了“個性化服務”“在線操作”和“即時反饋”等三個方面。所謂“個性化服務”是能夠通過基礎數據輸入與判斷,推薦與數據來源需求或興趣相匹配的課程資源,并提供課程進階推薦服務,保證博物館教育活動的持續性;“在線操作”使學生能夠回答各種形式的問題,在線檢驗習得的知識與技能;而“即時反饋”一方面使教師能夠對照參考資料及答案系統,評估并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使學生便于開展自主學習。筆者所體驗的博物館網站中,絕大多數目前只能實現知識信息的靜態、單向傳播,缺乏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個性化服務功能,平臺與用戶互動渠道有限,青少年教育學習資源的實用性亟須優化。
三、博物館網站青少年學習功能提升的建議
基于這樣的情況,博物館行業該如何提升網站在青少年學習中的作用,更好地利用自身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著力:
第一,強化博物館網站在青少年網絡學習課程中的利用。目前很多博物館青少年線下教育活動類型豐富,講座、導覽、主題教育活動、寒暑假主題研學等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但網站在其中發揮的作用較為單一,僅僅用于教育活動的簡要說明、預告發布、報名及部分多媒體資料展示等,應當加強博物館教育活動線上線下的聯動,豐富博物館網站青少年教育的資源和功能。尤其是對很多鄉村的青少年而言,通過對線下教育資源進行系統、科學、生動的數字化轉化,使學習資源惠及更多的青少年群體,無疑是極大提升本館網站教育資源利用率的好途徑。
第二,加強博物館教育學習資源的專業性建設。一方面,在博物館內部要推進館內跨部門資源整合共享以及人員學習培訓常態機制的建立;另一方面,要深入推進館校合作,為博物館教育內容的開發應用提供參考指引,確保其內容能夠契合中小學教學科目教學大綱的要求,達到拓展知識,輔助學習,提升青少年認識、判斷、比較、聯系、想象、創造等認知能力的目的。
第三,眾人種樹樹成林。一是加強區域內館際合作聯動,共同推進人才交流培養,通過改善業務專業性這一核心問題,構建具有本館特色、本地特色的青少年網絡教育學習內容體系。二是可以引入社會力量,提升本館青少年網絡教育學習內容體系的專業性、趣味性。故宮博物院與中信出版社合作的“我要去故宮”的微課堂,天津博物館與南開大學合作的天津博物館公共教育在線平臺都是很好的范例。三是對于信息技術的軟硬件應用建設要“量體裁衣”,以區域內大中小各類博物館協同發展為導向,堅持在有效利用本館資源、切實服務本地區青少年的基礎上開展本館網絡教育資源平臺的應用推廣。
總結來說,博物館應該繼續加強對網站這一綜合平臺的技術改進,加強優質內容資源的生產,以專業的內容為博物館網站服務于青少年教育引入“源頭活水”,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博物館網絡教育在青少年群體間“落地生根”,以實用的功能實現博物館網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服務于青少年教育,為青少年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李陶.博物館網站的社會價值[J].首都博物館論叢,2020(00):365-370.
[2]張殊.疫情之下,博物館官方網站建設的思考[N].中國文物報,2020-08-04(003).
[3]仇婧.論博物館的創新傳播方法[J].區域治理,2019(45):251-253.
(作者簡介:曾麟,女,本科,長沙市博物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博物館社會教育)
(責任編輯 劉冬楊)